<p class="ql-block">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临床实践验证,无疑是一门科学,至少是处于潜在科学阶段的体系——只是我们目前尚未完全理解其深层次原理。但时间将揭示一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迎来一场更加宏伟的科学革命,届时中医将被揭示出其背后所依托的“大科学”体系,其视野与深度远超当前的西方科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节:科学并不等于真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提到科学,现代人往往言必称西方,仿佛中国从未拥有自己的科学理论。事实上,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只是现代人多受西方科学范式的影响,难以理解其思维框架。但在深入这一体系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个关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所有科学理论都建立于某种假设基础之上。前提假设越贴近自然的真实,该理论就越接近真理。科学本身正是在前提假设不断趋近真实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换言之,当前的西方科学并非真理本身,而只是科学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仍在演进之中,因此不应以其为标准,对已经历数千年实践检验的中医妄加评判。眼下某些对中医的质疑,就如同一个人只站在他人背后,就断定人只有耳朵、没有眼睛、鼻子和嘴巴。若要真正理解中医背后的科学内涵,就必须回归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根本出发点,即“气一元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气一元论,宇宙无限空间中连续存在着一种基本物质(可暂称为“气”),它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处于持续的、紧张的压力互动状态。万物都具有抵抗周围物质压迫的内在倾向,正是在这种本性驱动下,局部物质通过不断自我组织,形成一个个暂时的有序结构。我们所观察到的一切现象,本质上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气”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组织而成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言之,中国古人以同一物质的聚与散来解释自然万物的生成与变化。而物质聚散的规律,也正是自然最根本的法则。聚,标志着系统的生成;散,则意味着系统的消亡。因此,这一规律亦可被称为物质系统的“生死法则”。令人惊叹的是,中国古代智慧早已运用生死转化的观念来解读整个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正是对这一规律的表述。基于气一元论的视角,世界万物皆由同一种物质构成。若加以区分,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气的聚合(阴),一类是气的散逸(阳);也可理解为有组织与无组织两种状态。依“阴静阳动”之特性,气的凝聚属阴,气的扩散属阳。如此,气由阳转阴标志着物质系统的生成,由阴转阳则代表其消亡。阴阳转换的学说,从而揭示了系统从产生、发展、壮大到衰退、灭亡的全过程规律。鉴于自然界一切存在皆呈现系统特征,阴阳学说实质上揭示了宇宙最普遍的规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到此处,你或许会为东方科学的深邃与超前感到震撼。它早在几千年前就已形成,并非西方还原论意义上的科学,而是一种系统论科学。中医学,正是构建在这一系统科学基础之上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西方科学之所以分道扬镳,根本在于其认知世界的出发点不同。西方科学之所以走向还原论,是因为它假设万物由少数几个静态的基本粒子构成。于是自然规律被理解为这些粒子的属性,科学任务变成不断分解和还原。而东方科学则假定万物归一,一切源于同一种物质。因此,自然规律并非具体实体,而是一种无形无象、普遍适用的原理。要认识它,不能仅凭肉眼观察,而需借助哲学思辨。气一元论指出,人与万物同质同构,共同受同一原理支配。因此,人认识自身存在与发展的规律,也就认识了自然最普遍的规律——哲学由此成为通过理解自我来理解宇宙的学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许有人会问:自然只有一个,最接近真理的科学也应唯一。那么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谁更接近真理?答案其实很清楚:取决于何者的前提假设更接近自然事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比较二者的基本假设:</p><p class="ql-block">· 在对空间的认知上,东方科学认为宇宙连续充满着处于不对称运动的统一物质(气),万物在抵抗这种不对称运动中形成与发展;西方科学则视空间为空无一物且对称,万物孤立存在,与空间并无实质联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对实体的理解上,东方科学强调物质本身具有内在生命力,万物皆由同一生命之流(气)汇聚而成,可谓“万物有生”。生死只是系统层面的聚散现象:聚则为生,散则为亡。西方科学则认为万物由若干静态基本粒子构成,生命被视作自然界的偶然奇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实体与空间的关系上,东方科学认为空间是同一物质的无序状态,实体为其有序形态,二者不断相互转化;西方科学则认为实体与空间彼此独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许有些人会基于对西方科学方法的信任提出反驳:精密仪器观测支撑了西方科学几百年的发展,还有什么不可观察?观察不到空间中连续的物质,就代表不存在;检测不到非生物的生命迹象,就说明它们没有生命。但若真正理解物质的统一性和内在生命力,就可能改变这一看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若万物果真归一,那么仪器与被观测对象本质相同。仪器只能观测到已具形态、表现出个性的物质组合,而对处于混沌状态、未分化的统一物质本身则无法探测。也就是说,若空间中真的充满连续性的“气”,它是任何仪器都无法直接观测到的——不可观测并不代表不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若万物皆具生命,那么构成仪器的原子本身也具有生命,它们与周围环境不断互动。使用这样的仪器观察世界,好比在行驶的火车中看车内的物体,以为它们是静止的——然而现实世界却处于永恒的不对称变动中。例如,地球上任一点的引力其实随着日地、月地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改变,但精密仪器却无法测出这一变化,正是受限于其自身的参照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旦真正想通这些道理,便可能不再盲目迷信当前西方科学的局限,而重新发现中国古人所传承的东方科学体系的宝贵价值。它虽古老,却仍处于科学思想的最前沿。在未来,它必将取代西方科学的主流地位,引领人类认识世界的下一场革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