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转眼之间,阔别边疆四十春秋,想起曾经的那段军旅生涯,往事涌心头。</p><p class="ql-block"> 1978年腊月,湖南茶陵县500多热血青年,积极响应祖国召唤,他们踊跃报名,弃笔从戎,满腔热血报效祖国。</p><p class="ql-block"> 当时,这批青年入伍至京城,隶属基建工程兵,番号为00072,在京肩负起首都一些大工程建设,比如当年的毛主席纪念堂,就是由这支部队承担建筑的。在1979年前后几年时间里,部队在京的主要任务是承建首都地铁工程。</p><p class="ql-block"> 服役于祖国首都,是非常荣幸的。然而,经两个月的新兵训练后,这批新兵没有分配到老连队去,而是一直留守在部队农场(我们当时的新兵训练基地)待命。</p><p class="ql-block"> 出乎意料的是,1979年部队恰逢精简整编,在当年7月份的一天,部队开来了很多军用大篷车,于是这批入伍新兵奉命收拾行李,接着紧急集合,列队完毕后,部队首长传达了上级命令,一个个登上了车,很快被送到了北京市北交的沙河车站。</p><p class="ql-block"> 就在当天下午,新兵们踏上了一趟西去的焖灌火车,直奔新疆。这时候大家已经明白了,是到西北边缘参加天山公路(后叫独库公路)后期建设大会战。</p><p class="ql-block"> 几天的焖灌火车奔波,我们来到了乌鲁木齐。</p><p class="ql-block"> 下车后,一部分新兵被分配去了新疆的吉木莎尔,其余的上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一排排军用大篷车。接下来,车队象赶鸭子式的向西前行,途径石河子、乌苏、精河、直奔伊犁哈萨克自治州。</p><p class="ql-block"> 几天的颠簸,大家有些疲惫,劳累归劳累,车子按计划继续前行。一天中午,车队停留在那拉提公路一侧,大家在这里吃中饭,小憩一会,便浩浩荡荡向天山脚下挺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车队前行不到一个小时,便来到了一个叫“零公里”地段。所谓“零公里”,因为这里是独库公路中部,从那拉提进入这里为公路南北分界线,往北是独山子方向,向南是库车方向,所以说,由那拉提进入零公里,无论是南行还是北上,以此为起点。</p><p class="ql-block"> 茂密的林区出现在眼前,巩乃斯河在这里缓缓流淌,绕过那拉提,汇入伊犁河。</p><p class="ql-block"> 车队进入零公里地段,7月份的天气,在内地是骄阳似火,而在这里便感觉到了几分凉意,温差与内地有明显的差异,真有点怪怪的。我想,没有来到过新疆天山的人,恐怕是感受不到这种异常气候的。</p><p class="ql-block"> 大篷车队一路北行,不经意间爬上了上了山岭,沿着蜿蜒的山峰缓缓向山峰前行,绕过一弯又一弯,感觉车子似乎老是在原山坡上转悠着。</p><p class="ql-block"> 坐在车箱里面,是可以欣赏外面景色的,巍峨天山,惊险刺激。当汽车爬到险要绝壁地段,鸟瞰其下,收入眼底却是万丈深渊,真悬哩!我们坐在车箱内心惊胆战,浑身感觉发抖,公路在如此悬崖峭壁的地段惊过,无不佩服这些铁军司机们的胆量和驾驶技术。</p><p class="ql-block"> 盘旋中,尾随在后的车队就像铁龟在翻山越岭。沿途的山崖、雪峰、花草、森林晃过眼帘,置身于原始自然景区,倒也赏心悦目。</p><p class="ql-block"> 远处,山坡一片片森林满目苍茏,葱绿的雪岭云杉粗壮挺拔,一棵棵直逼云天,原来这里是新疆巩乃斯原始森林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汽车继续在爬行,峡谷中漂浮的流云忽而把车队笼罩,坐在车上的我们,虽然有点颠簸,边走边看景,宛如仙中游。</p><p class="ql-block"> 高原之上,看苍茫天山,巍峨峻拔,峭壁耸立,危崖层叠。</p><p class="ql-block"> 一路景色险峻而壮丽,云卷云舒,风光旖旎,雄奇的峡谷地貌,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不赞叹江山如此多娇。</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当天下午,车队按编制把新兵一一送到00一二三部队各个单位的施工地点。</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天下班,太阳已经靠西,我与几个老乡,还有内蒙、辽宁籍兵,在一个施工现场卸下了包裹,只见旁边搭起了一排排绿色的帐篷。</p><p class="ql-block"> 整理好行李后,我们列队完毕,在带兵指挥员点名安排下,老兵带我们进入了各个帐篷。这就是筑路部队的临时的家。</p><p class="ql-block"> 茫茫荒芜之地,没有人烟居住,唯有施工部队驻扎在这里,地名称之为“27公里”。</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独库公路中段,也算是天山高原境内。上面空气稀薄,气候恶劣,筑路部队分散在天山深处各个地段。</p><p class="ql-block"> 他们在这里战风雪斗严寒,奋力拼搏,斗志昂扬。为公路建设早日竣工,筑路官兵顽强坚守,在这里耐受着生活的艰苦和寂寞,面对着生与死的考验,他们长年战斗在天山深处的各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独库公路(开始叫战备公路、后来又叫天山公路),早在1964年4月9日,毛主席就发出了“要搞活天山”的指示,1969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修建独山子至库车公路,是因为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双方军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急情况下作出的。这条公路的建设,当初并不在国家重点建设的规划中。直到1974年,该公路才纳入国家建设项目,才有了如今“独库公路”的国道名称。</p><p class="ql-block"> 回到1974年5月,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后改为中国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二总队)从湖北宜昌挥师新疆,总投入兵力13000人,肩负天山国防公路修筑的神圣使命。</p><p class="ql-block"> 几乎在相同的时间,武汉、西安的测量队也开赴了西域边城,他们来到这里,肩负在天山上进行公路工程的技术测量。</p><p class="ql-block"> 为修建这条公路,当年全国各地先后数万名青年应征入伍来到西北边疆,服役于00一二九部队(师)。为巩固国防建设边疆,筑路部队长年宿营雪域高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把汗水和热血洒在天山深处,将青春年华奉献在独库公路,践行一个个无怨无悔的人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十年筑路天山,有168名解放军官兵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英雄英魂永远定格在守望独库公路,忠魂功绩已化作不朽的丰碑!</span></p><p class="ql-block"> 一直来,不断有人撰写文稿、帖子、录制视频,来赞美独库公路的神奇与美丽,无不让人感动和赞叹。然而,你所看到的景色,仅仅是独库公路的冰山一角。独库公路(即独山子至库车的217国道),北起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纵贯天山南北,南端连接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全长562公里。由于其过半以上地段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川峡谷,翻过“猿猴欲度愁攀援”的险境,连接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p><p class="ql-block"> 长年的筑路过程中,部队里发生了一桩又一桩扣人心弦的故事,刻骨铭心。官兵以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为祖国的国防和新疆的交通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英雄公路。如今的独库公路成为了新疆一道最美的风景线,三十多年来,独库公路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来到这里,他们或自驾、或骑行踏上独库公路,除欣赏天山优美景色外,更是来这里挑战自我,见证神奇。尤其路途中的悬崖与险峻,游人无不为当年筑路人坚强不屈的斗志和敢于奉献的精神而折服。天山足以佐证。</p><p class="ql-block"> 朋友,当你有机会去大美新疆,请到独库公路去看一看,那连绵起伏的天山雄姿,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天山深处厚厚的千年积雪,是南方人一生无法看到的天然景象,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此外,每当盛夏季节,那拉提大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就像两张硕大的绿色地毯,被碧草野花覆盖,吐出迷人的芳香。走在上面,不仅使你欣赏草原、湿地、森林、河流秀美风景完美结合,还能领略高山雪峰的绝美景观、异样的民族风情。因此说,当你走过这些地方,便会发出不虚此行的赞叹,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去新疆游,看的地方甚多,恕不一一介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特别要说明是:早在1974年前就有新疆军区几个陆军师投入部分兵力,以及当地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展开了前期劈山造路宏伟工程。在这里,向曾经前期奋战独库公路建设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段兴涛</p><p class="ql-block"> 2021.9.于株洲</p><p class="ql-block"> 2022.10修改于茶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