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经济发展格局中,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的重要力量。周书记关于“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通制约科技创新的堵点难点,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讲话,为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br>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民营企业在人才获取与留存方面面临诸多困境。从人才培养来看,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不完全匹配,导致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创新发展需要。在人才引进上,民营企业面临创新人才引进难和流动不畅的双重困境。大部分的民营企业表示很难吸引到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高端人才,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民营企业创新人才在职称评定、城市落户、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待遇难以和国有企业及体制内单位相比,人才流动的“玻璃门”“旋转门”依然存在。<br> 为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强化人才培养与民营企业创新需求之间的适配。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与产业衔接程度,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前瞻研判和产业、教育部门之间的供需对接,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推动学科、专业、课程等有机融合,探索开展项目制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新模式。还要完善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推动校企创新人才双向流动。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职称评审标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制定职称评审标准。鼓励有条件的职称系列对民营企业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支持和探索民营企业开展自主评审。<br>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当前制约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堵点难点依然突出。一方面,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的政策缺乏有效衔接和系统布局。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民营企业参与仍相对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民营企业人才创新积极性。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在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短板,难以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实现技术突破。<br> 打通制约科技创新的堵点难点,需强化各类科技创新政策向民营企业人才倾斜,提升民营企业人才创新积极性。完善民营企业创新人才参与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计划机制,建立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对民营企业倾斜的立项机制。推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方式改革,试点探索民营企业自主设立课题、牵头攻关、集聚资源、组织实施、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模式,消除不合理门槛。民营企业自身也要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br> 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与打通科技创新堵点难点是相辅相成的。优秀的人才队伍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加速技术突破;而畅通的科技创新通道则能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吸引和留住人才。只有聚焦这两大关键任务,持续发力,才能不断增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