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足迹186寻清河汉城遗址访北京最早的纺织厂

马导

<p class="ql-block">【活动日期】 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活动范围】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清河街道辖区【线路沿线看点、古迹】树村清真寺(区保)、上地街道办事处、京张铁路清河车站(区保)、清河火车站、清河街道办事处、清河制呢厂办公楼(区保)、清河汉城遗址(市保)、清河清真寺(登记)、广济桥(市保)、 全程步行7.5公里。【备选景点】安宁庄兴隆寺【活动特点】徒步,一天活动【活动强度】无【道路状况】柏油马路【行进方式】公交+徒步【参观预约】*【美食】*【集合地点】305路动物园站,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出A口往西走【集合时间】7:50【天气预报】星期四海淀区阴22℃~28℃南风1级阵风4级【基本装备要求】1口罩、手套、帽子;2身份证、老年卡、残疾证;3水1.5~2升 【携带衣物】冲锋衣、运动鞋、相机、登山杖、医药包等。【午餐】*【预计费用】免票、餐费40元/人 、住宿费0元/人 、交通费0元/人【注意事项】保证户外活动的严肃、高效,尊重户外运动所具有的危险、不可预知性,如果你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表明你已认同你的一切行动要完全服从组织者的整体安排,重要事项可以商量,但最终决定权在组织者,一旦决定请务必服从.注意安全,有问题或身体不适及早告知组织者。【安全防备】活动期间,强烈建议参加活动者出行前自行购买旅游或意外保险和出发前请先知会家人【免责声明】组织者免责权:本次活动纯是自愿、自由参加性质的!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凡报名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参加者必须对自己的安全负责。活动中如出现意外,将由参加者自己承担所有责任。组织者不负任何相关责任!以上规定凡报名者视同默认、遵守!报名启程后,本声明将自动生效并表明你巳接受本声明! </p> <p class="ql-block">树村清真寺(区保)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坐标POINT(116.2968956 40.01960931)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树村,圆明园大北门外(树村街甲2号),毗邻清代皇家三山五园历史风貌区。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是一座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古寺。碑上记载:“北门树村古来旧有清真寺。”该寺全盛时规模宏大,两进院落,寺门朝东,起脊门楼。门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进门有过厅三楹,厅东有女水房,两间架子房,架子房中设有满镶铜饰的埋体匣等。过厅后有屏门五扇。转过屏门即为讲堂、礼拜大殿等主体建筑。现该寺院内基本格局未变,1997年寺门改朝西向,位于大殿西南侧。现寺门为对开红漆门,门外梁枋彩绘,枋下悬蓝底金字匾,上书“清真寺”三字;门内寿桃、牡丹团花图案吊顶。院内北讲堂5间,灰瓦顶、红漆隔扇门,两侧为槛墙直棂窗。南房5间为水房、锅炉房等。大殿坐西朝东,三卷棚,四柱三开间,带前廊。窑殿上方有四角攥尖亭。殿内前后有檐柱和四根明柱,铺九班拜毯,可容纳百人同时礼拜。大殿前檐下悬“天堂咫尺”蓝底金字匾。寺内保存着刻有“清宣统元年四月陈氏情愿施助树村清真寺地产五亩”、“大清同治癸酉(1873)年孟春重修树村清真寺”等碑文的4座乜贴碑。历史上的树村清真寺屡经修缮,明确记载的有3次。清同治年间的修缮由“马太监助银三百两”,昌平、门头沟、宣化等地教亲捐助完成。民国10年,安定门外外馆沈乡老捐资修缮。1958年,清真寺被强行占用,正常的宗教活动自此停止。1980年以后,在满全等乡老的不懈努力下,清真寺恢复功能并得以重修。而后1990至2000年间,该寺曾多次修缮,寺内宗教活动设施逐步完善。第三次大规模修缮在2009年末至2011年12月间,经寺民管会和乡老多方争取,树村清真寺获得各级政府支持,寺产得以维护,并用所获资金实施大殿加固、粉饰,院内地面翻修、上下水改造等工程。在北京市海淀区伊协的支持与协助下,院内东侧添盖穆斯林服务楼。该楼包括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共计三层,建筑总面积达 1458平方米,2011年10月22日正式启用。寺内南讲堂3间、南房2间,南讲堂西2间作为女殿,东1间和南房2间作为办公室。并整理了树村清真寺寺志。装订成册,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清真寺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 匾额:中间匾额是阿拉伯文书法,两侧分别是“化造之原 ”“真传西教”,表达对真主创造万物、传播正道的赞颂。</p><p class="ql-block">- 楹联:左侧楹联为“經典訓育穆民眾生 ”,右侧楹联是“真主造化宇宙萬物 ” ,体现了伊斯兰教经典对穆斯林的教导作用,以及真主创造宇宙万物的教义思想。</p><p class="ql-block">此外,门口还设有展示每日礼拜时间的告示牌,标明了晨礼、晌礼、晡礼、昏礼 、宵礼以及主麻日的礼拜时间。</p> <p class="ql-block">上地街道,隶属于北京市海淀区。地处海淀区东中部,介于东经116°16′42″~116°19′10″,北纬40°00′50″~40°03′20″之间。东至京包铁路线中心线与清河街道相邻,南至北五环中心线与青龙桥街道相连,西至(从北往南)软件园西路中心线、田园路中心线、菊园小区东墙外、厢黄旗路中心线、万树园小区西墙外、树村西路中心线与马连洼街道接壤,北至后厂村路中心线与西北旺镇毗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6千米,总面积9.5平方千米。2000年,成立上地街道。截至2011年末,上地街道辖区总人口8.18万人。截至2020年6月,上地街道下辖12个社区。地名由来:上地即上风上水之地。早年因地势略高,故称“上地”。</p> <p class="ql-block">清河站由地下两层,地上两层,局部三层组成。其中,地下二层为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段及北京地铁19号线支线站台层及设备层;地下一层为城市通廊、高铁与地铁换乘空间、地下车库;首层为高铁进站厅、站台层和城铁13号线站台;二层为高架候车大厅,局部三层为商业服务场所。</p> <p class="ql-block">京张铁路清河站就在这个院子里。</p> <p class="ql-block">京张铁路清河车站(登记)、清河火车站坐标POINT(116.312068 40.037197),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河镇安宁庄西路。清河火车站,建于大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京张铁路建设首批车站之一,(1905年),因建于海淀清河镇而得名,1906年,车站建成,时为京张铁路沿线一座三等小站。新中国成立以后,清河车站站房开始改造,三处拱券添加了门窗等物,南侧向西接出了一间房屋,屋顶上的铁瓦被更换成了彩钢板。站房中央正上方,由京张铁路总办陈昭常于1906年题写的站匾,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毁。2016年11月,因升级改造,清河站停办客运业务 。2017年5月,清河车站被认定为“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11月停办客运业务。目前,老站房位于车站东南角200米处。</p> <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20日寻访时拍的京张铁路清河站照片。</p> <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20日参加活动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清河街道,隶属于北京市海淀区,地处海淀区东北部,东至京藏高速与西三旗街道接壤,南至学院路检测场与学院路街道毗连,西至京包路与上地街道相邻,北至西二旗北路代征地与昌平区接壤。区域总面积9.37平方千米。2011年末,清河街道辖区总人口14.47万人。 1959年11月,清河街道成立;2000年3月,清河街道析出西三旗、上地2个街道。截至2021年10月,清河街道辖29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驻小营西路20号。地名由来“清河街道”因驻地为原清河镇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橡树湾四期西门。</p> <p class="ql-block">清河制呢厂办公楼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坐标POINT(116.32492796 40.03103478),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橡树家园四期2号楼南侧。清河制呢厂办公楼位于海淀区清河街道橡树湾东。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经慈禧太后允奏,于1908年开始兴建的溥利呢革公司办公楼,就是后来的清河制呢厂办公楼。清朝末季,在洋务运动推动下, 满清政府陆军部启奏皇上,各省扩充新军,向国外购买军呢需要消耗大量银两,“自失利权”。为此提出“军队用品应以国内自制供应”, 设立一呢革公司,“织制呢料皮革,以供应全国军队之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西太后慈禧允奏,呢革公司按商制,由清廷陆军、海军、工农商官股和张之洞等人的商股合资,但“稽核制造之权仍操之臣部”,同时任命陆军部候补道谭学裴为首任总办。选址时,清河镇西的一块“马官坟地”被相中。这里既靠清河水源丰沛,又临近京张铁路清河站,于是朝廷便决定在清河建溥利呢革公司。1908年初春,溥利呢革公司破土动工。1909年4月18日公司正式开办,在总办之下,成立总务处、工程处,工程处下设准备、梳纺、机织、整染四科,粗纺纱锭4750锭,其规模可称毛纺工业之首。工厂的建成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制呢企业,也是北京现代毛纺工业的开端。当年的溥利呢革公司是当时国内第一大毛纺织厂。孙中山先生曾于1912年来厂参观,在此办公楼前留影并讲话,他对工人们说:“你们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要成为现代化的工厂。”自此,该办公楼在清河人民的口口相传中演变成为“中山讲堂”。随着城市化发展百年老厂区位转移2006年迁往平谷工厂旧址上建起幢幢高楼唯有这座饱经风雨的木质小楼幽然独立时时牵动着清河人的心。2014年清河制呢厂办公楼被确定为海淀区“区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清河汉城遗址被施工单位围挡,不能前往。</p> <p class="ql-block">2011年2月19日寻访时清河汉城遗址照片,遗址位于高速公路东侧。</p> <p class="ql-block">清河清真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京藏高速西侧清河河畔北岸,最早建于清康熙年间。该寺历经多次迁建与修缮,光绪六年(1880年)因原址低洼积水迁至桥北,1903年形成四合院布局。现存建筑经过1995年大修和2012-2014年西扩重建工程,完整保留了传统寺院礼序形制,寺院建筑典雅、清新、错落有致,环境宁静、肃穆;有大门、二门、大殿、重檐六角望月亭、水房子和南北讲堂等,均为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经过前辈们的辛苦努力的维护和多次维修,现寺院还保持着北京传统的四合院风格。寺院包含重檐六角望月亭、礼拜大殿等典型伊斯兰建筑元素。 </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坐标POINT(116.34445725 40.02377284),又称清河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南镇小月河入清河口处,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于1982年迁建于小月河,是明代皇帝谒陵和通往塞北的交通要道。广济桥为三孔联拱实心栏板石桥,全长50.15米,宽12.46米,净桥面宽11.5米,南北桥堍长6.6米,中间石拱券跨6.37米,两侧拱券跨5.87米。中孔的尺度大于两边的次孔。中孔拱券正中雕有兽头,桥体和泊岸全部用块石包砌,内部结构完全用条石和城砖混砌而成,并浇灌白灰浆。拱券系用纵联式结构,内券石之间用铁银锭榫连接。桥上保存有明代的右栏板、望柱及抱鼓石。广济桥是北京现存明代石拱桥中建造年代较早、保存较好的一座,对研究明代历史及桥梁建筑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