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细雨濛濛的秋日凌晨五点钟,我又一次携好友在杨凌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窗外的景致在雨雾中晕成朦胧的画,短暂的行程后,我们在西安换乘了北上的“盛隆号”专列,目标直指河北省秦皇岛市的重要旅游景点山海关。</p><p class="ql-block"> 一踏入这趟专列车厢,热闹的气息便扑面而来。车厢里几乎都是中老年人,他们或围坐在一起,或靠在窗边闲聊,没有丝毫暮气沉沉。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精神劲儿,眼神明亮,谈笑间声量洪亮,满是对这次旅途的期待。他们聊的不是家长里短的琐碎,而是各自“笑傲江湖”的人生经历。有人说起年轻时在东北林场打拼的日子,风雪里扛着工具穿行,冻得满脸通红却浑身是劲;有人讲起当年支援西北建设的岁月,在戈壁滩上搭帐篷、搞生产,苦日子里也能寻出乐子;还有人分享退休后以不同交通方式游历的故事,从南方的水乡到北方的草原,不论步行或是车行,碾过的都是风景。我有幸与新旅友再忆陕西汉中之美,再尝汉中朋友带来的特产核桃饼,笑谈汉中山水与文化,更是渴望这次东北之行受到更多文化的陶冶,使枯渴的心灵得到深深的慰藉,再开心灵之花。</p><p class="ql-block"> 人群中,一对陕西宝鸡的姐妹格外惹眼。70岁的小妹背着双肩包,手里攥着车票和行程单,不时给身旁80岁的老姐递上温水,细心叮嘱着生活细节。原来,这对姐妹退休后便约定畅游全国,从海南的椰林到云南的雪山,再到如今奔赴山海关,每一段旅程都是小妹精心规划,贴心陪伴。老姐虽已年事已高,却精神矍铄,姐妹俩说起过往的旅途,眼里闪着光彩,大姐和小妹一唱一和,满是对生活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火车缓缓驶出西安站,朝着山海关的方向前行,车厢里的旅客的笑声、交谈声交织在一起,与窗外掠过的风景相映成趣。这些年过花甲的旅人,用行动证明着自己,“年暮却不老”,他们带着自己半生的故事,怀着对世界的好奇,在列车上续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似手里正端着的方便面,既具酸甜苦辣,又显多姿多彩,而这趟始于雨晨的旅程,也因这群可爱的人,变得格外温暖而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 品着方便面的清香,听着旅客们的交谈,枕着铁轨的铿锵声,和着和轮渡在大洋大海中一样的起伏节奏,在火车行进的哐当哐当声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到了山海关。</p><p class="ql-block"> 一出站口,我们深深地呼吸着渤海湾的海风,轻吐一夜的浊气,伸伸酸困的懒腰,双手高举迎接灿烂的阳光。火车站门楼上的三字“山海关”散发出的浓浓的历史厚重感,其赋于秦皇岛市更深刻的内涵。据说,明长城有三大奇关,西有嘉峪关,中有镇北台,东有山海关,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因为是重要的军事要地而闻名天下,故而秦皇岛市的火车站亦被命名为山海关火车站。现在的山海关更是以旅游景点而闻名。随之,一阵阵铿锵的锣鼓声声振耳,两排排列整齐的鼓手们神彩奕奕,服饰清爽,笑容满面,齐呼“欢迎你们,尊敬的客人!”, 欢迎仪式足足,我不由为秦皇岛文旅点赞,细致如此的工作定会推动秦皇岛旅游业发展的更快,一定会拥有美好的未来,辉煌的前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出山海关火车站,我们直奔秦皇岛市著名的景点一一山海关老龙头景区。“老龙头”三字倒让我很感兴趣,“老龙头"会寓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小刘地导笑微微的朝我眨眨眼,看看不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入景区,左是景区介绍广告牌,右是中华人民共同筑就中华梦的广告牌,右前侧一颗古树下的精美凉亭旁直立着一座造型奇特精美的29届中国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秦皇岛市火炬起点的纪念火炬石雕,正前方是山海关军事防御重地第一垛口一一宁海城,壮观肃穆,雄伟坚固,垛口两边蜿蜒向远方的长城城墙的青砖斑驳间刻满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仰望着高大的城墙,缓缓穿过城楼,右侧两匹扬蹄欲奔的战马和一艘黄色的战船首入眼帘,低矮的军房里该是军士起居训练存放器械之地,游人们喝了一碗酒,誓死保家国的好汉游戏正在热闹进行时,军房的右侧后是很庞大的“八卦阵”,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军事家的才能和智慧,阵旁的石碑上醒目的刻着邓小平主席的亲笔题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八个金色大字,坚决表达了修筑长城保家卫国的决心,当然有更多的石碑表达了军士们的御敌之心及长城的雄伟不倒。左侧映目的是小商店旁一行棕底白字:可以带走的山海关,可以带走么?我心有疑虑。</p> <p class="ql-block"> 左绕右转沿台阶而上,登上著名的澄海楼,最先撞入眼帘的是“入海石城”。大块条石层层垒砌,一头扎进翻涌的渤海,层叠式的存在任凭汹涌的海浪撞击冲刷,而石墙依旧牢牢扎根海底,岿然不动,左前方远处的战船横亘在碧波万顷的渤海海面,几艘渔船<span style="font-size:18px;">点缀在粼粼波光中,海天相接处只剩一片朦胧的蓝,我恍惚</span>间能想象到明代戍边将士在此值守的场景:他们望着的无垠的海面,倾听着潮声与号角的交织声,心口系着家乡的那条思乡情线,眼里却是守卫海疆门户的坚定与坚强。戚继光领兵抗敌的高大形象更是在眼前闪动,战鼓声声,锦旗猎猎。我更是听见了山海关长城抗战第一声枪响,《大刀进行曲》响彻云霄,威镇敌酋,爱国主义精神激荡环宇。右前方的海滩上,游人的戏闹声阵阵,偶有冲浪的汽艇闪电般的划过,目及“天开海岳”,“守护疆土”的石碑,更是感受到了这份安宁的来之不易。回头看澄海楼的高大牌匾“澄海楼”“雄襟万里”及其两边的题字“日濯月华溯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开阔及内心的澄明,作为中华儿女,自豪感瞬间膨胀,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朵浪,都在诉说着山海相拥的壮阔,与华夏儿女守护家国的赤诚。</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又兴致勃勃的踩着青砖青苔,顺城墙慢跑一圈,在每一炮台,每一角楼稍做停留,感受那浓浓的战斗气息,历史的真实不停在脑海中闪现,长城唯一的海上防御军事成为建筑历史上的奇迹,站在秦皇岛渤海之滨,这个建筑犹如一条探海的巨龙,将长城的雄伟与大海的壮阔熔铸在一起。寓意中国长城永固不倒,中华坚不可摧,长城精神永存,我终于明白了“老龙头”景区的来历及深意,真是深奥且名符其实。</p><p class="ql-block"> 远处,古朴的“海神庙”里香火袅袅,那里藏着人们对山海安宁的无尽祈愿。石城仍在和海浪对话,石墙仍旧履行着那份忠诚,因为里面有孟姜女的眼泪和百姓们祈求安居乐业的愿望,许我带走山海关,我真的带走了山海关,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南山口,龙卫营等等统统存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