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动的火焰:薛荣大姐与她那不曾疲倦的岁月

薛氏昂公文化

<p class="ql-block">去年圆方集团三十周年庆典上,我第一次见到薛荣大姐。彼时的她穿梭于人群中,笑声爽朗,步履坚定,全然看不出花甲之年的疲态。今年九月九日,再次到访郑州,与她面对面落座交谈,才真正感受到那种近乎不可思议的生命能量——这绝非简单的“精力旺盛”,而是深植于家国情怀与生命执着的内在驱动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薛荣大姐生于1958年,这个时间节点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特殊意义。她的人生轨迹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不仅亲眼见证,更亲身参与了中国从贫困走向富强的伟大历程。谈及企业发展,她的眼睛总会骤然亮起来:“我们这代人,最懂苦日子的滋味,也最清楚好日子来得有多不易。”她的手掌在空气中轻轻划过,仿佛在勾勒一条从过往延伸至未来的时间轴线。这份对时光的感知,无关怀旧,而是将个人经历融入时代洪流的历史自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近距离接触薛荣大姐便会发现,她的“不知疲倦”并非天生特质,而是源于一份深刻的价值选择。她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天道酬勤”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我每天五点就起床,”她笑着解释,“不是睡不着,是舍不得睡。想做的事太多,要担的责任也太多。”这份对时间的珍视背后,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热爱。她坚持阅读的习惯令人印象深刻,书桌上整齐摆放着经营管理类书籍与历史传记,页边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不学习就会落后,落后了怎么带领企业往前走?”话语平淡,却道破了她始终保持前进的秘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薛荣大姐的家国情怀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日常工作的具体实践。从圆方集团初创到如今的规模,她始终坚守“企业发展必须与社会进步同频共振”的理念。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她格外重视员工福利与人才培养,常说“企业不只是赚钱的工具,更是培养人、成就人的平台”。这种将个人成功与他人福祉紧密相连的思维,让她的奋斗拥有了超越个人层面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让人触动的,是薛荣大姐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她坦诚,自己也曾面临不少困境——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动、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个人健康的挑战考验。“但我从不让困难定义自己,”她语气坚定,“困难是暂时的,可对美好的追求是永恒的。”这份乐观并非无知的天真,而是历经风雨后沉淀的智慧选择。她喜欢和年轻人交流,从他们身上汲取新观念、新能量。“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机遇与挑战,关键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与薛荣大姐道别时,夕阳正洒满郑州的高楼群。她站在窗前,身影被余晖拉得很长。“明年再来,”她笑着邀约,“我们又会有新故事了。”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薛荣大姐的“不知疲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态度——把个人小我融入时代大我,在奉献中找寻意义,在创造中实现价值。她的能量并非取之不尽的魔法,而是源于每日的选择:选择责任而非安逸,选择学习而非停滞,选择希望而非怀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偶尔盛行“躺平”声音的时代,薛荣大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另一种可能:年龄不是界限,退休不是终点,生命的能量不在于刻意保存,而在于尽情释放。她就像一团永动的火焰,既照亮了自己的前行之路,也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或许就是她最令人敬佩的地方——不是拥有用不完的力气,而是始终选择不让任何一份力气白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