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鸭绿江断桥

老顾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老顾</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446170</p> <p class="ql-block"><b>  9月5日,我们来到辽宁丹东市鸭绿江畔,参观鸭绿江断桥。这个断桥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现在是国家AAAA级景区——鸭绿江风景名胜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鸭绿江断桥为可开闭式铁路桥,桥长944.2米,宽11米,12孔,其中第4孔为“开闭梁”,可旋转开合。鸭绿江断桥是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1950年11月,被美国空军炸断。战后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一直保留,被习惯上称为“断桥”,朝方一侧则把所属六孔和中方剩余两孔残桥拆除,仅存桥墩。 </b></p> <p class="ql-block"><b>  资料介绍,此桥于1909年,由日本殖民者修建,连接中国安东(今丹东)与朝鲜新义州。‌‌采用可旋转开闭设计,是当时亚洲最先进的铁路桥。但是,它却是用于掠夺东北资源的。‌‌</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了解到,1950年抗美援朝期间,该桥承担志愿军及物资运输任务。美军为切断补给线,于1950年11月8日,首次出动百余架B-29轰炸机来炸桥,朝方一侧的8孔桥体损毁,仅存中方一侧4孔桥。此后又遭多次轰炸,导致桥梁彻底瘫痪,中方保留的那段桥即为现存的“断桥”。桥身密布2000余处弹痕,最大弹孔直径达30厘米,成为战争残酷性的直接证据。‌‌</b></p> <p class="ql-block"><b>  资料介绍,1993年断桥修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留扭曲钢梁与弹痕,现存944.2米一截残桥,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句著名的歌词,出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既是历史场景的真实写照,也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浓缩表达。‌‌</b></p> <p class="ql-block"><b>  鸭绿江大桥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历经抗美援朝战火的洗礼,铭记着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伟大友谊。她与仍在使用的中朝友谊桥(第二鸭绿江大桥)相邻,形成“战争与和平”的鲜明对比。‌‌</b></p> <p class="ql-block"><b>  看着眼前的断桥,似乎读出了抗美援朝半部历史,不禁咏出一首小诗:“鸭绿江上东流水,断桥残影映余晖。 百年岁月情未老,感天动地史再追。”</b></p> <p class="ql-block"><b>  鸭绿江断桥,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辽宁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后来又增设《为了和平》青铜雕塑群,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形象,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革命精神教育,提供了必备的环境和条件。</b></p> <p class="ql-block"><b>《观断桥有感》:</b></p><p class="ql-block"><b>铁骨铮铮一断桥,半截犹存志未消。 军备迭代快洋人,自信满满干今朝。</b></p> <p class="ql-block"><b>《断桥迎新》:</b></p><p class="ql-block"><b>鸭绿江畔双桥现,断桥傍立数十年。 钢梁刻蚀风云变,红旗迎接新纪元。</b></p> <p class="ql-block"><b>《断桥英雄》:</b></p><p class="ql-block"><b>断桥半跨鸭绿江,桥裂之处埋沧桑。 英名称颂随心飞,雄伟事迹永传扬。</b></p> <p class="ql-block"><b>《和平花香》:</b></p><p class="ql-block"><b>断桥单悬鸭绿江,中朝情谊诉衷肠。 当年战火纷飞处,今日和平花正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