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雪域古城,我的第二故乡,佛教圣城拉萨

瑞草无根

<p class="ql-block">  此美文为《美篇》精选,敬请欣赏!</p> <p class="ql-block">  雪域古城,圣地拉萨 。我自上次离开,至今都35年啦。</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又是我在雪域高原为国戍边,特别特殊执勤离开拉萨35年,特别故地重游,感慨伟大的新时代,感恩祖国繁荣富强,边疆稳定发展日新月异,雪域西藏拉萨旧貌换新颜。雪域西藏的高原儿女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p><p class="ql-block"> 一生一定要去一次西藏。今年,时逢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我一别圣城拉萨,时隔35年,重回第二故乡这片多情的土地,带着对故乡的热情和对雪域圣地的热爱,又走进这片古老而崭新的土地,让我再次感慨西藏沧海桑田,短短六十载,跨越几千年。</p><p class="ql-block"> 美丽的西藏自治区,一个屹立于“世界屋脊”的神秘而传奇的地方,这里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现在这里“天路”早已天堑变通途,交通纵横,四通八达,连起了雪域西藏山川河流,也连起了西藏的希望和美好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回到第二故乡拉萨,一进入拉萨境地,就让我为之感慨,雪域西藏古城拉萨这座“高原明珠”的变化太大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声鼎沸的八廓街,典型的藏式风格山水园林罗布林卡,</span>空灵静谧的圣湖纳木措,还有……</p><p class="ql-block"> 雪域高原古城,佛教圣地拉萨。</p><p class="ql-block"> 拉萨的平均海拔3650米,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阳光充足又明亮,所以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雪域高原“日光城”。这里温暖的阳光,让万物生机勃勃。</p><p class="ql-block"> 在美丽的雪域日光城,高原明珠佛教圣地拉萨我们会看见宏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南山公园、团结公园等著名景点,还有西藏大剧院、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西藏博物馆、西藏两路精神纪念馆、西藏革命建设改革纪念馆等。</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巍峨壮丽的历史地标建筑。作为雪域西藏,青藏高原上靓丽的风景的“封面”,矗立于拉萨市城市中心位置的红山山岩之上,按佛教坛城布局设计依山而建,借取山势而形成布达拉宫极其宏大建筑的神圣感和崇高感。建筑总面积大约1.38公顷,宫殿高115.703米,最高处海拔为3700多米,整座宫殿东西长360余米,南北宽140米,由红宫、白宫两大部分组成,红宫居中,外显13层,宫内实际有9层之高;白宫横贯两翼,高7层。整个建筑群红白相间,群楼重迭。布达拉是梵语(古印度语)的音译,意为“佛的胜地”。布达拉宫最早建于7世纪吐蕃王朝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时期,他为迎娶文成公主在这里建造了宫殿。为历代达赖喇嘛的住驻锡地和西藏政教合一政治中心,它内部主要由达赖喇嘛宫殿,佛殿及僧院各政权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布达拉宫白宫顶层为达赖喇嘛宫殿,分东、西日光殿,其中既包括达赖喇嘛的生活起居处,书房,经堂等,又有议政、会客等场所。布达拉宫内拥有包括达赖喇嘛灵塔殿在内的各类佛殿38个,还有规定拥有175名僧人的殊胜僧院一个,主要从事达赖喇嘛的佛事活动。过去西藏噶厦政权的重要职能机构也都设在布达拉宫,宫内的东西大殿曾是重要的宗教和政治活场所。布达拉宫是一座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并收藏、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物。是西藏地区乃至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集中体现了藏民族传统的土、石、木结构和碉楼形式。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宏大规模和艺术价值,代表了西藏建筑的最高成就,是政教合一建筑的杰出典范,也是现代世界此类建筑的唯一现存例证。</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区的东南部,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01年)。先后被称为“惹刹”、“逻些”等,9世纪改称“大昭寺”,意为“存放经书的大殿”,清代(1644-1911年)又称其为“伊克昭庙”。它是西藏地区最古老的一座仿唐式汉藏结合木结构建筑。大昭寺初建时的只有8间殿堂。15世纪宗喀巴在此创建了喇嘛教格鲁派,寺庙的香火日渐繁盛起来。17世纪时五世达赖喇嘛对大昭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葺,最终形成了占地面积2.51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的主要建筑为经堂大殿。大殿高4层,建筑构件为汉式风格,柱头和屋檐的装饰则为典型的藏式风格。大殿的一层供奉有唐代(618-904年)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金像。二层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的塑像。三层为一天井,是一层殿堂的屋顶和天窗。四层正中为4座金顶。佛殿内外和四周的回廊满绘壁画,面积达2600余平方米,题材包括佛教、历史人物和故事。此外,寺内还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寺前矗立的“唐蕃会盟碑”,更是汉藏两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罗布林卡,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市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面积约360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罗布林卡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等几组宫殿建筑为主体组成,占地面积约为36公顷。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p> <p class="ql-block">  纳木措,雪域高原圣洁纯净的圣湖。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市区划的西北边界上和其以北的当雄县和那曲市东南边界班戈县之间,距离拉萨240公里。约有60%的湖面在那曲地区的班戈县内,40%的湖面在拉萨市的当雄县境内。纳木措向南距拉萨市区约100千米。纳木措湖南边和东边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和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是起伏较小的藏北高原丘陵,整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封闭性较好的内流区域,是西藏自治区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约1961km2。早期的科学考察认为,纳木措的最大深度为33米,但最近两年对湖泊的重新测量发现,纳木措最深处超过了120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蓄水量庞大,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p><p class="ql-block"> “纳木措”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措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拉萨没有海,却收集了全世界最纯粹的蓝,那就是“高原蓝”。</p><p class="ql-block"> 世界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措,就像一块被雪山围绕的蓝宝石,它湛蓝如镜,与雪山、蓝天构成绝美画卷。只有真实见到,才会为之而感叹世界有此醉美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南山公园,站在拉萨河畔的南山公园之巅,这里是俯瞰拉萨市城市全景的最佳打卡胜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拉萨市启动“树上山”工程,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拉萨市南北山具体实践而打造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目标,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小康路上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拉萨河畔的南岸高山上的南山公园,就是欣赏宏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全景的好去处。近年来,随着南北山植树造林种草绿化工程的实施,人们见证了从“飞沙上山”到“绿树草青上山”的漫山绿意尽染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拉萨团结公园,药王山下新地标,市民游客休闲惬意的新去处。</p><p class="ql-block"> 初秋的拉萨,新建的城市团结公园位于布达拉宫以西,药王山北麓。昔日的药王山“脏乱差”的菜市场附近已经被改造后焕发新生,公园依山傍水,绿意盎然,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绘就出“百泽绕城·水城相依”的生态文明画卷;“璀璨历史·古今辉映”的千年史诗画卷;“党恩润泽·民族团结”的幸福繁荣画卷;“内宫外苑·雪域胜景”的世界文旅画卷;一幅雪域圣城山水园林的千年画卷。这座耗资1.28亿元精心打造的雪域高原“翡翠明珠”,将布达拉宫西南侧曾经的“杂乱差”地带,精心擘画,紧扣“显山、亮水、见绿、串湖、润城的设计理念,让其蜕变为水清岸绿的生态文明高地,成为高原明珠璀璨的生态空间标杆。新植乔木郁郁葱葱,掩映着圣地古城的容颜,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触手可及的绿色福祉。</p> <p class="ql-block">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span style="font-size:18px;">蜿蜒曲折,流淌</span>经过达孜、拉萨、堆龙德庆等地,于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是拉萨人民的母亲河,滋养哺育着万千拉萨儿女,见证着这片古老土地的沧桑变迁。傍晚,拉萨河边微风拂面,河面波光粼粼,随着夜幕降临,河畔灯光亮起,一幅充满科技感与现代化的拉萨河夜景画面展现在大家面前,夜幕下的拉萨河在灯光映照下,宛若一条流淌的碧玉丝带,为游客营造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空间。通过光影、声效与互动的巧妙融合,打造出层次丰富、令人沉醉的高原夜色。今年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拉萨市重点精心打造了“情满拉萨”拉萨河夜游观光提升等项目建设,特别突出了“夜游拉萨”品牌效应,有效提升城市夜间消费活力,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升级。情满拉萨河项目以拉萨河水系为依托,以拉萨历史文化为内涵,联动拉萨河岸主题夜游基础建设,打造水岸交融,互为风景的文旅新秀场。加之水上林卡夜游拉萨河,让市民和游客深度体验沿河风光,以全新的视角感受拉萨的迷人风貌与人文故事,给市民和游客带来无与伦比的观光享受;把文旅深度融合起来,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现我们拉萨河两岸的美景;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和广大市民打卡,游人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录像机,记录下雪域古城,拉萨河畔美轮美奂的光影交错盛景。</p> <p class="ql-block">  西藏人民会堂,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规模较大的剧院和会议中心,位于拉萨市民族中路199号。原名为“拉萨剧院”,是“四十三项援藏工程”之一,为天津市援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天津市第二建筑公司施工。</span>1984年7月动工,1985年8月正式交付投入使用。该建筑与拉萨饭店隔街相望。作为西藏自治区级综合性场馆,主要承担以下职能:承办自治区级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等重大政务活动;举办文艺演出、群众集会等公共文化活动;提供重要政治决策的发布场所。作为西藏自治区重要政治文化场所,包含剧院和会议中心两大功能区,总建筑面积0.81万平方米,主会议厅可容纳1200人。</p><p class="ql-block"> 站在西藏自治区人民会堂前,油然而生的想起了35年前,奉命执行特殊执勤期间,有幸在人民会堂倾听了一次特别的报告会。此时此刻,恰如那年的彼时彼刻,报告会的声音还在耳边萦绕,久久回荡在人民会堂的上空,让我思绪万千,不愿离开,让人难以忘却的雪域高原战斗的那555个日日夜夜。</p> <p class="ql-block">  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62项工程之一,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博物馆占地面积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508平方米,展厅面积10451平方米。馆区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序言厅、主展馆和文物库房。西藏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p><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1日起,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因改扩建闭馆。2017年10月28日,由国家投资6.6亿元实施的馆改扩建工程奠基动工。2022年7月8日,再次对外开放。截至2022年底,馆有藏品数量61200件/套,有珍贵文物43611件/套,年度观众总数为188114人。</p> <p class="ql-block">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境内纪念馆,2021年6月19日,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  西藏自治区“两路”精神纪念馆位于拉萨市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机关大院内,2018年7月由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筹建,2019年12月25日正式揭牌。展馆面积500平方米,设有44块展板、28个陈列柜及80余件展品,通过图文、实物与影像资料系统展示川藏、青藏公路修筑历史,由志愿服务团队负责运营维护与讲解服务。</p><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该馆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20年完成基础设施修缮与展板更新。2021年12月获评“第一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及“西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截至2024年累计接待超过32.6万人次参观,涵盖200余家单位。馆内展陈聚焦“两路”精神传承,呈现藏汉军民团结共建交通事业的历程,履行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职能。</p> <p class="ql-block">  西藏大剧院是西藏自治区首个省级标准综合性文化中心,位于拉萨市岗廓路1号,临近拉萨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西藏大剧院是西藏自治区首个省级标准剧院。于2023年12月15日正式启用,集文艺演出、集会、文化推广、行政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可满足歌剧、交响乐、话剧等多元表演需求。其设计融合汉唐建筑风格与藏式文化元素,建筑高度51米寓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56根外廊柱象征中华民族大团结。该剧院填补了西藏无省级综合剧场的历史空白,成为展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启用后,先后举办原创话剧《老西藏》首演、国家级慰问演出等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0日晚,西藏大剧院华灯璀璨、欢声如潮,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型主题文艺晚会《雪域欢歌》在这里隆重上演。</p> <p class="ql-block">  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楼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吉拉中路区党委党校院内。建筑坐北朝南,修建于根培山南坡山脚下,视野开阔。代表楼现楼体外墙被刷成白色,建筑均为砖石结构,东西对称分布,内部房间紧凑,设施齐备,均铺有木质地板,保存现状较好。1965年建成后,代表楼曾为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张经武的住所。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办公处旧址见证了西藏发展的历程,是重要的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保存和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办公处旧址位于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院内。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由将军楼、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楼、贝壳楼、工委办公院、工委会议室、礼堂等组成,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红色文化遗迹。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楼坐北朝南,为砖石结构,东西对称分布,内部房间紧凑,设施齐备,均铺有木质地板,保存现状较好。1965年建成后,代表楼曾为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张经武的住所。</p><p class="ql-block"> 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楼及西藏工委办公旧址系列展陈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由“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楼”“西藏工委历史沿革陈列室”“西藏工委财经委机构变迁陈列室”、一座碉堡、两组室外英雄人物雕塑(张经武将军个人半身雕塑,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全身三人雕塑)和周边绿化地带组成。展陈图片290余副,物品164件,展板294张,展柜38个,制作影片11部,影像时长2010秒。</p> <p class="ql-block">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部,作为城市生态屏障承担着涵养水源、补充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等关键生态功能,被称作“拉萨之肺”。截至2023年11月,该湿地总面积达12.2平方千米,由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构成,是国内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每年冬季吸引斑头雁、赤麻鸭、黑颈鹤等超5000只候鸟在此越冬,形成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景观。拉萨市通过实施季节性闭园维护(每年10月30日至次年5月1日)等综合保护措施,有效维持湿地生态功能。2022年5月1日起,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开放,市民和游客可在每周二至周日的8:00—20:00免费入内游玩。</p><p class="ql-block"> 今日在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故地重游,思绪万千。想起35年前的情景:1990年8月9日,在刚刚庆祝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3周年之际,我作为参与共和国首次特殊使命的一位战士(时任营部军械员兼文书,后任团保密员),受邀参加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拉鲁湿地附近的自治区民政厅礼堂,举行的“欢送某师座谈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