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学术交流,美丽的台湾岛(一)2011·3

晓红

<p class="ql-block">2011年3月,我作为大陆护理高等教育代表团成员赴台湾参加《2011两岸高等护理高峰论坛》,这是我第一次踏上祖国宝岛—台湾省。</p><p class="ql-block">当我乘坐的飞机徐徐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的那一刻,耳边似乎又听到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为领土完整,为保卫和平……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祖国的台湾”。脑海里又浮现出当兵时在海峡这边进行“解放台湾”渡海训练的场景。</p><p class="ql-block">而今天,我却拿着台湾省长庚大学的邀请函,以一位学者的身份踏上祖国宝岛进行两岸学术交流,我想这一定是两岸人民的共同的期盼:台湾省一定会回归祖国的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在台湾我们与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台湾辅英科技大学、慈济大学护理学院的同仁们展开学术交流。台湾的护理教育着重于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体系护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学生能力培养、临床案例研究、高龄老人照护、临床情境模式教学等。</span></p><p class="ql-block">在与台湾护理同仁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两岸医疗体系有所不同,但面对的问题却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如护患关系、职业倦怠、人力资源短缺等,在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时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正如同行的一位护理专家所说:我们说的是同样的语言,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就应该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p> <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的了解台湾的临床护理,邀请方安排我们参观位于台湾花莲的佛教慈济综合医院和高雄的长庚医院。实地参观学习收获很多,尤其是在慢性病管理和老年患者关怀方面值得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借鉴。</p> <p class="ql-block">让我记忆最深、感触最大的还是佛教慈济综合医院。</p> <p class="ql-block">医院将佛教慈悲精神与现代医疗专业融合为一体的服务理念,以“守护生命、守护健康、守护爱”为使命,致力于打造一个兼具科技温度与人文关怀的医疗体系。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对患者的细致照护,也延伸至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承担。</p> <p class="ql-block">医院里每天都有许多慈济志愿者在医院大厅、病房等地为有需要者提供帮助、安慰、关怀的服务。医院内设有静思堂和祈祷室,为患者、家属和员工提供静心、祈祷、舒缓焦虑的宁静空间,较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全人关怀的医疗服务。</p> <p class="ql-block">林口长庚医院是一家亚洲最大、经营绩效卓越的非营利性综合民营医疗机构。他独特的商业模式和严谨的管理理念值得借鉴。</p> <p class="ql-block">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护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跨越政治界线的人文关怀。相信通过这样的交流,海峡两岸的护理事业一定可以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为海峡两岸民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p> <p class="ql-block">利用到台湾参加《2011两岸高等护理高峰论坛》的活动契机,专门去探访了蒋介石和张学良在台湾的旧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作为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其一生贯穿了北伐、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他的旧居(如士林官邸)是他晚年统治台湾时期的权力中心。参观这里,可以直观感受到两岸分治格局的形成和历史现场。</p><p class="ql-block">张学良作为震惊中外“西安事变”的策划者,直接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参观这里,如同触摸到“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的漫长余波和个人命运的悲剧色彩。正如当年周恩来对他评价是:“汉卿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是个遗憾,但无论如何他是千古不朽的人物”。</p><p class="ql-block">总之,到台湾探访蒋介石和张学良的旧居,就<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为了亲眼见证、亲身感受和理解那段塑造了今日两岸格局的波澜壮阔的历史,</span>其实也是一次“历史人文之旅”。</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在台北的士林官邸,三面环山,环境清幽,内部设有防空洞、地下通道等战备设施。可以想象当年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依然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但终究还是黄粱美梦一场空。</p> <p class="ql-block">如今官邸作为历史遗迹保留至今,现为台北市生态公园,部分区域开放参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探访了蒋介石在台湾高雄的行馆——“瀓清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瀓清楼坐落于瀓清</span>湖景区内,是一座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建筑,最初是为蒋介石夫妇南下巡视时居住修建的行馆。</p> <p class="ql-block">自1967年起,每年的6月16日台湾陆军军官学校校庆,蒋介石都会南下主持庆典,这其中的历史原因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每年冬季,台北气候湿冷时蒋介石也会南下到此避寒。</p> <p class="ql-block">保留原貌的“瀓清楼”现已为高雄的旅游景点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故居距离我们在台北入住的“北投春天”酒店不远,办好酒店入住之后我们就前往《少帅禅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探访张学良故居的过程是一次深刻的历史与文化体验。这座故居不仅是张学良将军生平的重要记录,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在这里能够深深感受到历史的复杂性,张学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了抗日大局和挽救民族危亡,他发动了“西安事变”,为国家做出了牺牲,却被他追随和信任的蒋介石禁锢了54年,这种命运的起伏让人感慨历史的无常与个人的渺小。</span></p><p class="ql-block">大时代的烽火岁月已成往事,这座故居已<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为张学良夫妇在台湾唯一现存的原址居所。</span></p> <p class="ql-block">“青山环碧水,明月映深潭。雾起轻纱笼,舟行画中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时候,日月潭是课本里的一抹蓝,是以铅字和插画形式可视的风景,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着的邵族传说,是我心心念念想看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十年后,当我真正站在日月潭边的那一刻,时间仿佛折叠——课本里的蓝图、童年的幻想与眼前的现实完美重叠。原来有些地方,之所以让人心心念念,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承载着我们穿越时空的想象与期待,它比想象中更加真实,比真实中又更添梦幻。</span></p> <p class="ql-block">乘坐游船时,我发现日月潭的形状并不像课本上画的那般规整,需要从特定角度才能看出日月的轮廓。船上的人指着远处介绍:“那边是日潭,圆形的那片;现在我们进入的是月潭了,弯弯的。”我忽然明白,所谓日月同辉,需要想象力的加持。</p> <p class="ql-block">下船后,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来到玄光寺,从高处俯瞰,青峰环抱,绿水悠悠,<span style="font-size:18px;">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让</span>人心胸为之一畅。玄光寺前小摊贩卖着著名的阿婆茶叶蛋,香气四溢,尝一颗,果然入味至极。</p> <p class="ql-block">离开日月潭我们乘车来到位于台南市安平区的安平古堡,古堡的历史与祖国大陆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安平古堡1624年由荷兰人兴建,当时被称为“热兰遮城”,是荷兰统治台湾的中心。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明朝军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改为“安平镇”,并<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其作为王府所在地。</span>直至<span style="font-size:18px;">1683年清朝康熙皇帝派施琅收复台湾,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span></p> <p class="ql-block">走出安平古堡,又来到赤崁楼。</p><p class="ql-block">赤崁楼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历史层叠景观:最初是荷兰人的要塞—普罗民遮城,后来成为郑成功的政治心脏—承天府,在清朝湮没后又以中式祠庙(海神庙、文昌阁)的形式重生。是一座将荷兰、明郑、清朝三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奇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活的历史博物馆”,无声地诉说着台湾数百年的沧桑变幻,<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台湾历史的最佳见证者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安平古堡和赤崁楼不仅是台湾的历史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提醒人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共同肩负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分裂国家的企图都是注定失败的。两岸同胞应携手努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p> <p class="ql-block">《高峰论坛》即将结束,第一次踏上宝岛的经历让我更深地感受到:台湾是祖国永远不可分割的领土,它的每一个角落都烙印着中华文明的印记。从语言到饮食,从信仰到节庆,无不体现着两岸共同的文化基因,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纽带。</p><p class="ql-block">再见了,台湾!你的山海之美、人情之暖已深植我心。我相信,下一次再见不会遥远。</p><p class="ql-block">美丽的台湾,我们一定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