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列宾艺术特展

<p class="ql-block">涅瓦河畔的遐思,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回响!</p> <p class="ql-block">伊里亚·列宾(1844-1930)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巅峰代表,其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意外归来》《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等深刻反映了19世纪俄罗斯社会现实与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瓦西里.叶菲莫维奇.列宾肖像(1867)这是列宾早期的作品,画中人乃画家的胞弟。</p> <p class="ql-block">‌《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870-1873)‌。</p><p class="ql-block">列宾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描绘11名纤夫在伏尔加河畔拉纤的群像,通过个体神态与整体压抑氛围的结合,控诉沙皇统治下的社会苦难。现藏于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纤夫涉水》该作品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另一版本,通过纤夫群像展现19世纪俄国劳工阶层在伏尔加河畔涉水拉纤的艰辛场景,以细腻的人物动态、面部表情及背景笔触处理,暗含劳工内在力量与人格尊严。</p> <p class="ql-block">《萨特阔的水下王国》列宾1876年创作的布面油画,现藏于俄罗斯博物馆,画作规格323×230厘米。该作品以俄国民间叙事诗为题材,通过虚实结合手法展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被视为列宾早期突破传统叙事框架的创新尝试。</p> <p class="ql-block">《祈祷的犹太人》(1875)</p> <p class="ql-block">1698年的索菲娅公主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创作的布面油画。‘索菲娅公主(1657—1704年)是阿列克塞·米哈依洛维奇帝的女儿,是1682—1689年间实际上的俄罗斯统治者,彼得大帝执政之后,她纠集名门贵族,依靠近卫军,反抗彼得大帝,于1689年被彼得大帝,幽禁于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1881-1883)‌。近4米宽的巨幅画作,以宗教游行场景呈现社会各阶层众生相,现藏于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此巨作首次在华展出。‌‌</p> <p class="ql-block">《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作品中心描绘手捧圣像的女地主与御用商人,祭司长身着锦缎祭服居于前列。这幅尺寸达175×280厘米的巨作现藏于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通过浩荡的宗教游行队伍展现了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社会各阶层群像,堪称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祭司长</p> <p class="ql-block">祭司长身后是胖胖的地主婆。</p> <p class="ql-block">两个妇人与圣像盒</p> <p class="ql-block">作品局部</p> <p class="ql-block">画中驼背人与妇人</p> <p class="ql-block">虔诚的女朝圣者(1878)</p> <p class="ql-block">驼背人(1881)布面油画</p> <p class="ql-block">身着爱丁堡大学教授袍的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肖像,(1885年)列宾的肖像长廊中,科学家群体同样熠熠生辉。他创作了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肖像,为俄罗斯科学黄金时代留下了珍贵的视觉记录。</p> <p class="ql-block">手术室中的外科医生叶夫根尼.巴甫洛夫(1888)</p> <p class="ql-block">创作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时的格林卡(1887)</p> <p class="ql-block">《在边界小径上》(1879)</p> <p class="ql-block">《波雅尔家的秘密报告》(1878) 棕色纸本印度墨、棕褐及白颜料,钢笔,水彩笔 。波雅尔是10-17世纪俄国封建社会的上层贵族代表,他们是富裕显赫的大地主。他们有权参与沙皇咨询机构——波雅尔杜马会议,并根据家族尊贵程度在宫廷中担任特定职务。列宾这幅以历史为题材的素描折射出对彼得大帝时代之前俄国艺术与生活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晚会》(1881年)‌通过描绘俄罗斯乡村晚会的场景,展现了19世纪俄罗斯社会的生活风貌。画家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的情感与时代特征,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对普通民众的关注。 ‌</p> <p class="ql-block">《歇息》 (1882)画中展现了妻子在劳作后的疲惫状态,通过闭目、手部动作和戒指细节传递情感。色彩运用柔和,手部特写尤为细腻,体现了列宾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洞察。 ‌</p> <p class="ql-block">阿法纳西.阿法纳西耶维奇费特肖像(1882)</p> <p class="ql-block">帕维尔.米哈耶洛维奇.特列季亚科夫肖像(1883)布画油画</p> <p class="ql-block">《宣传者被捕》 (1880一1889 ,1892)木板油画</p> <p class="ql-block">《1812年被围困的莫斯科》 作品以1812年俄法战争为背景,展现了拿破仑军队围攻莫斯科的历史场景。列宾通过戏剧性构图和写实技法,刻画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苦难,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在危难中的坚韧。 ‌</p> <p class="ql-block">瓦尔瓦垃.伊克斯库尔.冯.希尔班登德男爵夫人肖像(1889)</p> <p class="ql-block">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肖像(1874)</p> <p class="ql-block">《扎波罗热哥萨克给土耳其苏丹回信》(1880-1891)‌。展现哥萨克人豪迈性格的历史画,历时12年完成。‌‌这幅画所描绘的是扎波罗热哥萨克人写回信时的情景,人们用嘲笑挖苦土耳其苏丹王的语言,逗得众人大笑不止。画中所有的人都在笑,但是由于画中人物地位、出身、个性不同,笑的姿态和神情也各不相同,可以说是一幅笑的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作品局部</p> <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列宾于1880年夏季前往乌克兰收集素材,以扎波罗热哥萨克的传奇故事为灵感,着重刻画了哥萨克营地中围绕执笔者展开的戏剧性场景。他通过历史真实性与艺术虚构的结合,展现了哥萨克群体的精神风貌。 ‌</p> <p class="ql-block">斯塔索姆在帕尔戈洛沃附近斯塔罗日洛夫卡村乡间别墅</p> <p class="ql-block">《拒绝忏悔》(1879-1885年)‌。主题‌:革命者临刑前拒绝神父祷告的决绝姿态。象征‌:烛光与镣铐的明暗隐喻,成为俄罗斯革命美术的经典符号。‌‌</p> <p class="ql-block">《尼古拉斯二世和大公主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的婚礼》 (1894)</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女演员埃莱奥诺拉.杜丝(1891)布画炭笔</p> <p class="ql-block">《阳光下》是列宾在1902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次女娜杰日达在户外阳光下的灵动形象。画中少女手持阳伞,眼神明亮温柔,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对生活的热爱。 ‌</p> <p class="ql-block">《果戈理焚稿》晚年的列宾特意为纪念果戈理一百周年诞辰(1909年),创作了油画《果戈理焚稿》,画面上的作家在去世几天前的深夜,烧掉《死魂灵》第二卷的手稿。</p> <p class="ql-block">《多么自由》1903年,以浪漫笔触描绘海浪中牵手的情侣,此时的他终于褪去了现实主义的沉重之感。</p> <p class="ql-block">维垃.伊里尼奇娜.列宾娜童年肖像(1874)</p> <p class="ql-block">纤夫</p> <p class="ql-block">自画像(1909)纸本水彩</p> <p class="ql-block">穿粉色连衣裙的女子肖像(1897)纸本水彩 石墨铅笔</p> <p class="ql-block">《列夫·托尔斯泰肖像》(1887)‌。列宾为挚友托尔斯泰创作的经典肖像,捕捉了文学大师的沉思气质。‌‌</p> <p class="ql-block">列宾在1887年为托尔斯泰绘制了多幅肖像,其中《列夫·托尔斯泰肖像》尤为著名。这幅画以简练的构图和朴素的色调呈现托尔斯泰的形象,其姿态、手势及目光均透露出复杂的心理状态。 ‌细节特征画中托尔斯泰身着黑衣,面色红润,左手持福音书置于腿上,右手扶着椅子把手,凝视前方似在沉思。这种坐姿构图在列宾作品中较为罕见,强调了人物的精神力量与信念。 ‌</p> <p class="ql-block">在沙发上阅读的托尔斯泰(1891) 黄色纸本石墨铅笔</p> <p class="ql-block">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大公肖像(1891)</p> <p class="ql-block">《意外归来》(1884-1888)‌。刻画流放革命者突然归家的戏剧性瞬间,家庭成员的表情差异传递出复杂情感,体现了列宾对政治压迫的批判。‌‌</p> <p class="ql-block">助祭长(1877)布面油画</p> <p class="ql-block">眼神邪恶的人(1877)这幅画的主人翁是列宾教母之夫,这表现了画家将肖像画从贵族沙龙转向社会底层,用“穿透画布的眼神”揭示时代内容和伤痕。 ‌</p> <p class="ql-block">两名乌克兰农妇与一名背身而坐的年轻男子速写(1880)</p> <p class="ql-block">索菲娅.门特尔肖像(1887)布面油画 画面中钢琴家门特尔,侧身斜坐在琴凳上,背景上盛开的鲜花暗示近期音乐会的成功,松弛的体态,华美的衣饰,无不彰显着画中人,对自身魅力的绝对自信。列宾笔下的音乐家、文豪、演员及科学家的形象,共同编织了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社会的生动景象</p> <p class="ql-block">观看杂耍表演(1878年)纸本印度墨(贴于纸板上)钢笔、水彩笔</p> <p class="ql-block">弹钢琴</p> <p class="ql-block">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安德列耶夫肖像 (1904)</p> <p class="ql-block">该主人翁是作家及剧作家,列宾在库奧卡拉庄园的朋友邻居,列宾为其画了多幅油画及素描肖像,这是列宾为这位作家创作的最早的油画肖像。</p> <p class="ql-block">列宾之母肖像(1879) 纸本石墨铅笔</p> <p class="ql-block">列宾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列宾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我的头脑中闪烁着奇妙的思想和艺术构思......,我的心挚爱着整个世界,炽热的拥抱一切...... 伊利亚.列宾</p> <p class="ql-block">202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列宾艺术特展是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列宾艺术全貌,通过“河畔船歌:艺术之旅的开始”“广袤大地:现实主义的求索”“时代史诗:民族灵魂的光辉”“暮色沉思:晚年的自由之境”四大篇章,以92件油画和素描作品,系统梳理这位俄罗斯画坛巨匠的艺术生涯,全面揭示其创作中“理性与激情共生”的独特美学逻辑,真实呈现其笔下一个民族的觉醒和一个时代的特定的温度,为中国观众打开一扇理解俄罗斯文化艺术的门扉。(注释,参考展览释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