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洛阳(70):寻访古村大阳河(孟津区)

觉浅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村落”标志</p> <p class="ql-block">  大阳河村是孟津区城关镇寺河南村下辖的自然村,处于邙山腹地,瀍河穿境而过,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清代进士贾之彦在其《瀍阳义学记》一文中,对家乡描述道:“瀍水发源西北,稍南有大阳、中阳、小阳之分,总名瀍阳,与洛阳相表里。三阳开泰,意必有贤才钟毓于其间,而为之见也。”传说瀍河北岸有三棵大杨树,村庄又位于瀍水之阳,由此得名大阳河。</p><p class="ql-block"> 村内存有大阳河遗址、中阳寺遗址、瀍阳书斋、古地道、清代及民国时期民居等文物古迹。2019年6月,大阳河村被评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 走进大阳河村,我们可以遥想远古先民临水聚居的生活,感叹贾公兴办义学、教书育人的善举,回望民居曾经袅袅升起的炊烟。让人仿佛翻开历史的页码,穿越时空,步入古村落的旧时光。</p> <p class="ql-block">“大阳河遗址”文保碑</p> <p class="ql-block">瀍阳书斋</p> <p class="ql-block">  大阳河遗址,位于村东瀍河北岸的台地上。遗址南北长420米,东西宽410米,分布范围广且保存较完好,文化层堆积明显,包含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两个时期的遗存。出土遗物以轮制灰陶残片为主,纹饰有较细的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器类有卷沿罐、小口尊、卵形瓮等,并发现有石铲残块。 ‌作为研究伊洛地区邙山丘陵地带早期文明的关键遗址,其文化面貌反映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的社会组织与发展阶段,对探讨黄河南岸丘陵地区古代社会结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2016年1月,被列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中阳寺遗址,建于何年无记载。相传明嘉靖四年(1525),朝廷下拨黄金五万两,司礼太监委派严茂卿监工重建。寺院坐北面南,山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沿中轴线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大佛殿。两侧建筑左右对称,金碧辉煌,气势恢宏,高僧众多,香火旺盛。据说白马寺、中阳寺两钟一方击鸣,另一方即有回应。几经时代变迁,庙宇被毁,铁钟被砸,原来寺院不存。当代善男信女重建中阳寺,规模不大,正在建设,尚未完工。</p><p class="ql-block"> 大阳河村民基本都姓贾,人口众多。始祖文广、文举、文表三兄弟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徙居滹沱村,后又迁至大阳河,距今已有600多年时间。在清代康熙年间,村中出了一位进士贾之彦,其辞官归乡、兴办义学的事迹,至今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大阳河村民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贾之彦,清康熙三十年(1691),考上进士。康熙三十七年(1695),授任陕西巩昌府会宁县(今属甘肃省)知县。在他任职期间,以“惠民”为宗旨,痛革积弊,摧抑豪强,旌奖善良,减轻负担,以致老百姓都欢呼“如出水火”!当地百姓为贾之彦修建生祠,刻立石碑,以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后因推托时任抚台的横征暴敛,辞去官职,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回到家乡,在村南创建瀍阳书斋,招收学生,兴务施教。</p><p class="ql-block"> 贾之彦在其《瀍阳义学记》中表明了办学宗旨:“学也者,非徒取荣名于厚禄,所以致知力行,求为圣贤也,今之圣贤不易见,求诸经书之间而已”。并亲撰《训蒙要略》,作为行为规范,使得学生在此上学读书,都能感到“字字沁人心脾,语语发人梦醒”,培养出大批寒门学子,成为有用之才。</p><p class="ql-block"> 瀍阳书斋,又名文昌阁(一说大成阁),为贾之彦兴办义学旧址。现有建筑坐北朝南,上下两层,内嵌石碑三通,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是孟津文风之炽的一个缩影。</p><p class="ql-block"> 大阳河古民居三进院落较多,前有临街房,进院门为左右厢房,过厅后为上房,一般是靠山砖箍窑洞,分上下两层,中间有木楼板相隔。整个建筑群青砖黛瓦,雕梁画栋,错落有致,气势不凡,成为瀍河岸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后因河水暴涨,冲毁一些门前建筑,加之个别子孙不争气,人为拆毁了不少,今存多为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旧屋老宅。</p><p class="ql-block"> 在大阳河村,还发现一个长数百米、纵横交错的古地道,宽约1米,高约1.6米,每隔半米,左右墙壁上都有一个窑洞,用来藏人或者贮物。据说地道挖掘于清末,内部蜿蜒曲折,高低起伏,在地下连通村中30余户院落,主要起到防御作用。如今,在发现古地道的村民家中,已将一间房屋辟为大阳河村民俗博物馆,展示收集来的农具、瓦当、族谱等“老物件儿”。</p><p class="ql-block"> 大阳河,这座寄托着美好寓意的古村落,历经沧桑,遗韵犹存,已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缕乡愁。</p> <p class="ql-block">“河洛人文”图标(聂剑帆设计)</p> <p class="ql-block">  除标注外(设计及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照片与文字,均为本人拍摄和撰写。如有不妥?敬请指正。欢迎传播,感谢有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春斌(觉浅)</p><p class="ql-block"> 2025.9.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