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梵净山孤峰独秀,绝壁悬崖,沟狭谷深,瀑布飞泻,亿万年的风吹雨打,雕琢出了岩石千奇百怪的形状。因此,奇石是整座景区的精华所在,也是梵净山的一大看点。</p><p class="ql-block"> ——万卷书。<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座</span>岩层都为一页一页、<span style="font-size:18px;">层层叠叠、堆砌有序,</span>犹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齐天堆放,气势宏伟</span>。传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此地时由于山高,马脚被拌了一下,即从马背上掉下了几叠经书,它们变成了石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万卷书”。万卷书是梵净山六大奇观之一,古人有诗赞曰:</p><p class="ql-block"> 牙谶玉轴是谁储,</p><p class="ql-block"> 万卷堆来混代初;</p><p class="ql-block"> 遍地纵遭秦火劫,</p><p class="ql-block"> 名山还有未烧书。</p> <p class="ql-block"> ——蘑菇石。“蘑菇石”立于老金顶台地之上,上粗下细,犹如巨大的蘑菇,有一触即倾之势。然而,它却顶天立地,稳稳地在此挺立了十亿年以上,成为山岳景观中少见的平衡石。据说,这一天工巧匠就是当年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亲手所造,不管风吹雷打,日晒雨淋,历经十亿年依然屹立于山顶,丝毫不变。特别是梵净山上的蘑菇石头重脚轻的形态看了总是令人胆战心惊,十亿年为什么岿然不动?这就是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千古之谜。</p> <p class="ql-block"> ——太子石。在梵净山老金顶南麓,牛尾河源头处,耸立着一根二三十丈高的石柱,形如剑劈刀斧砍成,石柱顶上还长着小树,远远望去,俨然一个巨人正在仰望,相传为皇太子所化,故名太子石。</p> <p class="ql-block"> 说起太子石和它顶上的小树,民间有一段神奇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明朝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朱翊钧的第九个妃子姓李,大家叫他李皇娘,又称九皇娘。这九皇娘虽然长得貌如天仙,如花似玉,深得朱翊钧的恩宠。但是,性格孤僻,她一心向佛,除了去庙里上香,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在后宫专习佛经。</p><p class="ql-block"> 九皇娘生了一个太子,其他的妃子,从早到晚围着皇帝转,在皇帝面前撒娇献媚,讨好皇帝。九皇娘却不以为意。</p><p class="ql-block"> 她不巴结皇帝,对其他妃子从不正眼去看一眼。九皇娘越是这样,朱翊钧越喜欢她,经常去她那儿过夜。于是,妃子们就更加仇恨她,到处讲她坏话。说她成天念经,是有其目的,希望皇上早日驾崩,好让她的儿子继承皇位。</p><p class="ql-block"> 九皇娘听到这些传言,心想这后宫乃是非之地,久留恐怕连性命也难保住。她就向太监侍女们打听,天下佛教名山哪儿最偏远?太监侍女们告诉她,西南贵州梵净山。听说先朝太史令刘伯温,晚年就隐居在梵净山脚下亚木沟。</p><p class="ql-block"> 九皇娘记在心里,当朱翊钧再次临幸她时,她讲了想去贵州梵净山修行的想法,开始朱翊钧不同意,她就软磨硬缠,皇上拗不过她,只得免强答应。说:</p><p class="ql-block"> “既然爱妃心意已决,你一人去那荒蛮之地,朕也不放心,就让国舅去陪你修行吧!”</p><p class="ql-block"> 朱翊钧担心京城去贵州路途遥远,路上遇强人有什么闪失,便派大内高手带领御林军亲自护送九皇娘和她的哥哥前往贵州。</p><p class="ql-block"> 九皇娘走后,太子见不到亲妈,大哭不止,太监哄他:</p><p class="ql-block"> “母妃和国舅出外游山玩水去了,三年以后就会回来。”</p><p class="ql-block"> 太子等呀等呀,过了三年也没见母妃回来,这才明白公公们骗了他。他十分憎恨贴身公公,见了就拳打脚踢,骂他们一个个都是大骗子。贴身太监无法,只好告诉他实话:</p><p class="ql-block"> “殿下,九皇娘去偏远的贵州梵净山修行,不会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太子听了急得放声大哭,他又问道:</p><p class="ql-block"> “贵州在哪里? ”</p><p class="ql-block"> “不晓得,听说在西南。”</p><p class="ql-block"> 太子不哭了,太监以为他不再想母妃了,便放松了对她的监管。一天,太子乘贴身太监不注意,悄悄溜出皇宫,朝着西南方向走去。饿了到人家讨口饭食,渴了喝口路边的井水和山泉。</p><p class="ql-block"> 走呀,走呀,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到达了贵州地界。</p><p class="ql-block"> 贵州这么大,该去哪找呢?太子又犯难了。 他就沿路问打听:</p><p class="ql-block"> “我娘上梵净山修行去了,到梵净山怎么走?”</p> <p class="ql-block"> 太子一路问了许多人,没有一个人告诉他。最后,遇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见他十分可怜,便随口说道:</p><p class="ql-block"> “娃儿,你只要跟着牛屁股后边走,就能找到梵净山,见到你的妈妈了!”</p><p class="ql-block"> “跟着牛屁股后边走?”</p><p class="ql-block"> 太子十分聪慧,这牛屁股后边不是牛尾巴吗?这是让我找一个带牛尾的地名,去那儿就能找到梵净山。</p><p class="ql-block"> 想到这里,他高兴极了,见人就打听贵州境内带牛尾的地名,有人告诉他:</p><p class="ql-block"> “贵州西南部有个地方叫牛尾河”。</p><p class="ql-block"> 太子欣喜万分,便直奔西南牛尾河而去。走到牛尾河源头,只见眼前有座山雄浑磅礴,孤峰高耸,巨石兀立,断崖陡壁,峰入云霄而耸翠,水垂壑底以鸣幽。他猜想这儿一定就是梵净山。于是,使出吃奶的劲向山顶呼喊:</p><p class="ql-block"> “额娘,我来找您了!”</p><p class="ql-block"> 喊声刺破寂静的山谷,传来了回音。</p><p class="ql-block"> 他这一喊不要紧,惊动了天上玉皇大帝,怕太子上山见到他妈,触动九皇娘母子之情,引起思凡的念头,<span style="font-size:18px;">影响她修炼</span>。于是,派太白金星阻止太子。</p><p class="ql-block"> 太白金星在南天门上念动咒语,使了个定身法将太子定在牛尾河源头。</p><p class="ql-block"> 当太子准备上山时,突然感到双脚像生了根一样,不能挪动半步。太子心想:不能走动,只要能在原地向上长,长成梵净山一样高,我便能看到额娘了。果不其然,太子见风长,一年长了几十丈高。太白金星怕他再长高就看见了九皇洞里的母亲,又在其头上栽了两棵菩提树将其压住,太子成了永远向天仰望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老金顶北侧九皇洞内现存有皇娘梳妆井、磨簪石等遗迹。</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脚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古名思邛,居住着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他们都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红棺葬。</p><p class="ql-block"> 唐朝初年,思邛城南半坡有一曹氏人家,家境贫寒,老两口无儿无女,路边拣来一男孩,当作孙子抚养。小孩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成人赴京赶考,中得头名状元。皇帝在金銮殿设御宴召见,赐给金花一朵、御酒三杯,曹状元春风得意,接过御酒一饮而尽,皇帝便问起家庭情况,曹状元不胜酒力,三杯御酒下肚,便飘飘然起来,当着文武百官卖弄起文才:</p><p class="ql-block"> 白日千人拱手,</p><p class="ql-block"> 黑夜万盏明灯;</p><p class="ql-block"> 千根柱头落地,</p><p class="ql-block"> 万马归巢盈门;</p><p class="ql-block"> 风扫地、肩担日月,</p><p class="ql-block"> 天悬亮、扭转乾坤;</p><p class="ql-block"> 八十人挑水,</p><p class="ql-block"> 七十人煮饭;</p><p class="ql-block"> 三艘盐船下河,</p><p class="ql-block"> 一只不返吃淡。</p><p class="ql-block"> 皇帝听了哈哈大笑,连连夸赞:</p><p class="ql-block"> “爱卿好文才,出口成章,乃当朝之俊杰!”</p> <p class="ql-block"> 满朝文武听了都暗自感到震惊,纷纷摇头。</p><p class="ql-block"> 御宴毕,即有奸臣上前参奏:</p><p class="ql-block"> “曹状元才华超众,锦心绣口。家业殷实,富甲一方。千军万马,兵多粮足。天长日久,必生异心,谋反篡位,夺取江山。如此余孽,遗祸无穷,岂能重用?理应速斩!”</p><p class="ql-block"> 皇帝佬儿最初只顾高兴,没有多想。现在听了参奏,仔细一琢磨这才醒悟,暗自惊叹好险,错把朽木头当作金镶玉,当即以“欺君不忠,其罪莫大”之罪,令人将曹状元推出午门斩首。</p><p class="ql-block"> 哀哉!好一个新科状元,还没有走马上任,却因卖弄文才,不仅未得到众人的赏识,反倒丢了卿卿性命。</p><p class="ql-block"> 斩了曹状元,皇上担心“曹家军”起兵攻打京城,立即下令兵部统率10万御林军,严阵以待,准备迎战。</p> <p class="ql-block"> 此时,有位老臣上前参奏:</p><p class="ql-block"> “圣上勿用惊慌,可打发人去曹家探听一下虚实!”</p><p class="ql-block"> 皇上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当即派出钦差前往思邛县察访。</p><p class="ql-block"> 钦差在思邛县令带领下,一起来到了曹家。</p><p class="ql-block"> 只见半山腰上有茅屋两间,芦杆墙壁。屋后一根粗大的香樟树,枝叶繁茂,枝丫伸展在茅屋上空,微风一吹,像数千只手在摇动。</p><p class="ql-block"> 门前有一特大蚂蚁窝,蚂蚁成千上万,川流不息不停地往巢穴搬运食物。</p><p class="ql-block"> 钦差正在疑惑,柴门内走出一位衣衫褴褛、弯腰驼背的老者,看看屋里,四壁穿洞,顶漏天光。</p> <p class="ql-block"> 灶前一位盲人老奶,正在摸索着煮饭。</p><p class="ql-block"> 钦差见此凄凉之景,一点不信,问思邛县令:</p><p class="ql-block"> “路是否带错?”</p><p class="ql-block"> 思邛县令答道:</p><p class="ql-block"> “这家确实姓曹,不久前孙子上京参加殿试去了!”</p><p class="ql-block"> 钦差就与老者攀谈起来,问道:</p><p class="ql-block"> “大伯今年高寿?”。</p><p class="ql-block"> 老者答:</p><p class="ql-block"> “虚长八十。”</p><p class="ql-block"> 钦差又问:</p><p class="ql-block"> “老奶高寿?”。</p><p class="ql-block"> 老者答:</p><p class="ql-block"> “七十。”</p><p class="ql-block"> 钦差问:</p><p class="ql-block"> “你们做何营生呀?”。</p><p class="ql-block"> 老者答:</p><p class="ql-block"> “老伴双目失明,在家只能煮饭,水也要我挑。孙子上京应试去了,我是个石匠,平常给人修修石磨,打些碓窝、猪槽,兔强糊口度日!”</p><p class="ql-block"> 钦差问:</p><p class="ql-block"> “你家有几条盐船呀?”。</p><p class="ql-block"> 老者苦笑了一下,回答:</p><p class="ql-block"> “客官笑话我们穷人,家里哪有盐船?只有三只鸭子,要是有一只不回家下蛋,就换不回盐,只好吃淡啰!”</p><p class="ql-block"> 钦差听完,久久沉默不语,暗自长叹:可惜呀,可惜!曹状元枉有满腹经纶,不该随意卖弄,吹五作六,结果丢了卿卿性命,死得实在是冤枉啊!</p><p class="ql-block"> 钦差回京把曹状元家贫困之景,向皇上汇报一番,皇帝恍然大悟,自悔不该听信谗言,错斩英才。他怕此事传开引起民怨,当即下令斩了奸臣,抄家并将家眷全部发配边关,代代不准回京;赏赐曹状元朱红楠木皇棺一副,重新敛尸厚葬,追授以显爵;钦赐其爹娘金银1000两,命思邛县令修造曹府,并将两位老人奉养归天,仍以红棺相葬。后来,红棺送葬的习俗就在思邛流传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的四大天象奇观,即禅雾、幻影、云瀑、佛光,共同构成其独特的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 ——禅雾。梵净山多雾,以雾闻名。禅雾自山谷袅袅腾起,一重一重,上下翻滚,如涛天巨浪,山峦隐没在雾海之中。至所以称为“禅雾”,一是雾起处为梵天净土之地,二是无论季节,不管昼夜,来无定向,去无定时。传说明神宗內弟李颖因梵净山之雾醍醐灌顶,因梵净山之雾得道飞升。</p> <p class="ql-block"> ——幻影。这是一种人或物体反射的虚幻自然奇观,亦幻亦真。</p> <p class="ql-block"> ——云瀑。云瀑俗称瀑布云,乃梵净山的一绝。山风一起, 白云上下翻滚,如云天瀑布,凝结成海的云流忽然从高天跌下深谷, <span style="font-size:18px;">激起千层白浪汹涌在崇山峻岭之间,波涛浩淼,惊涛拍岸,一会儿便将所有的山峦吞没,人立金顶之上,仿若临海观潮,</span>洪涛澎湃, 山岛竦峙, 帙卷八荒, 气吞万里。整座山被缭绕的云雾包围,眼前白茫茫一片,让人如临仙境,鹤立苍穹。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云”,好像是大自然向世人展示的惊世绝技。<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人有诗云: “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作神仙。”</span></p> <p class="ql-block"> ——佛光。一轮七彩光环出现在迷蒙山色之间,中央虚明如镜,犹如灵山显瑞,观看者有时会发现光环中出现自己的身影,举手投足,影皆随形,奇异的是即使成千上百人同时同址观看,观看者也只能只见已影,不见旁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除了禅雾、幻影、云瀑、佛光四大天象奇观,还有奇树、奇花、奇草、奇僧、奇路。</p><p class="ql-block"> ——奇树。梵净山傲骨苍劲的冷杉,枝干倒插的象鼻树,造型优美的龙头竹,以及苔藓包裹的灌木等,它们构成了梵净山一道奇景。在山脚下的木黄,有一株无法测算树龄的古树,它的树洞里面直接有人居住,在树洞里面生活煮饭,连耕牛都是栓在树洞里,活脱脱一个“阿凡达”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 位于印江县永义乡场口坡脚的“贵州紫薇”,乔木,高近30米,6人才能合抱。此树龄岁尚无定论,只见其半生半朽,苍劲嶙峋,虽然皮干枯老,仍然生机勃勃,每年脱皮1次,开花3次,只1次结籽,但籽不发芽、根不分蘖,无法再生,乃植物王国的活化石。据乔木专家介绍,此种紫薇,目前全球仅在中国梵净山和日本福冈发现,而日本只有1株,且不及此株高大。如此高大古稀的紫薇,当地人奉为神树,呼之“保爷”,经常在树前叩拜烧香,祈求平安。</p> <p class="ql-block"> ——奇花。鸽子花,学名珙桐,隶属于珙桐科,为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起源古老。据植物学家考察研究,珙桐是距今6000多万年前第三纪古热带的子遗被子植物,是200多万年前冰川南移时期的“幸存者”,被中外植物学界称为“活化石”。珙桐多生长在梵净山深沟峡谷两侧,有的甚至分布于沟底,虽经山水冲刷,根部裸露,但它仍能将其根系穿越岩石缝隙正常生长。在生长区因温凉、潮湿、降雨量大,常有云雾笼罩和细雨等条件而长期保存下来。珙桐每日承受日照大约比同纬度地区其它植物要短2小时左右。所以其珙桐林均分布于梵净山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p> <p class="ql-block"> ——奇草。梵净山山体庞大,是地球上仅存的几个动植物基因库之一。不论是神秘的巫傩文化,还是佛药、禅医都离不开山中奇珍,如金发癣、八角莲、蛇根草、蝇子草、心果半脊荠、毛苞羊耳菊、拟喙果黑面神、滇川悬钩子等。</p> <p class="ql-block"> ——奇路。梵净山自古有万步云梯之称,登山之路漫长艰辛,走完云梯走长廊,还要沿着铁索攀援而上方至红云金顶的“两殿”。</p> <p class="ql-block"> ——奇僧。梵净山有豪门世子出家的妙玄和尚、拜破山禅师10次被拒而不辍的明然和尚,还有定国安邦与土匪强盗誓死抗争的隆参和尚,更有伏虎和尚、疯和尚等广为流传的佛教故事,在近代有一诚、赵朴初等佛教名家在此题词。</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这些景点,也值得顺路打卡。</p><p class="ql-block"> ——拜佛台。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梵净山景区内,是通往金顶与蘑菇石的必经三岔口,是印江出山口的必经之路,也是观赏红云金顶的绝佳观景台。其地理位置特殊,左有奇景“凤求凰”,右立大势至菩萨石,上为万民洞,背靠月镜山,面朝红云金顶,形成“山环水绕,佛光普照”的天然格局。周边奇石林立,如“将军头”“蘑菇石”等,与佛教文化紧密结合。例如,将军头被视为山神化身,守护着这片净土;蘑菇石则象征“一念清净,立地成佛”的禅意。周边分布着明代皇家寺院遗址,如承恩寺、天庆寺等。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神宗皇帝敕令重建金顶,李太后捐资倡义,妙玄和尚主持修建五寺六殿,使梵净山成为远近闻名的修道圣地。当地流传着“将军守山”“凤求凰”等传说,当地人认为,在拜佛台祈愿可获山神庇佑,实现“五福临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p> <p class="ql-block"> ——万米睡佛,<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为佛中佛</span>。它是自然山体勾勒出的奇妙景致,那轮廓宛如一尊仰卧的巨佛,绵延长达万米,被赞誉为世界之最。睡佛形态十分独特,由三个佛头和两尊座佛巧妙组合而成,整体的布局还暗合了“五福临门”的吉祥寓意,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人们送来的美好祝福。这一神奇景观<span style="font-size:18px;">极像大肚弥勒,千百年来当地百姓把梵净山称作“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span></p> <p class="ql-block"> “万米睡佛”由武陵山脉主峰凤凰山与新老金顶共同构成,整体看上去就像大肚弥勒佛仰卧在那里。它是梵净山西线棉絮岭观景点一道重要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想要一睹这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佛影。</p> <p class="ql-block"> ——万宝岩。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梵净山索道终点附近,是游客乘坐索道上山后的必经之地。万宝岩外形酷似石猴头,当地传说齐天大圣未被压五指山,而是守护梵净山万物生灵,为其增添神话色彩。它和梵净山的页岩完全不同,这快岩石是在 14 亿年前由海底抬升所形成的原石,正是有了它的存在才知道了 14 亿年以前这里是汪洋大海,鹅卵石就是梵净山沧海桑田最有力的见证,人们都传这是佛祖刻意为梵净山留下的传世商标。其底砾岩由鹅卵石胶结而成,内含稀有金属、玉石、贝壳及古生物化石,阳光照射下呈现宝石光泽,被誉为梵净山的“地质编年史”。岩体背阴面生长着真菌、地衣、苔藓、蕨类及种子植物等五大类数十种生物,构成微型生物圈。</p> <p class="ql-block"> ——老鹰岩。位于梵净山山腰至山巅区域,其形态宛如一只神情严肃、展翅欲飞的天鹰,岩壁陡峭,鹰嘴部分尤为突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它是梵净山高山石林峰群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据说,它原是凡间雄鹰,听九皇娘诵经念佛,日积月累,才变成了石鹰,与擎天柱一起成为守护梵净山的卫士。从地质成因来看,老鹰岩是长期风化、侵蚀等自然力作用的结果。在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中,岩石逐渐被雕琢成如今这般生动的形态,每一道纹理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展现了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关于老鹰岩,还有另一种传说。相传,岩鹰曾受肃爽鸟的诱骗,参与破坏凤凰夫妇的家园。事后,岩鹰深感愧疚,再也不敢见凤凰夫妇的面,就在老金顶(现“万卷书”)一块高岩上孤零零地筑巢安了家,后来人们把那里叫老鹰岩。老鹰岩其形成是长期风化、侵蚀等自然力作用的结果。岩石在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中,逐渐被雕琢成如今这般生动的形态,每一道纹理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万名洞。位于梵净山风景区西北角,老金顶与棉絮岭相接的山体褶皱地带,登山路线中的关键路段,海拔约2000米。洞内空间开阔处可容纳千人,故得名"万名洞",其主洞道长达1.2公里,支洞延伸达3公里以上,是黔东北地区罕见的特大型喀斯特溶洞。相传明代已有信众在此朝拜,是梵净山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溶洞形成于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石灰岩地层,经长期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了纵横交错、规模宏大的洞穴系统。洞内空间宏阔,钟乳石、石笋林立,形态各异,或如利剑悬空,或似仙女亭立,在幽微光影中勾勒出奇幻的轮廓。洞中暗河潺潺,水声回荡,与滴水穿石的叮咚声交织,宛如大自然奏响的一曲古老乐章。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地质景观密集分布,其中"千佛塔""水晶宫""定海神针"等标志性景观,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科学价值,成为研究喀斯特地貌演化的天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护国寺。位于梵净山西门入口。该寺始建于宋代,明代万历年间敕封的著名四大皇庵之一,也是梵净山最大最壮观的寺庙。护国寺始建于宋建炎三年 (1126 年 ),寺内题咏、楹赋联颇多,尤以书题颐和园匾额荣获慈禧嘉赏的著名书法家严寅亮所书正殿长联及匾额最为珍贵,现存明代《敕赐碑》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 ——承恩寺,俗名“上茶殿”。位于梵净山新老金顶之间山脊之上,是梵净山顶寺庙群的核心建筑,海拔约1500米。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敕建并命名,现存建筑为2009年在原址重建。正殿面阔 13.7 米,进深 9 米,石墙厚0.5米,残墙高2米,殿门尚完好, 门额阴镌 “敕赐承恩土寺” 五字, 建筑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天庆寺。位于梵净山金顶北麓,它是北上梵净山的必经寺庙,距金顶40公里,属梵净山明代“五大皇庵”之一。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与承恩寺、护国寺等共同构成梵净山佛教圣地的核心区域。殿前“天庆古刹”匾额为清代高僧手书,笔力遒劲。传说,明朝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朱翊的第九个妃子(人称“九皇娘”)因避祸携皇子从京城来到梵净山天庆寺削发为尼。她在修行期间,有许多济困扶危,爱老怜幼,为老百姓做好事的动人传说故事。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九皇娘在旱灾时期救济百姓的故事。她看到百姓因旱情而受苦,心中非常难过,于是拿出一袋粮食并写了一副对联贴在一家草房门口。这副对联后来被地方官员看到,他们被九皇娘的慈悲心肠所感动,纷纷打开官家粮仓赈济百姓,使老百姓度过了荒年。寺庙依山而建,青瓦木构的建筑群隐于古木参天、翠竹环绕的山坳间,与梵净山“云瀑”“禅雾”“佛光”“幻影”四大奇景相映成趣。寺内现存明代石碑、古钟等文物,其中大雄宝殿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 ——敇赐碑,全称为“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位于梵净山老金顶脚下,海拔2270米。梵净山重要的佛教文化遗迹,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圣旨而建,由户部郎中李芝彦撰文,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佛教兴衰等都作了记载。碑高2.9米,碑心高1.85米,宽1.51米,采用楷书阴刻,共1349字。碑额刻有“敕赐”二字,故俗称“敕赐碑”。 碑文写到梵净山是“古佛道场”,是“天下众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名震南京、北京,倾动十三地方行省,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纷纷涌来朝拜的“极乐天宫”。</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除了看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季分明,季季有景,</span>春赏杜鹃、夏瞧云雾、秋观红叶、冬览雪景,特色不同,各具魅力。</p><p class="ql-block"> 梵净山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还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2018年7月2日,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梵净山成为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小贴士</p><p class="ql-block"> 上山需穿防滑耐磨的登山鞋,携带雨衣,女性避免裙装,男性忌穿短裤。山顶风大、气温低、天气多变,需穿冲锋衣或薄羽绒服,春秋冬季可加厚棉衣。</p><p class="ql-block"> 梵净山风景绝美,但攀登颇具挑战,非常考验体力和耐力。从山脚到山顶,海拔累计爬升超过1600米,徒步路线大约有6000 - 8000级台阶,部分路段十分陡峭,甚至需要手脚并用。如果全程徒步,大概需要5 - 8小时;选择缆车 + 徒步的组合方式,耗时3 - 6小时。西线路程较长,但相对平缓;东线台阶比较密集,耗时更短。建议提前1小时到达景区,尽量避开10:00 - 13:00人流高峰时段,同时要预留充足的体力来应对陡峭的路段。攀登红云金顶和老金顶,分别需要预留1 - 2小时的时间。老年游客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觉得体力较弱,可选择缆车 + 徒步的组合方式。</p> <p class="ql-block"> 在梵净山附近,还有几处可以游玩和康养的地方。铜仁古城始建于明朝,至今仍留存着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城依山傍水而建,锦江河悠悠穿城而过,蜿蜒伸展的青石板路,错落有致的木质结构房屋,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尽显古朴典雅的韵味;朱砂古镇,曾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有着“中国汞都”的美誉;寨沙侗寨,清澈的太平河从寨子前面缓缓流过,河畔古树参天,绿树成荫,64栋二层吊脚楼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不仅可以体验侗族文化的独特风情,还能品尝到地道的侗族美食酸汤鱼、酸辣土豆丝和竹筒饭等;石阡县城是首个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温泉设施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它是全国少有的既可洗浴又能直接饮用的天然矿泉温泉,素有“天下特有神汤”“泉都之乡”的美称。泡在温泉里,让温暖的泉水舒缓身心,人世界的烦恼和爬梵净山的疲惫都会一扫而光。(张吉录)</p> <p class="ql-block"> 一一摘自书稿大美贵州旅游丛书之一:《名山贵州》,民间传说插图借助A|技术创作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