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之锦江里碉楼群

孙文喜

<p class="ql-block">昵 称:孙文喜 </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3652391</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开平碉楼之锦江里碉楼群</p> <p class="ql-block">  2025.9.7下午,探访开平碉楼最后一站---锦江里碉楼群。</p><p class="ql-block"> 初抵开平市蚬冈镇,一块显眼的广告牌映入眼帘,其上赫然写着——“碉楼之王在蚬冈”。怀揣着几分好奇,自驾前往蚬冈镇锦江里碉楼群。刚踏入这片地界,抬头即可望见矗立于乡野之中的三座碉楼之一的瑞石楼。这座完美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碉楼,不仅是开平现存最高、最古、最美的碉楼,更被誉为“开平碉楼第一楼”。</p><p class="ql-block"> 2007年6月28日,包括瑞石楼在内的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同时也是中国首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项目。</p> <p class="ql-block">  锦江里碉楼群位于开平市蚬冈镇,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小村庄四周陌阡纵横,清澈的潭江河经村前流过。村子由黄氏家族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按统一规划建村,建村时规定房屋占地尺寸与高度标准,统一限高6米,现存瑞石楼、升峰楼、锦江楼三座碉楼并列于村后,矗立在民居中,尤以瑞石楼最为醒目。属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区。</p><p class="ql-block"> 瑞石楼的主人黄璧秀,早年在香港通过经营钱庄和药材生意积累了财富。</p><p class="ql-block">  清朝末年,黄璧秀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后来,他又带两个儿子黄畅兰和黄赐兰出国。生意做大后,父子三人在香港经营药材和钱庄。值得一提的是,黄璧秀父子在香港经营的钱庄,成为漂泊海外的华侨联系家乡的纽带。“黄璧秀生意做起来后,信誉和实力受到大家的认可,很多人通过他们将自己在海外赚到的钱寄回家乡,这便是银信。”</p><p class="ql-block"> 因年迈的父母及妻子均在开平锦江里老家,为了家人的安全,黄璧秀在香港聘请设计师绘制了瑞石楼的图纸,并交由当地工匠施工建造。瑞石楼自1923年开始建造,至1925年竣工,历时3年,耗资3万港币。因黄璧秀号瑞石,故此碉楼得名“瑞石楼”。</p> <p class="ql-block">  在瑞石楼前,我久久伫立、这座被誉为“开平第一楼”的建筑,以其挺拔的身姿和精致的装饰令人赞叹不已。碉楼高耸入云,每一层的设计都独具匠心。走进楼内木质的楼梯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墙壁上的壁画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色泽鲜艳诉说着当年主人的富足与品位。登上顶层极目远眺,乡村美景尽收眼底;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我能感受到当年村民们在碉楼上守望家园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瑞石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造型呈现西式风格,罗马穹窿顶、拜占庭穹窿顶等建筑元素彰显异国风情;而内部布置及用具则保留了岭南传统风格,门窗上雕刻着龙凤图案,并刻有“富贵吉祥”“延年益寿”等中国传统祝福字样,可谓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这充分体现了楼主对西方文化的接纳与融合,以及洋为中用、兼容并蓄的心态。</p><p class="ql-block"> 瑞石楼高九层,一至五层,每层窗裙、窗楣、窗山花的造型均极为精美。五层顶部以罗马式拱券和四角别致的托柱取代常见的卷草托脚,形成自然的过渡。六层为古希腊爱奥尼风格的立柱与拱券组成的柱廊。七层平台四角建有穹顶角亭,南北两面饰以巴洛克风格的山花,正中间匾额上的“瑞石楼”三字,出自著名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住持铁禅大师之手。八层为六面形通风亭子,而通往九层则需攀爬窄梯,打开铁盖板后才能到达。这里空间狭小,四周为可拆卸的铁板窗,便于瞭望。</p> <p class="ql-block">  在开平,瑞石楼可以称得上是最华丽气派的碉楼。瑞石楼和其他碉楼不同,更注重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二至六层均配备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黄璧秀的后人曾一度在瑞石楼居住,后因出国谋生或到城市工作,才陆续搬出。</p><p class="ql-block"> 如今,瑞石楼由黄璧秀的后人在管理,登楼每人收费20元,黄耀骥便是其中一员。每当有游客前来观赏,黄耀骥都会热情邀请他们登楼观赏。与常见的景点不同,瑞石楼内的家具均可让游客触碰与体验。这里的家具多为黄花梨和酸枝木制成,曾有游客出价上千万购买,但均被婉拒。游客可以坐在黄花梨、酸枝椅上,触摸清末传下来的家具,观察碉楼独有的枪口与五光十色的琉璃窗,与历史进行对话。</p> <p class="ql-block">  瑞石楼楼高28米,不仅是开平现存最高的碉楼,更因其楼层之高、外观之华美而被誉为“开平碉楼第一楼”。近百年来,它一直矗立在锦江里村落的簕竹林里,守护着这片家园。与碉楼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瑞石楼汇聚了东西方文化特色,承担着保家卫国的历史重任。以瑞石楼为代表的开平碉楼承载着海外华侨与家乡的故事和情感,在这片侨乡土地上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  锦江里还有升峰楼、锦江楼与瑞石楼同样享有盛名。</p><p class="ql-block"> 升峰楼是位于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的标志性碉楼,由旅美华侨黄峰秀于1919年回乡兴建,楼名寓意家族事业与生活如日东升‌。该楼为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融合南亚印度穹顶、欧洲巴洛克角亭及古罗马柱廊等多元风格,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p> <p class="ql-block">  升峰楼底层为中式厨房,中层为起居空间,高层设防御性瞭望台,体现“外防内居”的华侨智慧‌。</p><p class="ql-block"> 楼主人黄峰秀晚年归国定居于此,2004年后人将楼托管给开平市政府。2007年随锦江里碉楼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其海外后人多次返乡探访,称其为“家族最珍贵的遗产”‌。</p> <p class="ql-block">  站在升峰楼顶北望锦里楼和瑞石楼。</p> <p class="ql-block">  锦江楼是锦江里最早的碉楼之一,其建造时间早于其他两座核心碉楼(瑞石楼、升峰楼)。锦江楼是安保楼,是开平典型的碉楼,建筑风格简洁朴实,五层建筑,顶层为悬挑平台,墙体密布枪眼,窗口狭小并配备铁门、窗。一般用于防水患和匪患。这种早期建筑风格反映了华侨回乡建楼的典型特征。 ‌</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中间的锦江楼顶,北望瑞石楼,南望升峰楼。</p> <p class="ql-block">  当我将要离开开平锦江里这片充满历史沧桑的土地时,不免心生感慨,曾几何时,那些远赴他乡的游子,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将财富带回家乡,建造起这些独特的建筑,虽然时光已经在它们身上留下了痕迹,但那份独特的韵味依旧让人心驰神往。</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当你站在碉楼前,闭上眼睛,仿佛还能听到那些远渡重洋的华侨们的呼唤。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故事,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成为我们民族不可磨灭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