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为意大利璀璨明珠之一的西西里岛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古老的建筑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散落着许多各具特色的小镇,这些小镇如诗如画、迷人浪漫,每一处似乎都在书写着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p> <p class="ql-block">切法卢是西西里岛北部巴勒莫省的一座著名海滨小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随后经历了罗马、拜占庭和诺曼的统治,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小镇背靠150米高的洛卡山峭壁,传统的白墙红瓦房屋临海而建,几乎每家每户都面朝大海,人们的生活安静宁和,舒缓惬意,仿佛空气中都散发着浪漫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切法卢大教堂,又称“双塔教堂”,是小镇的地标性建筑。教堂由诺曼国王罗杰二世于1131年建造,传说他因海难幸存,便在此地修建了一座宏伟的教堂,以示感恩。</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主体以诺曼风格为主,而教堂内部则散发着浓郁的阿拉伯风情,两种风格在这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独特的建筑魅力。</p> <p class="ql-block">祭坛上方的《基督普世君王》是一幅精美的阿拉伯风格马赛克镶嵌画,金色的背景闪耀着圣洁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教堂正对着小镇的主街,道路两旁布满了售卖工艺品、纪念品和明信片的小店,各种特色美食餐厅也大多集中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中世纪洗衣房是隐藏于闹市中的一处历史遗迹,这里最初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后来成为家庭主妇洗衣的场所,据说至今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佩斯卡拉拱门是小镇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建于11世纪,原为阿拉伯人在西西里岛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后来成为海上贸易的主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走过拱门就是热闹的切法卢码头,金色的沙滩、清澈的海水、蓝白相间的遮阳伞构成了小镇最美丽的海滨风光,这里也是著名电影《天堂电影院》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这座石砌的双拱门被称作渔夫门,据说是为了纪念1950年3月1日7位勇士奋不顾身营救风暴中的五位渔民而建,他们的名字就刻在拱门旁的石板上。</p> <p class="ql-block">渔夫门的另一边是一个观景台,温暖的阳光合着地中海的微风轻轻吹佛,空气中弥漫着轻松愉悦的气息,漂亮的意大利女郎的美妙歌声让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墨西拿是座落于西西里岛东北部的港口城市,地处墨西拿海峡最窄处,是连接意大利本土与西西里岛的交通枢纽,被誉为“西西里岛的门户”。</p> <p class="ql-block">海峡观景台位于小镇的最高点,站在这里你可以远眺意大利的卡拉布里亚半岛,一览墨西拿海峡的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基督国王大教堂就伫立在观景台旁的山坡上。</p> <p class="ql-block">墨西拿大教堂又称圣母升天大教堂,自1197年建成以来,历经了无数风雨,包括1908年那场毁灭性的地震和二战时期燃烧弹的狂轰滥炸,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经过多次重新建造后的教堂,其外部建筑始终保持着诺曼式主体风格,并融合了拜占庭、哥特式及当地传统建筑元素。</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装饰有金色马赛克镶嵌画、几何图案的地面和16万根音管组成的管风琴,肃穆中尽显奢华。</p> <p class="ql-block">教堂钟楼壮观而精美,上面珍藏有欧洲现存最大的机械天文钟,每日正午时分钟声响起,钟楼上栩栩如生的雕塑便开始缓缓移动,生动演绎着与城市息息相关的文化和宗教故事。</p> <p class="ql-block">位于大教堂右侧的海王喷泉建于1553年,由米开朗基罗的学生设计,用以纪念传说中墨西拿的创始人—希腊英雄奧里翁。</p> <p class="ql-block">沿着加里波第大道漫步,是欣赏墨西拿自然风光的不错选择。</p> <p class="ql-block">墨西拿欧盟广场,广场虽然不大,但名称却很有气魄,这里也是墨西拿市政厅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位于广场一侧的二战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两位少年在广场玩轮滑,时不时来点花样滑法,看我在给他们拍照,向我示意想看看照片,随后我们拍了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海王星喷泉建于1557年,由弗朗西斯科·马若利科设计,曾被视为16世纪欧洲最美的喷泉之一。喷泉面海而立,底座上站立着海王雕像,左手持三叉戟,右手伸向远方,寓意赐福墨西拿。</p> <p class="ql-block">在墨西拿港口圣萨尔瓦托雷城堡遗址上有一座麦当娜德拉莱特拉雕像,当地人称之为金色圣母像,雕像底座上刻有“我们祝福你和你的城市”,实际上这是一座引航灯塔,也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锡拉库萨(又译为叙拉古)位于西西里岛东南部,公元前734年由希腊城邦科林斯移民所建,公元前五至四世纪达到鼎盛,成为与雅典齐名的文化中心,许多著名的戏剧家、诗人、哲学家(如爱斯吉洛思、宾达、西蒙尼德斯等)都曾经汇聚于此,使这座城市不仅保留有精美的历史建筑,也拥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锡拉库萨还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之父”阿基米德的故乡,阿基米德的雕像就位于连接锡拉库萨半岛和奥提伽岛的桥边。</p> <p class="ql-block">雕像面向大海,右手持镜,左手持圆规,脚下的图标包含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原理)和螺旋抽水机等标志性元素 , 他的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至今仍被传颂。</p> <p class="ql-block">位于阿基米德广场中央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狄安娜喷泉(又称阿尔忒弥斯喷泉)</span>是锡拉库萨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喷泉中央站立着背着弓箭的狄安娜(<span style="font-size:18px;">即月亮女神、狩猎女神),</span>周围环绕着仙女阿瑞图萨、河神阿尔菲斯以及抱着孩子骑着海怪的美人鱼等神话人物。喷泉的灵感来源于阿瑞图萨的传说,阿瑞图萨是狄安娜的侍女,某日她在河边沐浴时被河神阿尔菲斯窥见,为躲避河神的追求而向狄安娜求助,狄安娜将其变为泉水,形成了如今的喷泉。 </p> <p class="ql-block">喷泉建于1906年,由雕塑家朱利奧·莫斯凯蒂精心设计,整座建筑融合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艺术风格,完美再现了古希腊神话的生动场景。</p> <p class="ql-block">位于锡拉库萨奥提伽古城内的阿波罗神庙遗址是古希腊时期的重要遗迹,建于公元前六世纪,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立克石柱神庙,也是希腊神庙从木质结构向石质结构过渡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阿波罗神庙虽然历经沧桑,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但从现存的石柱和碎片中我们依稀可见当年神庙的宏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锡拉库萨大教堂建于公元前五世纪,华丽的巴洛克式外观掩盖了原有的雅典娜神庙的痕迹,教堂历经多次修建,现在的建筑融合了古希腊多立克柱式、拜占庭拱顶与巴洛克外立面等多种风格,是锡拉库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教堂及其前面的广场更是因为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拍摄的电影《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而闻名全球。</p> <p class="ql-block">一部电影让这里成为了西西里岛最火的网红打卡地,美丽的玛莲娜(莫妮卡·贝鲁奇饰)走过广场的经典镜头就拍摄于此。</p> <p class="ql-block">阿瑞图萨泉其名称来自于古希腊神话中的仙女阿瑞图萨,尽管离海边只有几步之遥,却是清澈碧绿的淡水泉。泉水形成的半圆形湖泊中生长着欧洲唯一的野生纸莎草,湖中鱼和鸭子在悠闲地游弋着,草丛中还有十几枚鸭蛋。</p> <p class="ql-block">马尼亚切城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拜占庭风格防御工事,其名称源于拜占庭将军乔治·马尼亚切,他在1038年夺回锡拉库萨后主持修建了初代堡垒,后经西西里国王腓特烈二世扩建,阿拉贡家族及多位皇后曾经在这里生活居住过。 </p> <p class="ql-block">城堡从陆地一直延伸到海里,并通过一座石桥与大陆相连。</p> <p class="ql-block">城堡附近的海岸上有一座青铜雕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匠神代达罗斯,他以建造克里特岛迷宫和发明腊翼而闻名,其发明并制作的双翼表达了人类对飞翔的最初愿望。</p> <p class="ql-block">卡塔尼亚是西西里岛的第二大城市,座落在欧洲最活跃的火山—埃特纳火山脚下,历史上这座城市曾经9次被火山灰掩埋,但每一次它都顽强地从灰烬中重获新生,卡塔尼亚也因为火山景观、贝利尼音乐遗产和巴洛克建筑艺术成为了世界旅游中心。</p> <p class="ql-block">著名歌剧作曲家文森佐·贝利尼是卡塔尼亚最引以为自豪的人物,1801年贝利尼出生于卡塔尼亚市,在他34岁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不朽的音乐杰作,他的歌剧极具浪漫主义特色,旋律优美动听,被誉为“歌剧音乐的肖邦”,他谱写的咏叹调至今仍被奉为美声唱法的经典教材。</p> <p class="ql-block">卡塔尼亚大教堂(正式名称为圣亚加大主教座堂)始建于1078-1093年,由诺曼统治者罗杰一世下令建造于古罗马浴场遗址上。教堂历经1169年地震和1693年西西里大地震两次损毁,现存主体为18世纪巴洛克风格重建,仅保留部分诺曼式塔楼遗迹。1859年随卡塔尼亚教区升格为总教区,该教堂成为天主教卡塔尼亚总教区总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圣尼克洛本笃会修道院是欧洲最大的修道院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神圣的氛围吸引着信徒和游客。</p> <p class="ql-block">多默广场的大象喷泉是卡塔尼亚的标志性建筑,大象由黑色火山岩雕刻而成,背上驮着埃及方尖碑,碑顶装饰有鲜花和青铜十字架,这座喷泉也是卡塔尼亚坚韧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乌尔斯诺城堡建于1239年—1250年,作为腓特烈二世的王室城堡之一,最初是用于巩固王权和加强防御,现在是一座博物馆。这座城堡也是1693年毁灭性大地震后幸存的几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欧洲最高、最大、最活跃的埃特纳火山就位于卡塔尼亚,自公元前1500年以来,已有超过3500年的喷发历史,18世纪后累计喷发达500余次,近年它依然十分活跃。埃特纳火山景观也是卡塔尼亚旅游业的一部分,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5月31日我们前往埃特纳火山游览。先是乘坐缆车上到海拔2500米,再乘坐小型bus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上到海拔2900多米的地方,随后我们一行人跟着向导向火山口进发。</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行,我们终于来到了海拔3000米的高度,火山就近在咫尺,这里也是游客能够到达火山的最近距离。</p> <p class="ql-block">埃特纳火山顶共有四个活火山口,今年的5月12日曾经有过一次小型喷发,现在我们看到的火山坑是2002年喷发留下的,据说那次喷发持续了3个月,摧毁了缆车站、停车场、餐厅和商店等设施,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p> <p class="ql-block">景区规定游客要与主火山口保持500米开外的距离,沿途均设有警示牌。</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的确,如果说登火山还有路的话,我们下山时完全无路可走,踩着松软的火山灰跌跌撞撞一路小跑着下到bus站,有的游客干脆先躺下休息。</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没有两天,就在6月2日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熔岩和火山灰喷发后形成了高达6000米的云柱,幸运的是我们没有经历危险突然降临的恐慌,不幸的是没有看到火山喷发的壮丽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