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后一次见到小姜的音乐老师John Smedstad,是2017年12月2日的周六。那天已读大学的小姜特意回来,陪我去看唱诗班的演出,舞台上老师指挥时专注的模样,至今还清晰如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John Smedstad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面时,我表明我英文不好,他说话刻意放慢了节奏,选用都是最简单的词句。他个子很高,跟我对话时总微微低着头,目光平视过来并带着微笑,带着让人安心的温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有次他请大家帮忙安排节目单,凭着自己的理解做了排序。小姜把我的想法转达后,他不仅赞许了这个安排,演出当天还真的用了,特意让小姜带回来感谢,那份尊重像暖光,落在心里软软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知道他对音乐的热爱,我曾精心挑了两张碟片送他——一张是中国少年合唱团的,清澈童声里藏着纯粹;一张是埙的独奏,古拙音色里裹着岁月的沉韵。还选了一支F调的埙,希望那独特的声线,能为他的音乐世界添一抹新的色彩。他非常喜欢,还特意练习“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对音乐有着近乎执拗的完美主义。小姜总会兴奋讲起他们逐字逐句打磨旋律的日子——一个音符的高低、一次换气的长短,都要反复琢磨。可老师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与滚烫热爱,像磁石般吸引着孩子们,没人觉得枯燥,反倒个个浸在其中。重细节的习惯更是入了小姜的心,现在在各个方面都有体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小姜毕业典礼那天,人潮涌动中,他远远看见我们,特意穿过人群走过来,笑着和我握手告别。带着仪式感的郑重,也藏着不刻意的温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昨天,小姜发来一张老师最近的照片。屏幕里的人,早已不是记忆中熟悉的模样,时光在他脸上刻下了新的痕迹,心里忽然涌起万千感慨。可那些相处的细节里藏着的温暖,一点都没变;那些因音乐而生的快乐,那些被认真对待的瞬间,都好好地存放在时光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让小姜捎句话给他:很想念,很感谢,也祝他一切都好。有些相遇或许短暂,但留下的光,会亮很久很久。</p> <p class="ql-block">(看到2025年Smedstad和他儿子的照片深深触动,刚认识时儿子还经常被抱着,他还是那么年轻,转眼容貌都变了!)</p> <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2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翻到了2015年毕业前校唱诗班演出的片段,他们学校的唱诗班很有名,常常会应邀到世界各地演出,2014年就应邀去捷克和德国,在教堂演出受到好评。因为是男校,成员全是男生,演唱大多是无伴奏合唱,偶尔用钢琴辅助。很幸运小姜当年被选进了校级唱诗班——那是他第一次真切体会到投身音乐的纯粹美好。</p><p class="ql-block">我也有幸观看过他们的演出,即便听不懂歌词,每次也都会被那份旋律与和声深深触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