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粤梅关古驿道》历记

君留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文创/君留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拍/部分媒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实景/梅关古驿道</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赣粤边界相接处,有一条古道叫【古驿道】,不知美友们是否听说过——</p><p class="ql-block">传说“当年杨贵妃想吃荔枝,高力士老家【茂名】的荔枝就是经过这里快马加鞭运到长安”,后来成为一段千古传奇。</p><p class="ql-block"> 据说,过去北方的大雁飞到这就不会再往南飞了;这座大山,一岭断南北,究竟有什么来头?</p> <p class="ql-block">  此篇,带您一起踏上这条赣粤关隘古道【梅关古驿道】,听听她古往今来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梅关古驿道名曰: 关、驿、道;史料记载,先秦时期道已通达,仅有 70 米长,真正拓展成驿道是唐开元年间的张九龄;公元 716 年,张九龄奉旨率领赣粤军民对这大规模的开凿和整修,便成为了坦坦数里,荡荡闯南北的要道。</p><p class="ql-block"> 之后,在沿途修建驿站、茶亭、客栈,方便商贸往来,南北呼应,便有了现在的古驿道。</p> <p class="ql-block"><b>  说了路,关在哪?</b></p><p class="ql-block"><b> 不急不急,慢慢读来——</b></p><p class="ql-block">梅岭山势险要,素以梅关为雄,岭南第一关之称。先秦时期,曾设过【横浦关】,毁于战火。后来从汉到唐很长一段时间,只有道,没有关。</p><p class="ql-block"> 直至公元 1063 年,南安军知府官蔡挺在这里设关驻楼,目的是为了征税收赋,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了关;最早的关楼有两层,现在保留下来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修的关门,门楣上至今还有万历年间南雄知事的题字。关楼南北串通,北面是赣(江西),门楣上【南粤雄关】清晰可见,南面是粵(广东),【岭南第一关】引人入目;从一幅门联:【梅止行人渴,关封暴客来】,足以见得此关因梅得名,因封治成军事防御的要塞;至今保存完整,名曰【梅关】。</p> <p class="ql-block"><b>  为什么说一岭断南北呢?</b></p><p class="ql-block"> 梅岭,是气候和地形的分水岭,南暖北凉,气候各异,温差显殊,背靠江右丘陵,面朝岭南平原,北接赣江流域源头章江漕路陆路,南入广州珠江海贸通枢。</p><p class="ql-block"> 又因梅关目睹了许多被贬惩、被流放、被逃亡的人间悲欢,还承担着海上丝绸之路内陆咽喉的要塞;这里曾商贾如云,货物如流,万足践履,盛极一时。</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被贬惩的、被流放的、逃难的、经商的、还是往来的足客,只要越过这座山,跨过这道关,便有一山二世的感叹;所谓: “雁不过岭”、“一岭断南北”,是古人关于它地理气候差异的形象描述。</p><p class="ql-block"> 一座岭,从秦汉山径到唐宋关隘,一道关,从军房税卡到赣粵门楣,不知有多少人由此仓惶南下,又有很多人由此衣锦北归??</p> <p class="ql-block">  梅岭,有着红色历史的敬仰,中国红色革命的丰碑;赣粵边界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驻地;项英、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艰苦卓越的游击战争长达两年之久。陈毅元帅在梅山斋坑被围时,写下气壮山河的绝笔诗篇<b>《梅岭三章》:</b></p><p class="ql-block"><b>(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b></p><p class="ql-block"><b>(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b></p><p class="ql-block"><b>(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b></p> <p class="ql-block">  梅岭: 这里梅植千年漫山遍岭; 梅关: 一闸断内外,关封暴客来;古驿道: 途通南北,见证古今,风云变换,用厚重的历史铺就蜿蜒的青石板路。</p><p class="ql-block"> 如今,她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南来北往的游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