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h5>昵 称 淡 泊 人 生<br>美 篇 号 42893537<br>课 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r>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h5><div><br></div> <div><br></div><div>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万千学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刻着“早”字的书桌、月下刺猹、雪地捕鸟等等,承载了鲁迅童年美好的回忆。<br> 循着鲁迅先生的文字脉络 ,2008年11月10日和2025年7月2日,我两次来到绍兴鲁迅故里,追寻鲁迅童年足迹。<br></div> <div><br></div><div> 临近故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街道口宽阔广场上的巨大壁画,壁画上书画着“鲁迅故里” 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半身画像,鲁迅左手指夹着香烟,凝视远方,好像正在思考什么问题。一群群游客来到这里争相拍照。</div> <div><br></div><div> 推开鲁迅故居后面那低矮的园门,我们来到百草园。尽管园子不大,野草横生,“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园内有鲁迅笔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等景物。时值盛夏,我们依然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场景,园内依然保持当年生机勃勃的景象。</div> <div><br></div><div> 最有趣的是那 “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小动物的世界,“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站在泥墙根旁边,我们仿佛看到少年鲁迅正在抓蟋蟀,拔何首乌,采覆盆子…… 矮泥墙蕴含着无限生机,给少年鲁迅带来了无限欢乐!</div> <div><br></div><div> 冬天的百草园 ,虽然到处是枯枝败叶,少了几分春天的生气,但少年鲁迅利用同伴闰土教给的方法,去雪地捕鸟,也玩得不亦乐乎!</div> <div><br></div><div> 百草园隔壁小院里有一组铜像,一位老奶奶正摇着蒲扇讲故事,旁边的孙子和小猫听得正起劲哩!据说,每到夏天,小鲁迅经常坐在桂树下的小板凳上乘凉,他的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 “猫是老虎的师父”、“ 水漫金山”等故事。</div><div> 有趣的是 ,铜像旁边还有一个铜凳,这可能是专门留给游客坐的。我连忙坐上去,当起旁听者,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与鲁迅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div> <div><br></div><div> 今年7月2日 ,时隔17年后,当我再次来到小院,祖母蒋氏还在滔滔不绝地讲故事,鲁迅听得还是那么入神,看那情形好像永远也讲不完。这些民间文学故事,为鲁迅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div> <div><br></div><div> 鲁迅在自家的百草园中 ,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时光。可是,好景不长,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也告别给他带来欢乐的故事祖母,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div> <div><br></div><div> 离开百草园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这就是当年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令人肃然起敬的三味书屋。<br>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颇负盛名的私塾 ,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寓意读书如品尝美味精神食粮,以此激励学童们勤奋好学。<br></div> <div><br></div><div> 环顾三味书屋 ,窗明几净,遥想当年,座无虚席,先生一声令下:“读书!”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每到此时,先生总是面含微笑,与学童们一起诵读,“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的“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有的画画。那种天真与调皮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div> <div><br></div><div> 鲁迅学习的位置 ,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书桌右上角刻有一个“早”字。据说是一次鲁迅为了给病重父亲买药迟到了,受到寿镜吾先生的严厉批评,于是就刻下“早”字用以督促、提醒自己。</div> <div><br></div><div> 鲁迅求知欲很强 ,总结出“三到”读书法:心到、眼到、口到,学得比别人快。有一次对课,即对对子,寿镜吾先生出上联:“独角兽”,众学童七嘴八舌对不上来,唯有鲁迅对的“比目鱼,”让寿先生高兴不已,称赞说:“好,对得好!‘独’不是数词,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词,却有‘双’的意思。”</div> <div><br></div><div>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 ,园子虽小,却别有洞天。鲁迅和学童们课余在园中“折腊梅花,”爬上“桂花树上寻蝉蜕,”或“捉了苍蝇喂蚂蚁,”开心自在,不亦乐乎。</div> <div><br></div><div> 鲁迅12岁至17岁时在这里求学 ,受到了“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镜吾先生的谆谆教诲,受益匪浅,为日后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最终成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伟大的民主战士,被誉为“民族脊梁”。</div> <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br></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 温馨提示:绍兴游学景点众多,各景点之间距离不算远,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即可到达,建议收藏此图,以便游学之用。</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br></span></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