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学前街,坐落着被誉为“江南第一豪宅”的薛福成故居——薛家花园。这座宅邸由清末著名思想家、外交家薛福成筹划,于1890年至1894年间营建,占地面积达2.1万平方米,现存原建筑160余间,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已成为展现晚清建筑与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宅邸营建:未及入住的心血之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薛家花园的建造,凝聚着薛福成的精心规划。出洋之前,他亲自勾绘宅邸草图,筹足七万二千元大洋建设经费,随后交由长子薛翼运(字南溟)具体负责施工,历时四年才得以落成。遗憾的是,宅邸建造期间薛福成已出使英、法、意、比四国,1894年宅邸竣工后,他归国途中病逝于上海,始终未能亲身入住这座为自己打造的宅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清廷为褒奖薛福成在内政外交上的非凡成就,特赐“钦使第”匾额,由光绪帝御笔亲题的蓝底金字竖匾,至今仍悬挂在薛府将军门门额之上,成为宅邸地位与荣誉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建筑布局:中西合璧的匠心设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薛家花园以中、东、西三条轴线布局,规模宏大且严谨,既保留传统官宅规制,又融入西方建筑元素,呈现鲜明的中西合璧风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轴线:设七进院落,从南至北依次为开阔的门厅、宽敞的轿厅、豪华的正厅、宜居的房厅、国内现存最大的转盘楼,以及兼具江南园林风格的后花园。其中,转盘楼为纯木结构,面阔十一开间,硬山顶配五垛式封火墙,两端以厢楼连接成“回”字形,中间环绕长方形天井,有“中华第一转盘楼”之称。</p><p class="ql-block">- 东轴线:以休闲与实用功能为主,设有无锡早期工商会所(仓厅)、玲珑精致的花厅,以及建在水池之上的古戏台。戏台坐南朝北,与主厅隔水相望,是无锡现存最精致完整的家庭古戏台,两侧柱上还留有李鸿章题联“桃花流水在人世,风月笙箫坐夜间”,如今常在此上演江南民乐与传统剧目,让游客体验“隔水听音”的雅致。</p><p class="ql-block">- 西轴线:以文化与景观为特色,拥有传经楼和园林景致。传经楼借鉴宁波天一阁建筑风格,修缮后成为文人游客必访之处;周边搭配黄石堆山、奇花异草、竹林廊桥,尽显江南园林的清幽意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宅邸的前四进(门厅、轿厅、正厅、后堂)均为九开间设计,这一规模远超薛福成正三品官衔(赏加二品顶戴)对应的“五开间”朝廷规制。为规避限制,薛家采用独特工艺:轿厅与正厅用对剖双排柱将九开间分隔为三个独立三开间;正厅更以考究的正六边形蜂窝式砖细墙、带西方居室风格的移门划分空间,这种设计在无锡独一无二,全国范围内也极为罕见。正厅作为宅第核心,雕梁画栋保存完整,飞金灯饰与朱漆彩绘的包袱锦尽显豪华,砖雕、木刻的数量与精致度均居故居建筑之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前四进的家具陈设、楹联匾额、杂件器具均按原样复原,还原晚清豪门官宦文化;转盘楼、后花园、传经楼、东花园则展现同期官僚宅第的家居文化,故居内还设有锡绣工作室、书画展览等文化传承项目,2003年开放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超十万人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主人生平:近代维新派的救国之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薛福成出生于1838年(清朝道光十八年),无锡一个兼具书香与官宦背景的世家,自幼接受良好教育。1858年(咸丰八年)中秀才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引发的动荡时局,他在备考之余开始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成败兴废原因,逐渐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865年,曾国藩北上剿捻时广招贤才,薛福成成为其幕府幕僚,此后七年凭借“劳绩”与“军功”,经曾国藩保荐任后补知州。1872年(同治十一年),他转往苏州书局任职;1875年(光绪元年)加入李鸿章幕府,积极为洋务运动出谋划策,撰写的《筹洋刍议》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使他成为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与洋务运动主要推动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889年(光绪十五年),薛福成改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在欧洲期间,他深入观察西方政治制度与先进科技,坚定了富国强民的信念,归国后致力于传播西方先进文化。1894年,他任满离开法国,乘船归国途中在上海病逝,享年56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座凝聚薛福成心血的“钦使第”,不仅是晚清建筑艺术的杰作,更填补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空白,兼具重要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与旅游价值,成为记录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鲜活标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