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外孙登泰山

向东

<p class="ql-block">【不同时期登泰山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放暑假了。外孙说,想爬泰山。</p><p class="ql-block">这当然是责无旁贷的事了。于是,我便开始做攻略,筹划日程。</p><p class="ql-block">其实,我对于泰山是再熟悉不过了。</p><p class="ql-block">记忆里,第一次爬泰山,是和朋友一起,夜里一两点钟从中天门开始登山。那时候也不知道做什么攻略,仗着四十来岁年富力强的优势,只管闷着头爬就是了。凌晨四点来钟我们就登上了南天门,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人多,真多。后来又带着单位职工一起爬了一次,人多,打哄哄,印象却不深。第三次时,我已过知天命之年,去山东大学接读研毕业的女儿,顺道带着女儿一起再爬泰山,那次我们住在天街上,第二天早上起来去日观峰看日出,因为稍晚了些,随我们一起上山的内侄女才三岁多,走不快,我就把她用军大衣一裹,抱起来就上了日观峰,还不错没耽误看日出,而且印象里日出很是壮丽。第四次是退休后,我突发奇想,自己规划了一个“告别名山”小目标,泰山是其中之一,那次我是独自一人,早晨五点从红门入山,上午十点抵达泰山极顶玉皇顶,下来后还发了一个美篇《告别泰山》。</p><p class="ql-block">结果,食言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抵达泰安站】</p> <p class="ql-block">【远远看到泰山,外孙兴奋不已,拍下来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8月25日,我带着外孙,乘高铁前往泰山。下午两点来钟,我们从中天门开始爬山。</p><p class="ql-block">外孙刚过12岁生日,聪明活泼,喜欢做动手的事情,爬上泰山应该不成问题。出于安全考虑,出发前我们还特意约法三章:不能单独行动,要确保能看到彼此;不能翻越栏杆;量力而行。这次的行程与前几次最大的不同,是与外孙一起,既要时时留心花费精力,也因此而倍感提神,使得行程相对轻松而平添乐趣。当然,体重的减轻也是一个因素:初次登泰山时我的体重约在90公斤,时下却已经降到75公斤左右。同样的路程,年龄增加了20岁,体重减轻了30斤,相互抵消,应该视作基本相当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中天门到十八盘,前后经过的五座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越往上走云气越重,变化也越丰富】</p> <p class="ql-block">【居高临下,泰安城显得那么渺小甚至有些虚幻】</p> <p class="ql-block">外孙的登山显得相当轻松。他一直遵守着我们的约定,走走停停,总在我的前面不远的地方,这让我稍感放心。我则背着大约20斤重的背包,里面装着水、小点心和水果,以及杂物和保暖的衣服。泰山与其他名山最大的不同,是它丰厚的文化遗存,一路上的牌坊与石刻,就是一部雕在山体上的史书。在前面攀爬的外孙有时会跑回来指着某处石刻上“万历”“道光”字样告诉我:那是明代的;这是清代的。不知不觉中,我们从“迎天”牌坊,经过“五大夫松”“对松山”“龙门”,到达了“升仙坊”。之后,就是十八盘中最难爬的一段路了。</p> <p class="ql-block">【过了“对松山”牌坊,就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十八盘了】</p> <p class="ql-block">【外孙第一次见到挑山工】</p> <p class="ql-block">【走走停停,我们终于到达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其实,在过了“对松山”牌坊后,外孙已经远远地看到了南天门下的这段路,但这会儿真正站在这里仰望时,还是会感到些许震撼:陡斜的山路把本已看到的南天门屏蔽在视线之外,爬山的人们只能看到前面人的小腿肚或者脚后跟。稍作休息后,我们俩开始最后冲刺,起初外孙计划用“之”字走法,后来可能觉得有登山杖用不着那么麻烦,就直行冲顶。当我们稳稳站在南天门前时,是下午的4点17分,差不多两个小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街】</p> <p class="ql-block">【在泰山顶上可以观看到富于变化的云海】</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每次登泰山必须要留影的地方,这次更是要拍上一张】</p> <p class="ql-block">在天街上,我带着外孙兑现了在山下的承诺:蜜雪冰城的冰淇淋。我也破天荒地来了一个,一起庆祝外孙登上他的第一个名山。又一个小时过去,我们经过了“五岳独尊”巨大的石刻之后,外孙的登山杖终于指向了那块低调的石碑:泰山极顶,1545米。</p> <p class="ql-block">【在天地间人显得那么渺小】</p> <p class="ql-block">【等待日落】</p> <p class="ql-block">【日落时分的玉皇顶】</p> <p class="ql-block">【将近百年历史的日观峰气象台,蔡元培先生的题字还保留在这里,显得格外珍贵】</p> <p class="ql-block">我和外孙选择了日观峰下一处巨石,半坐半躺地,对着漫山的云气,等待日落。云海别提有多壮观了:白色的云在捉摸不定的风加持下,随心所欲地在我们的脚下翻滚着,忽而漫上山顶,忽而退到山腰,不远处的天街一会儿看得清清楚楚,一会儿又隐没在无际的云中。然后是日落,血红的太阳落入地平线那一刹那,玉皇顶上高耸的信号塔与前景被落霞映照得透红,让我和外孙一阵激动的惊呼。</p><p class="ql-block">终于,太阳不见了。山顶马上凉了下来。我们住进了女儿提前联系好了的日观峰气象台宾馆。这座气象台始建于1932年8月1日,是我国第一个高山气象观测机构,也是整个泰山看日出最佳的位置。住在这儿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第二天一早看日出时再也不用很早起来去和别人争观看日出的位置,也意味着会少吃些苦头,因为宾馆自己的平台不对外开放,而住客只须花几十秒钟,就可以从房间里到达平台,也根本用不着争抢位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泰山在人们的等待中开始了新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和日观峰旁拥挤着的人们比,这次我们少了些辛劳,多了些从容】</p> <p class="ql-block">【自拍一张,留下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我们如愿以偿地观看到了每次都能令人兴奋激动的日出。这也是我的五次登泰山经历中唯一一次这么轻松,这么悠然地在最佳位置观看的日出。</p><p class="ql-block">外孙也很激动,这是他第一次登顶名山,应该也是第一次观看这么壮丽的日出景象,希望这次的经历会在他的人生中留下长久的印象,并且帮助他在人生旅途中走得顺畅,去实现更多的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