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之所以读书,大抵出于三种目的。一为实际之用,譬如为职业需要而钻研专业书籍,或为应对日常而阅读实用知识;二为消遣时光,于是选择那些无关功利却有趣味的书闲读漫览;三则是为获得精神上的启迪与享受——若以此为目的,我以为,读人文经典堪称最佳选择。</p><p class="ql-block">退休之后,时间日渐充裕,我便从书架上重新请出几部人文经典,一一重读。《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与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等等。沉浸其中,恍若灵魂借文字符号构筑的世界漫游,与前人对话,与智慧共舞。</p><p class="ql-block">学者或可将经典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对其考据诠释,剖析其于思想史、文化史或学科脉络中的意义。而我作为普通读者,更愿以闲读之心与之相遇。阅读的姿态不妨从容一些,先从那些能读懂、能打动自己的部分开始,徐徐深入,如涉幽林,如聆清泉。</p><p class="ql-block">能否在经典阅读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在某种程度上,乃是对一个人心智品质的检验。经典虽向所有人敞开,却从不主动迎合大众。它静默地等待,只向那些怀着灵魂渴意的个体显露真容。你必须作为独具心性的“个人”——而非匿于群体口味的“大众”——才能真正走入经典之境。</p><p class="ql-block">倘若有一天,你亦沉醉于阅读经典所带来的美妙慰藉,便会发觉,自己已远离一切喧嚣浮浅的娱乐。那一刻,精神自在澄明,心灵有所依归,而这,或许正是读书至高之悦乐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