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新教材新中考 重构课堂课程体系——记桑植县澧源中学第五期教研论坛暨2025年下学期教研例会

徐丹

<p class="ql-block">  有灯透过,有光洒下,园子里有琅琅书声,且也有坐而论道。一年两度,一期一轮,桑植县澧源中学第五期教研论坛,携思绪而来,就问题而论,转身挑灯看回程,抬首集智谋未来。</p> <p class="ql-block">  “研”途有析,通途有法。2025年毕业学科备课组长围绕新中考趋势分析、学科漏洞、思考建议(针对新教材教学和新中考复习的经验总结和改进措施)叙经历之语,述改进之言。</p> <p class="ql-block">  语文备课组长陈兴老师从把握方向、明确重点,基于数据的冷静审视,精准施策、迈向卓越三个方面分析新中考注重价值引领与立德树人、素养立意与关键能力、情境化与综合性、阅读能力的纵深考查。</p><p class="ql-block"> 他对照新中考的要求和本学科2025年毕业会考的成绩,认识到学科存在的漏洞与短板:其一,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不足。其二,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不畅。其三,整本书阅读与课外拓展效果不彰。其四,写作教学的针对性与时代感需加强。其五,对新题型的适应性训练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深化教学改革,聚焦思维品质,应从课堂转型、用好教材、强化古诗文教学做起;强化读写结合,提升综合素养,应做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抓好整本书阅读;优化备考策略,增强应考能力,需要研究真题、把准脉搏,精准训练、分层突破,关注时事、引入活水;加强集体教研,凝聚团队智慧,继续深化集体备课,开展专题研讨,强化数据驱动。</p> <p class="ql-block">  数学备课组长向红梅老师将全县2025年数学学科质量分析,2024年与2025年毕业会考试卷进行比较,认为数学学科处于稳步提升阶段,2025年新中考基础性强,降低难度,题目设计有坡度,同时降低计算量,着重数学方法的掌握。她反思到:一、日常教学中,对不及格的学生关注不足,没有很好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导致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信心不够。二、平时检测题设计时,基础题偏少,注重优生的培养,忽略了基础较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三、上课的教学设计对基础知识训练不够,一味提升难度。于是,多关注、鼓励不及格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及格率方面进行提升;在集体备课时,多讨论每章节基础知识落实措施,在课堂设计、训练题设计、考试检测加强基础题量;课堂设计注重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对于不及格学生尽量布置基础题,当他们能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也有成就感;依然发挥对优生的辅导,继续保持优秀率的优势,就成为了数学组的下一步措施。</p> <p class="ql-block">  英语备课组长向春莲老师对新中考趋势有着自己的想法。她谈及,新中考开始重视语篇;更加重视文化,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标志性文化、风景名胜、地域文化;更多的能力考试,例如在语篇中灵活的理解生词的能力,跨学科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特别重视思维;更多思维层面的选择。当然,本学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存在语音漏洞,应鼓励学生多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英语回到交流的本质上去;书写漏洞,英语规范书写要长抓不懈;语法漏洞。面对这些问题,她提出,一要重视词汇积累,要注重词汇的拓展教学和词性的变化及用法;二要重视阅读,注重分级阅读,分层阅读能力的培养,多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三要重视运用,无情境不命题,明确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辨别能力,选择的能力,更注重与实际的英语场景相贴合;四要重视中国文化,穿老鞋走新路,注重中国文化和地域文化方面词汇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p> <p class="ql-block">  物理备课组长杨政老师从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情境;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构建目标明确、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梳理新中考的趋势,认识到我们的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时,在把握内容的结构性,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有所欠缺;教学方式在依据学生发展阶段、教学内容特点、教学资源等情况灵活选用用力不够。因此,应注重基础。在备考过程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并注重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应用。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之上,关注物理现象和实际应用,提高解题灵活性;适度灵活。在一定程度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并解决实际问题;侧重实验。加强对实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和实验思维,已成为当务之急。</p> <p class="ql-block">  化学备课组长阙健老师通过分析与研判,发现新中考化学将持续深化以“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更着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涵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整体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有新”的良好态势。回顾本学科教学复习经历,知识灌输化,缺乏素养渗透;实验程式化,探究能力薄弱;情境标签化,链接实践不足;复习碎片化,综合网络缺失;表述随意化,规范训练缺位成为了学科漏洞。于是,夯实基础,构建网络;情境教学,贯穿始终;实验重构,突出探究;专题突破,强化综合;精练精讲,反思归纳;关注表述,规范答题,将助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p> <p class="ql-block">  政治备课组长覃桃颖老师分析新中考总体趋势是“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深刻变革,具体趋势一是命题素材“情境化”与“生活化”,二是能力要求“综合化”与“思维化”,三是价值引领“鲜明化”与“隐性化”。在这样的学科发展趋势下,从学生角度而言:1.知识层面:基础不牢、体系零散。2.能力层面:审题能力弱、知识迁移能力差、思维不开阔、表达能力欠缺。3.习惯与态度层面:畏难情绪重、时政关怀不足。从教师教学方面而言:课堂层递性不够、答题方法训练不到位、日常练习质与量不足、情境教学应用不足等现象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夯实基础,构建体系,例如推行“单元思维导图”制作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关联;聚焦课堂,提升思维,例如教师示范高阶思维,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审题、链接知识点、分析材料、组织语言);强化训练,精讲精练,例如推行“满分答卷”活动。对典型题目,要求学生参照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修正自己的答案,锤炼答题规范;融入时政,开阔视野,例如开设“课前时政3分钟”分享,由学生轮流分享一则热点新闻并做简要评述,教师适时点评引导。</p> <p class="ql-block">  历史备课组长李冬英老师对比分析了2024年和2025年湖南历史新中考试卷,发现二者均采用“16+4”的形式,但非选择题,小题分值变化,论述题单独为一道题;难度增加,增加了情境的容量和复杂性,同时增加了开放性试题和综合性试题的比重,更注重对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考查。本学科则在有限时间内,记背历史基础知识和加强训练之间时间倾向出现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后,她认为选择题——夯实基础,构建体系。要对六本书的基础知识有清晰的记忆和理解,通过绘制时间轴或思维导图,将零散知识点串联成系统框架。材料题——培养素养能力,训练思维。要注重通过具体实例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强化时空观念;通过辨别史料真伪、分析史料价值等提升史料实证素养;鼓励发表不同见解,提高历史解释能力。论述题——掌握方法和积累素材。让学生掌握格式的三部分:一是精准审题,亮明观点;二是分层论证,史论结合;三是总结升华,呼应观点。</p> <p class="ql-block">  生物备课组长周云勇老师参考《2025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生物学》,得出有关信息:1.题量大,阅读材料增加;2.试题的题干情境化,营造出真实的生物学问题情境;3.试题重核心概念与双基技能,无偏题怪题;4.试题开放性答案比重增加。他认为生物学科资料再加工力度不够大;生物实验认识不足;集体备课具体要求有点模糊,需要深入学习《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实验是营造真实生物学问题情境的重要手段。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集体备课应有实质性成果,形成统一的教案势在必行。</p> <p class="ql-block">  地理备课组长陈景老师指出,新中考注重核心素养考查;紧密联系时事热点,例如,可能通过“中非经贸合作”考查非洲的地理特征,或通过“新能源汽车出海”考查工业布局和环境保护;强化地图技能考核:“无图不成题” 仍是地理中考的重要特征;凸显乡土情境与生活应用;设计开放性与探究性试题。纵观本学科的教学和复习,出现了知识理解类漏洞(“不知道”)、地图技能类漏洞(“不会看”)。她和组员们总结出一定的核心经验:死记硬背彻底失灵,“地图是第二语言”成为现实,“热点”不是点缀,而是命题背景,“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是区分关键,乡土情怀与全球视野并存。针对以上经验,备考策略必须进行全面升级。一是知识构建从“碎片化”到“网络化”, 二是地图技能从“被动识记”到“主动解析”,三是热点素材从“表面关联”到“深度融入”。</p> <p class="ql-block">  实抓有续,实干有路。教研室主任徐丹开讲“四环三级两段 实抓实干实创”。在新教材新课标新课程背景下,澧源中学集体备课可定性为四环三级两段闭环式,即整体设计有方向、能实施,过程实施有主题、能落地,督查指导有实效、能持续,成果产出有资源、能提升,自校委会——教研室、信息技术办——教研组、备课组形成三级责任主体,围绕新教材课堂教学、新中考复习探究两段主题,达成“实”的核心追求。同时联合教导处和信息技术办,通过制度、专业、资源的保障,进行过程性和春秋两期差异性成果验收的考核。在两年的时间内,形成新一轮的基本教学资源统一,赋能学校、教师、学生。</p> <p class="ql-block">  指导有方,支撑有力。业务副校长佘梅丽传递着做良心事,做澧源人,稳得住,扛得起,担使命,传能量的思考。一句“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奔跑”,让目标更明确,让信念更坚定,让行动更执着!</p> <p class="ql-block">  教育之路,沿途有风,前途有景。无限美好的呼唤,铸了魂,入了心,周而复始,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