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早慧

秦奋

<p class="ql-block">胡适是一个早慧的孩子,不满三岁时,就识了八百多字,都是他父亲胡传每天用红笺方块字教的。才满三岁零点,他母亲把他送入学堂念书,五岁时便得了“先生”绰号。胡适的早慧源自他父母的早教。</p><p class="ql-block">胡传是一位学者,一个有行政才干的人。清朝官员吴大澂称胡传“有治省才干的人”。历官江苏、台湾后,遂于台湾因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而割让日本时回厦门,到厦门五日后,以五十五岁寿辰逝世。这时候胡适只有三岁零八个月。胡传在台湾履职三年四个月,做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各营。离台湾前已经得脚气病,双脚已不能行动。</p><p class="ql-block">胡传娶妻共三次,前妻死于太平天国之乱,乱军掠遍安徽南部各县,将其化为灰烬;第二位妻替胡传生三男三女后,患痨病去世;十余年后,即四十七岁又续娶冯顺弟(胡适之母)为第三位妻子。前妻所生最小的龙凤胎比顺弟大四岁。</p><p class="ql-block">胡适的母亲是位有识女子,圆脸,有一点雀斑,面貌并不美,倒稳重的很,不像个庄稼人家的孩子。14岁时在赶太子会的途中曾遇见过胡传,17岁与47岁的胡传结婚。25岁做了寡妇。这桩婚姻是胡传托伯母说得亲,他一定要讨个做庄稼人家的女儿,说,做庄稼人家的人身体健康,晓得艰苦。顺弟婚后不足两月随夫赴沪生活。两年后胡传赴台湾任职,一年后顺弟携子也到台湾。顺弟没读过书,也是胡传教她认得千余字。</p><p class="ql-block">胡适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胡适在家乡的蒙馆学金,每个学生每年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他的母亲渴望他读书,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他母亲受胡传的叮嘱,一定要叫胡适读书,她嘱托先生为胡适“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在胡适的回忆录中说,“我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父亲母亲为我讲方字,两位先生为我讲书。”他还说:“我所倡导白话文,就是受先生替我讲书所获得的启发。”九年的家乡教育为胡适打下了语文基础。他说:“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p><p class="ql-block">“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p><p class="ql-block">“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带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