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评”三篇》(之一)

高汉良

<p class="ql-block">  生活像一条河,当爱在欢快流淌时,烦恼也悄悄卷起了浪花。三篇小评论,与你一起分享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 1. “是爱,也是责任!”</p><p class="ql-block"> 我们老两口与女儿女婿住在一起,孩子们工作忙,两个外孙女的接送上学和放学,主要由我们外公外婆来完成。</p><p class="ql-block"> 每天迎着朝阳送孩子去学校,下午又早早来到学校大门口,盼着我的“小可爱”从教室里出来,那远远一声“外公”,扑到怀中,真是乐在心头啊!我牵着小手一路问这问那,说笑中或步行或驾车回家,真是一点也不觉疲劳,刮风下雨从不间断。</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老大接连着老二,我和老伴风雨多年,寒来暑往,春去秋至,苦中有乐,乐中有甜,这就是生活啊!街坊邻居见面打招呼,常常会善意地夸奖,说我辛苦。此刻我会问自己:辛苦吗?有啥辛苦啊?我是一点也感觉不到辛苦!这才是甜蜜的“事业”呢!</p><p class="ql-block"> 看着两个小外孙女一天天长大,家里充满笑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让我这个七旬老人禁不住拿起笔来记录她们的成长,常常会写成“豆腐干”的文章,去发在“微信”和“朋友圈”里,有时还登在报纸上呢!我和一起接送孩子的老人们互相交流,心中又开心又自豪。老伴也说:这既是深深的爱,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p><p class="ql-block"> 是的,家事万千,和睦为贵。生活中大事小事无数,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也是一件重要工作,亲人之间互相体谅,合理分工,需要时就应该“帮一把”!</p><p class="ql-block"> 都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大社会离不开小家庭啊!每个家庭各有特色,但美满家庭都一样:酸甜苦辣皆幸福! </p><p class="ql-block"> 2. “双减”怎么了?</p><p class="ql-block"> 教育部门提出了一个“双减”政策,人们拍手叫好。但一段时间后,“双减”不见了?真正落实起来很难!</p><p class="ql-block"> “减少回家作业”和“减少课外培训”,把孩子们从繁重学业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孩子开发智力,让古板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 首先,家长要改变观念,不要把孩子的作业看得太重,更不要把分数当作“教条”,要“风轻云淡”地来对待孩子的作业。</p><p class="ql-block"> 想一想我们都是过来之人,五六十年代的学生哪有那么多作业啊,快乐的童年照样培养出人才。现今教育的压力越来越重,人才却反而越来越少?那些填鸭式的灌输,激励不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时也完全不必表现急躁,弄得大人吼,孩子哭,鸡飞狗跳。</p><p class="ql-block"> “隔代教育”,也要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双减”以后,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多了,我们要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寓教于乐。对孩子的启发,不单是在课桌上,书本前,应该到快乐的生活实践中去找寻机会,去点拨孩子,去和孩子们交上好朋友!</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我倒还想呼吁一下那些制定政策的人们,“双减”喊了好一阵啦,为啥旧貌依旧?究其原因,乃是配套制度跟不上。一面“减减减”,一面“考考考”,让人们如何应对是好?政策的步调一致很重要,进一步完善“双减”政策,这是教育部门的职责。</p><p class="ql-block"> 当然孩子们的家长和学校的老师才是第一实践者,让我们都来支持“双减”的落实,不要让做不完的“附加题”和没完没了的“课外培训”成为孩子们头上的那个“紧箍咒”!</p><p class="ql-block"> 3. 为啥老年人不“积极”?</p><p class="ql-block"> 通过“国家补贴”,鼓励老百姓更换旧家电和数码产品,旨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同时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对此,我想说两点自己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一是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让群众享受实惠,心系百姓,利国利民。但对许多老年人来讲(包括我自己和老伴),那些年轻人看似十分简单的操作,我们老年人做起来却很难,难以迈过这道“坎”!看着左邻右舍都开心地拿到这个福利那个实惠,我和老伴只能作“壁上观”,望“洋”兴叹。我在想,政府要是把优惠措施落实到每个家庭,实实在在统一发放购物券,让大家自己来决定:是使用?还是放弃?也许可以鼓励更多老人去跨出这道消费“门槛”。</p><p class="ql-block"> 二是有时候我和家人也想改善一下生活,家里的一些旧家电已经使用多年,产品老化,难免出现故障,把陈旧的家用电器和数码产品来个升级换代本在常理之中,但真正做起来,还是有点舍不得,总想留一点钱,花在自己这把“老骨头”上,我们老夫妻俩都已是奔八老人啦,平时东疼西痛,保不准那天要去医院,在“生命”和“生活”两选一时,前者似乎更重要,所以对于政府的这些福利政策,既是支持,又不是太迫切,总觉得还是节约一点,留些钱备用为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