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杭州大关公园:有温度有记忆的心灵驿站</p><p class="ql-block"> 心海怀馨</p><p class="ql-block"> 杭州大关公园,恰似一枚碧玉镶嵌于拱墅区的襟怀之间。这里不仅是绿荫如盖、四季飞花的生态园林,更是一幅融自然雅趣与人文温度于一体的江南长卷。踱步园中,但见曲径通幽,花影扶疏,月季专类园四时不绝的绚烂,宛如打翻了的调色盘,泼洒出杭城独有的浪漫诗意。而精巧的江南庭园布局与现代开放空间相映成趣,既承袭了古典的婉约风骨,亦展露着城市的包容胸怀。</p><p class="ql-block"> 大关公园之美,不仅在景,更在于人。这里早已超越寻常绿地之功能,蜕变为一方生动热烈的“社区客厅”。尤其是每月数度的“IN龄”共富市集,如一道绚丽的虹桥,连接起白发与青春、传统与创新。市集之上,有银发长者静坐体验智能科技,有稚童围观非遗手作,文艺演出笙歌不绝,健康服务温情流动。它不仅是银发经济的试验田,更是社区治理新模式的生动注脚——仿佛一株老树新枝,在城市土壤中开出共融之花。</p><p class="ql-block"> 而若论公园之魂,则不得不提深植于此的越剧文化。每周的星期四总有一缕清音自树荫深处飘摇而起,循声而去,便可见一群戏迷琴友聚于公园里的“运河城市驿站——这里活跃着一支深受市民喜爱的越剧社。她们或是水袖轻扬、吴语婉转,或是弦索轻拢、琴韵流淌,俨然成为公园中一道永不落幕的人文风景。</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应周维奎与陈立华二位老师之邀,前往大关公园共赏丝竹。两位皆是我在越剧天地中结识的良师益友,一位豪放如江湖侠士,一位温润似霁月清风。</p><p class="ql-block"> 周维奎老师是我的乐清同乡。他出身军医,职称至主任医师,享受军级待遇,却总笑称自己“披白大褂的手更爱操琴弦”。他的越胡与二胡收藏甚丰,每一把皆如老友,知音知心。周老师拉琴,颇有将军运筹之风——弓法遒劲、音准如刻,对节奏的把握似有神助,一曲《梁祝》可令飞鸟驻足,再奏《红楼梦》能教落花噤声。而他为人真诚豪爽、言谈幽默生动,更是圈内公认的“定音鼓”,有他在处,必有笑声与掌声。</p><p class="ql-block"> 陈立华老师则可谓“半个老乡”。他籍贯台州玉环,乡音与我雁荡大荆相通,同属吴语脉系,一开口便漾起江南特有的软糯亲切。自前次在翠苑小区越剧活动与他相识,便顿生投缘之感。陈老师毕业于杭州大学外语系,曾任玉环中学校长,身为浙江省英语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他却从不囿于身份之限,反而以一颗赤子之心徜徉于艺术之海。</p><p class="ql-block"> 他通晓多种乐器,从西洋的小提琴、大提琴和手风琴,到民族的琵琶、二胡和笛箫,无一不精。而越胡更是他的拿手绝活,甚至能司鼓击板,指挥若定。若说周老师是“豪放派”,陈老师便是“婉约派”——他琴音清丽细腻,似山间流泉,又如月下箫声。而他为人谦和儒雅、才高而不矜,笑得温厚,说得恳切,如春风拂面,教人如沐暖阳。他常说的一句话是:“结识知音琴友,丰我羽翼”。 </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欢聚在大关公园的“运河城市驿站”里。时临初秋,亭外还是盛夏正浓的绿意,树叶层层叠叠,风一来便沙沙作响,月季开得正盛,空气中浮动着隐约的香气。亭内却是一番丝竹融融、笑语相和的热闹场景——几位老师和戏友琴友围坐在一起,又一场越剧聚会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周维奎老师执越胡,一弓开弦,声音清亮挺拔,像破晓时分的第一缕天光,顿时稳住了全场。他拉琴时身体微微前倾,手指在弦上走得又快又准,每一个音都扎实又饱满,透着股洒脱之气。</p><p class="ql-block"> 陈立华老师这次带来的,是一把大提琴。他斜持琴身,弓子平稳地推拉,低沉而宽厚的音色便流淌出来,不像越胡那般夺目,却如一位宽厚的长者,稳稳托住了整个旋律的基底。偶尔他也吹起竹箫,箫声清远幽深,像从远处山间飘来的回响,又似人倚楼台时的低语,一起一落间,尽是江南的含蓄与深情。</p><p class="ql-block"> 一旁的男老师环抱琵琶,轮指轻快,如玉珠接连落向银盘,清亮之中带着几分缠绵。时而急促如夏雨敲窗,时而舒缓如夜风拂帘,穿插在越胡、大提琴与箫声之间,添了许多灵动与韵味。我与吴老师演奏二胡,琴弓往复,悲喜起伏,轻清乐音融入和谐悠扬的旋律中。</p><p class="ql-block"> 你唱一段《红楼梦》,声韵婉转,如泣如诉;我献一曲《碧玉簪》,唱腔柔美,情韵悠长。她再来一段范派《梁祝》,清亮高吭,剧情感人。戏迷们轮番演唱,尽情舒展。有人不时举起手机,将这一方惬意时光悄悄定格。丝竹声、赞叹交融在一起,恍惚间竟分不清是戏如人生,还是人生如戏。</p><p class="ql-block"> 情切切,意缠绵,声声越韵轻轻拂过每个人的笑脸。玩到下午两点左右,我因家中有事起身道别。归途中我心生感慨:大关公园驿站里不过是一群普通人,因着相同的喜好相聚一处,用琴声、箫韵与唱腔彼此陪伴,共度了一段朴素而美好的时光。他们以琴心织就社区的温度,以戏韵延续文化的血脉,让一座城市公园,真正成为承载乡愁、安顿心灵的江南原乡。而这座公园,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段段平淡却真实的片段,才真正成了这座城市中一个有温度、有记忆的心灵驿站。</p><p class="ql-block">(图片4一9为视频截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1日于杭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