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郭亮村

老李

<p class="ql-block">昵称:老李</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8652477</p> <p class="ql-block">八月二十日(第二天)下午约四点半到达万仙山(郭亮)景区沙窑村,海拔约六百米,入住《泰和人家》。晚餐后我们一行六人来到村边的郭亮村景区入口售票处,准备打个前奏,夜游郭亮村,没曾想山区的天气说变就变,突然乌云笼罩,大雨倾盆而下,路上的积水顿时漫过了马路。雨越下越大,乌云没有散去迹象,又没带伞,约半小时后返村的短驳车在售票处门口停站,我们便冒着大雨、踩着积水乘车返回了住地,回到住所鞋子衣服都湿了。</p> <p class="ql-block">次日清晨,雨停了,东边的山脊上桔红色的太阳冉冉升起,阳光穿过云层洒向山川、大地、小河、村庄,云雾在山腰间缭绕,亚州最高盘旋高铁桥就在村对面山顶上,非常壮观……。站在楼顶平台上眺望,小山村的清晨格外美丽迷人。昨天下午小河里还是小溪潺潺,早晨起来发现水已经没过了小桥面,上游冲下的水流轰呜声,声声悦耳,河水急流而下。难怪民宿老板说:“近几个月都没下过这么大的雨,而且下了一个晚上”。</p> <p class="ql-block">同时导游在群里发消息,由于景区积水较大,好多道路被淹,景区暂时封闭,等消息。约二小时后,消息来了,郭亮村开放,峡谷仍封闭。于是我们来到景区门口售票处购好票,乘景交车开始上山了。约二十分钟到了绝壁公路入口仃车场,迎接我们的见面礼是崖前倾盆而下的瀑布和美丽壮观的云海,大家迫不及待地纷纷拿起相机、手机,快门按不停。,</p> <p class="ql-block">这是挂壁公路的入口,可以看到路面非常湿滑。由于昨晚整夜下大雨,今晨的云海特别的漂亮!</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西北60千米的太行深处沙窑乡、与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昆山村交界,海拔1000米。现有83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始建于西汉末年,农民领袖郭亮率军反抗王莽政权,退守太行山绝壁,后人为纪念其抗争精神,将驻扎地命名为“郭亮村。</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优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风俗民情,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艺术名家、影视巨擘、美院学生。</p> <p class="ql-block">1972年,为使郭亮小山村乡亲们走出大山,时任村干部下决心在村里挑选了13名硬汉组成突击队,他们腰系粗绳,凌空作业,13位村民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钎,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人力,用钢钎、铁锤在太行绝壁上凿洞修路;历时五年,投工3万人,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出石方2万6千立方米,开辟了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的石洞,这就是如今的挂壁公路“郭亮洞”。</p> <p class="ql-block">走进郭亮洞这片土地上,感觉不出外面正是炎热的高温季节,风里就裹着青山的清润、溪水的凉意,抬眼是黛色的峰峦叠在云海里,连空气都像滤过的清甜,心情安静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海拔越高气候变化越大,大雨过后的积水下到峡谷里时如银龙怒吼,洞内滴水如珠帘垂挂,有时还需借助雨具穿过。瀑雨过后的云海环峰缭绕,亦有一番空灵之美。追寻着开拓者开拓的隧道行走,沿途洞外的风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一条长达1300米的绝壁隧洞相篏在峡谷的峭峭壁中部,十来个采光、透气“窗口”相隔几十米距离排列着,两侧山峰对峙形成幽谷,云海在飘移,清幽静谧。沿着隧洞行走,每一“窗口”看洞外,仿佛在欣赏每幅都不一样的山水画,心情格外舒畅、愉悦。</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人众志成城,在村支书申明信、大队长申明凯的带领下,历经五载零二月的顽强拼搏,终于打通了太行山,为村民们开辟出了一条通往山外的生命通道。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不仅是对郭亮精神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最好诠释。</p> <p class="ql-block">导演谢晋称郭亮为“太行明珠”,导演谢晋、冯小宁、于本正等分别在此选景,先后有《举起手来》《清凉寺钟声》《倒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天高地厚》等6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因此,郭亮村被称为影视基地、华夏第一影视村。</p> <p class="ql-block">险峭的天梯古道、耸直的陡峭山壁、飘逸的云海、蜿蜒盘旋的绝壁长廊和峡谷,以及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十几条挂壁瀑布奇景,无一不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走完1300米的挂壁公路后,继续沿公路前行是山窝里的郭亮村。往左走石桥往上爬二道“ Z”台阶便是绝壁边上的郭亮村。</p> <p class="ql-block">石桥上和老村口看到的风景。由于昨天晚上大雨的原因,山里的积水全都涌向这里,才有大流量的瀑布的产生。</p> <p class="ql-block">海拔1000多米郭亮村,四周山清水秀,峰峦叠嶂,树木葱郁,溪流潺潺。这里的地形属于嶂石岩地貌,红色的花岗岩形成了绵延数公里的绝壁峡谷,页岩细腻且层次分明。而绝壁上生长的黄榆树,造型别致,迎风摇曳,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2010年8月,郭亮村金榜题名被命名为“影视文化专业村”。2022年,郭亮村成为国家4A级景区万仙山的第一分景区。</p> <p class="ql-block">站在绝壁的村庄边看对面绝壁中部、蜿蜒曲折的的郭亮洞,当白色的汽车在洞内缓缓行驶、或隐或现……,绝对是一道少见的美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走到这个观景平台,己经出村几百米,从这里看郭亮村的地形,象个“ U”形。U形左、右两边是绝壁,右边是郭亮隧道,低部山窝和左边是郭亮村。</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曾是辉县抗日政府所在地,培育了许多的抗日英雄,太行分区司令员皮定钧和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王云清都曾在此工作过。</p> <p class="ql-block">在绝壁的顶部村庒,有一排用山石垒砌的小屋,这是郭亮村最早的建筑,屋里面的空间都不大,都有一个小院,设施非常原始。</p> <p class="ql-block">这座小屋抗战时期曾是八路军办事处,也是为数不多健在的十三勇士之一的申春福的家。转了一圈出来后和主人聊了几分钟,这么多年过去了,八十岁的主人的心态很平坦,简单地介绍了当时情形,归纳起来两个字:艰辛。最后征得本人同意,合影一张留念。</p> <p class="ql-block">隔着几间屋便是老村长申明凯的石屋,也是崖上人家,百年古居,现在被用来做展览馆。观展途中询问此屋的主人,也是老村长的后代,老村长现在情况怎样?“老村长还健在,现居住养老院,己九十六岁高龄了”,主人回答说。</p> <p class="ql-block">要了解郭亮村的历史,来这里没错,难得的一些文字资料和当时的实物及用具都在这里完好地保存着。</p> <p class="ql-block">外面看景走马观花,进了这间小屋,花了点时间阅览了一遍,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村况和掘洞情况,从文字和实物看,当时的地理状况非常恶劣,作业条件设施非常差,比人类原始状况好不了多少。</p> <p class="ql-block">十来平方米的百年古居,资料、当时用过的工具和实物等布置的井井有条。钢钎、铁锤、铁铲、撬杆、绳索、锄头、藤条安全帽、马灯、煤油灯、烧水壶、军用水壶、木工刨、木工钻、铁锅、木桶、竹壳热水瓶等,多么熟悉的那个年代的用具。</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自己曾接触过隧道掘进工程,回过头来看七十年代初(1972年)郭亮村人用那么原始、简单的工具去掘进硬度系数8点多红石花岗岩,横截面高5米X宽4米,中巴车都不能会车,只能两小车会车的隧道,1300米长,五年时间,难度可想而知。好在洞内岩石层构造较稳固,全洞几乎看不到有较大的支护结构,眼睛看到的几乎都是高低不齐的原始状况。</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绝壁上相隔一段距离开一个“窗口”呢?当走完隧道后我的分析(不知道是不是和他们当时的想法一样)是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通风和排渣石。洞越掘越长,放到现在来说没有通风系统绝对不行。掘下来那么多立方米的碎石怎么运出洞?若原路进原路出,用人用时不说,还要增加小推车和筐,平整好小车道路,还要找堆石场地,五年是绝对完不成。隔一段距离开一个“窗口”,既通风又便于就近排渣,采光也有改善,一举叁得,这步棋非常妙!展览馆里没有展出小推车也印证了我的分析。</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这个拥有83户人家的村落,其房屋建筑大多保持着明清时期的特色。石砌的房屋错落有致,门前有幽静的小院,有一些房屋甚至建在悬崖边上,显得格外险峻。</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居民世世代代固守着这个世外桃源,与外界隔绝。他们上山下山,只能通过一条仅容一人穿过的绝壁小路,以及一条长达720个台阶的“之”字形“天梯”攀登,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却始终坚守着这份对家园的执着。</p> <p class="ql-block">这条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绝壁长廊,蜿蜒盘旋、形态各异,洞壁有的整齐平坦,有的参差不齐。站在峡谷对面眺望,郭亮洞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悬崖峭壁上。洞外瀑布如网状般密集,洞下的水潭碧绿清澈……。</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展览馆后在村里租了一辆小车,每人十元,穿越郭亮洞下山到入口停车场约五分钟。历时约八小时的游览结束了。赶巧的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我们游览了抗日主战场之一的南太行山,体验了一把前辈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场景,感同身受!向前辈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站在绝壁的郭亮村边,望着这片红色的根据地,感受着太行山的险峻、神奇、壮丽与雄伟,仿佛能听到那些昔日的枪炮声、开凿时的锤击声,回荡在静静的山谷中。这不仅是一条绝壁隧道,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精神的传承,也是太行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游完郭亮村,给了我一点感触,在困难面前,勇气和毅力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关键。愚公移山、百折不挠、抗争到底、争取胜利的中华民族气概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我想郭亮洞的故事,将会永远激励着我们中华儿女面对困难,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图片:老李</p><p class="ql-block">文字:老李/部分资料摘选</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在太行山上</p><p class="ql-block">编辑:老李</p><p class="ql-block">2025.9.12</p><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