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值得记忆的五十年

大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昵称: 大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美篇号: 65779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图片来源: 大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字数: 1846</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一九七五年到二零二五年,五十年弹指一挥间。这五十年,是我扎根乌海、奉献青春的五十年;是我从青葱学子成长为教育工作者、从普通群众成长为共产党员的五十年;更是我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祖国共同成长的五十年。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春华秋实,这段历程不仅镌刻着个人的奋斗足迹,更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与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十年前,我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乌海这片土地。那时的乌海,远没有如今的繁华。记得初到学校时,教室是几间简陋的平房,黑板是用水泥抹的,粉笔写上去常常模糊不清。冬天,教室里生着煤炉,烟熏火燎中,孩子们的小脸被烤得通红,却依然睁大眼睛认真听讲。正是这样的环境,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对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性。我暗下决心,要在这里播下知识的种子,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十年间,我见证了乌海从一座边陲小城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的历程。教育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土地变成了塑胶操场,水泥黑板换成了电子白板,煤炉取暖升级为地暖系统。但更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眼中求知的渴望从未改变。记得有一个叫段丽的学生,家境贫寒,母亲卧病在床。我不仅为她补习功课,还联系社会力量资助她完成学业。后来,她考上了师范大学,如今也成为了一名教师。这种薪火相传的感动,正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十年前,我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那句“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至今仍在耳边回响。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世纪八十年代,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冲击,有些学生产生了迷茫。我组织“理想与现实”主题班会,邀请老一辈建设者讲述奋斗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一位学生后来在信中写道:“是您让我明白,个人的价值只有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才能绽放最耀眼的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十年间,我获得的荣誉证书装满了一个大箱子,但最让我珍惜的,是学生们寄来的明信片。有一年教师节,已经毕业二十年的学生们集体回校看我,他们中有医生、工程师、企业家,还有坚守在教育一线的同行。大家围坐在一起,回忆着当年的趣事,笑声中饱含着对青春的怀念和对师恩的感激。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塑造,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伟大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十年的人生历程,让我对“奋斗”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奋斗不是一时一地的冲刺,而是持之以恒的坚守。记得九十年代,学校推广多媒体教学,许多老教师望而却步。我主动报名参加培训,白天上课,晚上钻研电脑技术,常常工作到深夜。有人笑我“老骥伏枥”,但我深知,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教育。如今,看着年轻教师们熟练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我由衷地感到欣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十年间,我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前行。感恩党组织的培养,让我从一个普通青年成长为教育战线的骨干;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感恩家人朋友的支持,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温暖和力量。特别是我的妻子,她不仅是我生活的伴侣,更是我事业的同行者。当年我忙于工作,是她默默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退休后,我依然保持着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还加入了老年大学,在老年事业上继续发光发热。有人问我:“都退休了,还这么忙图什么?”我想,这或许就是一种习惯,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就像沙漠中的胡杨林,即使退去绿装,根系依然深深扎在土地里,为后人遮风挡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二零二五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这五十年是个人成长的五十年,更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五十年。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确立,到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从“天问”探火到“嫦娥”揽月,我亲眼见证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奋斗。正如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个人的命运只有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才能绽放最绚丽的光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改。如今,我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要像当年刚踏上乌海这片土地时那样,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因为我知道,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零二五年,这个值得记忆的年份,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我将继续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余热,为培养下一代贡献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实现更加美好的明天。这五十年,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而这之后的日子,我依然要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