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

那厮(纳米斯里)

<p class="ql-block">“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想来多日了,一直未能实现。前天(10号)下午到附近有事,顺路就来了。</p> <p class="ql-block">外观宏大气派,和国博首博一个级别,安检一样严格。</p> <p class="ql-block">内部宽敞豪华。大厅内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巨大的雕漆屏风。</p> <p class="ql-block">豪华的吊灯。</p> <p class="ql-block">“志合越山海”巨幅壁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出自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博喻》。原句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意指志趣相投者即使相隔山海也不觉遥远,理念相悖者纵然近在咫尺亦难亲近,该谚语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如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阐述国际合作理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源自网络)第一次听说这个谚语,旅游长知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凤首箜篌因琴首雕刻凤首而得名,缅甸称桑柯,清代又名总稿机,音色柔润雅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发源于战国时期,4世纪传入中原,隋唐宫廷盛行,14世纪后本土失传,主要留存于缅甸等东南亚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世纪50年代程砚秋捐赠文物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90年代缅甸音乐家回传演奏技艺,推动礼乐复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源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尼亚塔波拉塔是尼泊尔巴德岗杜巴广场的核心建筑,建于18世纪初(存在1702年与1708年两种记载)。该建筑采用五层砖砌台基结构,塔身高达30米,为尼泊尔境内最高印度教塔庙。五层台座两侧依次排列金刚力士、巨象、狮子、狮鹫及女神五对石雕,象征神力逐级递增。建筑历经1934年地震仍维持主体结构完好,2015年地震前保存完好,檐下108尊吉祥天女木雕及尼瓦尔式多层屋顶为其显著艺术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源自网络,美篇作者改写)</span></p> <p class="ql-block">一只手托起来一个小小的鸽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皮埃尔·高乃依(1606年6月6日~1684年10月1日),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一向被称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源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因纽特人(Inuit)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黄种人族群,主要分布于格陵兰、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和俄罗斯楚科奇半岛,总人口约6万。其自称“因纽特”意为“人类”,拒绝含贬义的“爱斯基摩人”称谓,使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文字,信仰万物有灵、萨满教及部分基督教,传统住房包括雪屋、石屋和半地穴式木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该族群约在4000年前经白令海峡迁徙至美洲,后迁至北极地区。因长期极地生活形成矮壮体型、细长眼睛等适应特征,以捕猎海豹、鲸类及陆生动物为生,使用狗拉雪橇、海豹皮艇等工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现在,部分因纽特人逐渐转向现代生活,使用雪地摩托替代传统工具,并发展旅游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加拿大政府于2025年2月27日为1930-1940年代强制迁移因纽特人至北极无人区事件正式道歉。</span></p><p class="ql-block">(文字源自网络,美篇作者改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婆罗浮屠塔,被誉为“山顶的佛寺”,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寺之一。这座壮观的遗迹与长城、吴哥窟和泰姬陵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位于中爪哇的古老王城日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整座佛寺拥有2672块浮雕,其中1460幅是叙事浮雕,1212幅则是装饰浮雕。从空中俯瞰,它呈现出一座巨大的密宗曼陀罗坛城,象征着佛教的宇宙观和心的本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源自网络,美篇作者改写)</span></p> <p class="ql-block">玻利维亚国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苏哈尔号”帆船是阿曼苏丹国与中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其名称源于阿曼古商埠“苏哈尔”。该船在公元8世纪由阿曼航海家阿布·奥贝德率领,首次完成从阿曼到中国的航行,开启了阿拉伯帝国与大唐王朝的海上贸易通道。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源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就是大家熟知的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方宫”曾是沙特开国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的王宫,始建于1936年,1945年完工,为沙特传统风格建筑,因外形方正,故得名“四方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36年,沙特开国君主阿卜杜勒阿齐兹下令修建这座宫殿,最终在1945年全部建成。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1938年从麦斯马克宫搬到这里居住、办公,一直到逝世。之后,四方宫就不再使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99年,为庆祝沙特阿拉伯王国建国一百周年,沙特政府在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早期宫殿四方宫周围,修建了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历史中心,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由四方宫、国家博物馆、清真寺等六部分组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集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源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玻利维亚国父</p> <p class="ql-block">智慧树”雕塑表现的是孔子和阿里-法拉比两位东方先哲在智慧树下对话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兀鲁伯(Mirzo Ulug`bek,1394年3月22日~1449年10月27日) 帖木尔帝国撒马尔罕统治者,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诗人和哲学家。其名字准确写法应该为乌鲁格别克。讨论为帖木尔之孙,沙哈鲁长子。Mirzo Ulug`bek 是突厥语,Mirzo 突厥语意思是书记、作者的意思,Ulug` 是伟大的意思 , bek 是伯爵,贵族的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源自网络,美篇作者改写)</span></p> <p class="ql-block">【丁丁历险记】小时候就听说过 ,也知道作者是世界闻名的比利时漫画家。就是奇怪这个作品的人物怎么是中国人模样?下面的瓷瓶也是中国元素?网上一查,才知道“蓝莲花”就是写的中国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穆伊斯卡 (Muisca或Chibcha)文明在古老的哥伦比亚兴盛公元600年和到1600年之间。他们的领土包括现在的波哥大及其周边地区,他们作为埃尔多拉多传说的起源而享有持久的声誉。穆伊斯卡人还以其精湛的黄金作品留下了重要的艺术遗产,其中大部分是任何其他美洲文明所不能比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源自网络,美篇作者改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Francisco de Miranda)是委内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先驱,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的领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源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我1988年~1990年在斯里兰卡工作了大约三年,1993年~2002年在纳米比亚断断续续工作了10年(多次去过周边国家)。家里目前还有不少这两个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工艺品。参观看到来自这两个国家和周边国家的礼品倍感亲切。美篇制作,我把它们单列到出来 ,也算我对斯里兰卡纳米比亚及周边国家的一种情怀吧,对年轻时候在这里工作的一种怀念和回忆!</p> <p class="ql-block">纳米比亚彼得石是一种类似猫眼的稀有宝石。</p> <p class="ql-block">下面几张是我国十八大以来的主场外交活动的对外赠礼。件件独具匠心,精美绝伦,尽显大国担当,中华特色。</p> <p class="ql-block">顶层的文创产品和咖啡厅。</p> <p class="ql-block">每一件展品都有着独特的风格,深刻的含义和象征,都留存着我国的对外交往的记忆。每一件展品都是赠送国的一扇窗,可以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看到该国的文化和历史遗存。两个多小时的参观,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新中国外交史和世界地理/世界知识课。回家以后,整理照片做美篇,把不知道不了解的人物地点等知识点,从网上再搜寻阅读一遍,大长知识。既锻炼身体,又益智健脑。真是不虚此行!强烈建议没来过的美友来看看(要来的美友需提前预约,60岁以上可现场预约)。👍🏻🌹🌺</p> <p class="ql-block">两个小时,没有看够,快5点的时候,闭馆广播开始,后面部分只好匆匆掠过。在大门口请一位游客给拍了一张照片,奔八老翁,不堪入目,但这么好的地方,一定打卡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