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船经过长江北岸如盆景般的“石宝寨”(忠县石宝镇),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了,请阅读《长江三峡》。斜对面的南岸,出现了一座繁华的城镇,它就是‘西沱镇’,隶属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br> 这里多说一句,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浦州’(今万州区)领县之西界地置‘南宾县’,为“石柱”建县之始。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因征服临近地方有功,‘马定虎’(东汉马援后裔)受封‘石砫安抚使’,设‘石砫安抚司’管辖“九溪十八峒蛮民”(今土家族等)。作为军、政分立的典型,该县与该司长期并存,并无隶属关系。<br>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撤销‘南宾县’,地域归并管理。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因“改土归流”要求,置‘石砫厅’;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石砫县’;1959年改为现在的名称。<br> 它古称“西界沱”,为“巴州之西界”,因地临回水沱而得名。它“一脚踏三县”(万州区长坪乡),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千年古镇西界沱,万里长江第一街”始于“秦汉”,是“巴盐”古道起点,“川盐销楚”使之成为当时川东南地区的商业重镇。 “唐宋”时,它是“川东、鄂西”边境物资集散地之一。它更盛于“明清”,这里“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郡邑。”整个场镇从江边垂直向上五里,石阶状如云梯,两旁是层层叠叠的吊脚楼。 有专家认为,商业城镇真正起源应在中国的“西沱古镇”。 人们涌向“黄水”避暑“康养”,跳着“舍巴”(摆手舞),唱着《太阳出来喜洋洋》(土家啰儿调)时,别忘了这儿的“天街”。<br><br><br>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23点45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