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开窗花木盛闭户墨缘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为墨缘堂师生书法作品喝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郭长林</p><p class="ql-block"> 府兴巷是鄠邑区由来已久的花卉市场,乃雅好养花种草者养心陶情之所在,南边“丁”字口有个不大的门面,上书“墨缘堂”,时常看见简陋的堂内高朋满座,或挥毫泼墨,或品谈书画,为雅致的花卉小巷添了些许“文气”,也是墨缘堂特别的意境,不禁让人生出“开窗花木盛,闭户墨缘深”的感叹。</p><p class="ql-block"> “墨缘堂”不知不觉十岁了,想出一本师生书法作品集,堂主王党生嘱我写个前言,我既无圭璋之才,又无博达文采,初感惶恐,而后又觉欣然。我觉得撇开职责不说,单凭情分都不可推脱。党生是长安人,小我四岁,却于我亦师亦友。我们相识在30年前,那时我们同在街心花园写春联,初见其书,我已心生仰慕,却仅限于点头示好。我们相熟在10年前,此时党生已“名噪小城”,成为县内仅有的5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之一,而我却原地徘徊,于是时不时揣着自己的习作慕名去墨缘堂请教,从此成了一名“墨缘堂客”。如今堂主嘱我作文,岂有不应之理。</p><p class="ql-block"> 党生是个能耐得住叵烦的人,“墨缘堂”是个能拉扯住人的地方,区书协的牌子就曾挂在这里。这里聚集了诸多书法爱好者,有的已经是相当有实力的省市书协会员、陕西骊山印社社员,他们每周有活动,或开坛论书、或指点临帖、或打磨作品、或示范创作、或相互品评、或访碑游学、或参与志愿服务,总是在互相提高的路上迈着坚实步伐。这次收集的作品,除了省市区书家的祝贺作品外,基本上是墨缘堂师生近期临创的优秀作品。作品根植传统、守正创新、各体兼备,是十年的小结,是国庆的贺礼,是“诗画鄂邑、品质新区”盛开的一朵特别的鲜花。</p><p class="ql-block">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无言的诗歌,无形的舞蹈,无图的绘画,无声的音乐。墨缘堂师生以书法为基点。以传统文化为半径,用诗书画印装点出令人艳羡的艺术殿堂,实属不易。党生十来岁孤身来到县城,靠着“一杆毛笔”生活,买房置业、供孩子上大学,闯出一片天地。成为中书协会员后开始教授学生,进而声名鹊起,远近闻名,人们乘小火车下车的“第一眼”便是他写的“户县站”。由此可见,一个人来到世间,做什么才是对的?恐怕至少要“两有”:有意义、有意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必须对国家、人民、社会、家庭有意义,成为历史车轮的推动者:我们所做的事如果自己觉得有意思,事业与兴趣完美结合,才有可能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以至于延及子孙,绵延不绝。“两有”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 最后,以几句不通格律的诗表达我对墨缘堂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日结墨缘,十年耕砚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法书求古韵,翰札索渊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羲献典刑在,平原骨气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兴来铺素纸,落笔入云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作者系西安市鄠邑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