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科学核心素养 ‍ 共研教学实践策略

汉阳区教学研究中心-信息科技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一二年级科学教材教法培训</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光恰好至,教研正当时。在新课标引领教育教学变革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帮助全区一、二年级科学任课教师精准把握教材编写思路、核心教学目标及实践教学方法,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2025年9月9日,汉阳区2025—2026年度上学期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在墨水湖小学如期开展。</p> <p class="ql-block">  汉阳区的教师们齐聚一堂,怀揣对科学教育的热忱,共同开启这场聚焦素养、深耕实践的教研之旅。</p> 以实践促认知  让孩子与世界温暖相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年级科学课堂,是知识启蒙,更是陪伴孩子第一次真正“看见”世界的温暖旅程。墨水湖小学杨倩老师围绕《周围的植物》和《我们自己》两大单元,从目标定位到课堂实践,展开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教学解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倩老师分单元解读一上科学教材教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周围的植物》单元——从“认识”到“珍爱”:孩子们将通过多感官观察、亲手种植、户外探索,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与生命规律。单元以“做中学”为主线,融合科学、艺术、生命教育:画植物不重“像不像”而重“画特征”,种绿豆对比环境的影响,做“校园植物侦探”学会记录与提问……让孩子在体验中建构科学观念,萌生保护自然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我们自己》单元——从“认识身体”到“关注成长”:从感官游戏到“时间胶囊”,从发现生长到健康生活,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识身体结构,在记录中理解成长意义。尤其“时间胶囊”一课,融合测量、记录、梦想书写,将科学、德育、情感教育融为一体,在孩子心中种下“珍爱生命、敬畏时间”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老师还强调:教师应亲身示范、细化步骤、善用支架;用“问题收集箱”接纳孩子好奇心;用“班级成长箱”保存时间胶囊;用“植物勋章”激励探索热情。强调户外观察与记录,培养科学习惯与责任感。用好单元小结和自主评价,助力知识结构化与素养内化。</p> 情境·项目双线融合  整体·局部认知协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迎来全新升级!墨水湖小学邱郁老师带来深度解析:新教材以“大单元、真情境、跨学科”为核心,将工程实践、生命教育、宇宙探索融为一体,引导孩子像“小小工程师”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观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邱郁老师分单元对二上教材教法这样解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造房子》单元——小学首个工程与技术主题:孩子们将从认识材料起步,经历“设计→制作→测试→改进”完整项目流程,亲手搭建创意小房子。教学中强调真实体验:教师亲身示范、小组合作建造、班级展示评价,让孩子在动手中理解材料特性、结构功能与工程思维,经历完成工程流程后形成自己见解与认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地球家园》单元——从身边校园到日月星辰:从校园一角到遥远月球,从天气变化到四季更迭,孩子们将通过观察笔记、户外探索、持续记录,建立地球系统的整体认知。单元注重实证与辩证思维,引导孩子发现自然关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邱老师以《船的研究》单元为例,展示了学生工程实践的全过程,为《造房子》单元教学实践提供了思路。同时还提出了以下建议:教师应先经历造房子的全过程,才能更好引导;用好“班级评价表”保持动力;提前下发材料准备要求;户外课需精细组织,安全优先。</p> 聚焦观察教学  探讨实践新思路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邱老师与杨老师的精彩分享后,参与教师对自身教学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随后,朱老师带领全体教师围绕《校园里的植物》一课展开深入探讨。期间,杨雨钦老师结合课程观察环节分享了实践思路,她提出两点核心建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课前需提前设计清晰的观察路线与具体内容,且内容选择应聚焦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以提升观察效率与针对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观察记录环节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设计适配的记录表,助力学生更好地完成观察与记录任务。</p> 构建科学探究闭环  培育思维持续发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汉阳区科学教研员朱嘉卉老师围绕小学低段科学思维培养展开深入探讨,提出八大核心策略,为低段科学教学指明清晰方向。其中,科学探究闭环的构建是教学关键:从引导学生提出可验证的猜想入手,指导其设计对比实验、规范记录实验数据,再通过分析数据验证假设并形成结论,让学生完整经历“假设—实验—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全流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老师在分享中还着重强调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其一,需秉持认真扎实的教学态度,对自我教学能力提出高标准要求,在备课环节融入深度思考与个性化设计,避免教学内容的同质化;其二,倡导教师做教学“有心人”,及时收集课堂教学中的资料、照片等过程性素材,为后续开展深层次教学研究积累实证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朱老师明确科学教学的核心在于实证与逻辑,并指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思维,尤其要着力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她提出,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作为小学低段科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新突破口,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同行。每一次研讨,不只是经验的交换,更是信念的传递。愿我们继续以童心解读科学,用专业守护成长,在教研路上——共思、共行、共成长。</p>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 陈帅</p><p class="ql-block">摄影: 罗庆亮</p><p class="ql-block">初审:陈丽 项雯</p><p class="ql-block">终审:朱嘉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