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雨淅淅沥沥,为课堂添了几分温柔。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奇妙世界——一首藏着自然秘密的科普儿歌,让雨天里的学习时光,也变得鲜活又有趣。</p> 一、儿歌藏智慧:细品植物妈妈“育儿经” <p class="ql-block"> 《植物妈妈有办法》用童趣的语言,悄悄揭开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小秘密:蒲公英妈妈准备了“白色小伞”,让孩子乘着风纷纷出发;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了“带刺铠甲”,粘在动物身上去远方;豌豆妈妈更有趣,晒着太阳把豆荚炸开,让孩子蹦着跳着离开家。</p> <p class="ql-block"> 这样有趣的课文一定得好好读一读,朗读时提醒孩子:要用活泼又好奇的语气,像给小伙伴讲悄悄话一样,把植物妈妈的“好办法”说出来,让儿歌里的探索感,伴着雨声慢慢发芽。</p> 二、课后巧创编:争做生活里的有心人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孩子们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我们设计了四层递进的课后任务,<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读诗到“创诗”,把自然装进作品里,一</span>步一步解锁更多乐趣:</p><p class="ql-block"> 1. 课文梳理:先跟着课文填空,把蒲公英靠风、苍耳靠动物、豌豆靠弹射的方法记牢,打好知识基础;</p><p class="ql-block"> 2. 拓展探究:鼓励孩子们回家请教爸爸妈妈,找找柳树(靠风飘絮)、椰子(靠水漂流)、睡莲(靠水流传播)等的传播方式,把课堂知识延伸到更广阔的自然;</p><p class="ql-block"> 3. 仿写童诗: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仿照课文格式写小诗,还要用上“拟人”手法——就像把种子说成“孩子”,让文字满是童真;</p><p class="ql-block"> 4. 图文结合:写完诗后画一幅小插图,把“种子旅行”的画面画出来,让文字和图画一起讲故事。</p> 三、稚笔绘自然:读秋雨里“自然小童诗” <p class="ql-block"> 儿歌里藏着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插图里满是灵动的细节——看着这些“诗+画”作品,就像翻开了一本秋雨里的“自然小童诗”,既暖又治愈。</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有的写樱桃妈妈,说“给孩子穿上鲜艳的衣裳,鸟儿带她去天涯海角闯荡””;有的写椰子妈妈,说“送给孩子一艘小船,让孩子们坐着小船去生根发芽”;还有的写“板栗妈妈最仔细,人们噼里啪啦打下来,他们就四海为家”......</p> <p class="ql-block"> 雨天读童诗,探索植物的小秘密,再看孩子们用文字和画笔记录发现——这大概就是学习最美好的样子:带着好奇走进自然,再用创作把美好装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