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上海艺术大展(2)

晓鸥

<p class="ql-block">神话</p><p class="ql-block">作者:连德理</p><p class="ql-block">连德理的《神话》是一件以电影《神话》中玉漱公主为原型创作的德化白瓷雕塑作品,于2023年8月至11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引发广泛关注。这件作品耗时半年完成,运用了连德理自主研发的“高韧薄胎瓷衣技艺”,将瓷衣厚度控制在0.2毫米,呈现出薄如蝉翼、飘逸如风的视觉效果,远看似纱,近看为瓷,堪称德化白瓷工艺的突破。</p> <p class="ql-block">雀羽生辉(德化白瓷孔雀摆件)</p><p class="ql-block">作品以开屏孔雀为型,采用德化极品高白瓷精塑。雀身羽片层叠分明,运用“捏塑镂雕”绝技展现细如发丝的翎毛纹理,釉面流动着珍珠般的光泽。孔雀昂首展翅,尾羽呈360度放射状,每片尾翎末端镶嵌24K金箔点缀,在光线下璀璨生辉,将白瓷的素雅与孔雀的华贵完美融合,寓意吉祥富贵。</p> <p class="ql-block">山鬼</p><p class="ql-block">作者:詹贻海</p><p class="ql-block">作品采用德化优质高白瓷土的材质来表现山鬼美丽诱人的身材,采用女人人体的瓷塑技法,沿用传统线条来表现山鬼的曲线美,再用手工瓷花围身,更能体现她浑身赤裸穿过百兽簇拥的林莽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花语·云裳(德化白瓷花卉雕塑)</p><p class="ql-block">作品以绽放的牡丹为形,采用德化特有的“蝉翼白”瓷土塑造。花瓣薄如蝉翼却层次分明,通过独创的“釉下堆雕”技法呈现花朵的饱满立体感。花蕊点缀24K本金,与莹润的瓷质形成华美对比。整体造型似云朵般轻盈飘逸,既展现德化白瓷“透光见影”的绝技,又传递“花开富贵”的美好寓意,堪称当代瓷艺与自然美学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孕律</p><p class="ql-block">作者:王代丁</p><p class="ql-block">作品是以女性怀孕作为题材,运用德化特有的技法来描述。在不同的场景有着不同的生命孕育。生命是一场爱的延续,怀孕生产是人生魔法。让少女变妈妈,让脆弱变伟大。从怀孕那一刻起,她从一朵鲜花变成一块土地,因为她要成为孩子的大地。生命孕育的过程,既美好,又充满挑战,致敬每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七彩闽南</p><p class="ql-block">作者:张旖娴</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最早的海洋文化承载地一中国泉州,曾是世界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千帆云集,商贾如织。生活在泉州港的蟳埔女,是福建著名的“三大渔女”之一。她们常年浸沐着温暖的亚热带海风,辛勤劳动和海的哺育,以及特有的服装的美丽的“髻花围”头饰,使其身姿曼妙,气质爽朗阳光,她们是中国闽南的“缪斯”。蟳埔女有别于汉族妇女的独特“髻花围”头饰,据考证是遗留了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遗留下来的阿拉伯女性装扮。环状各色鲜花在乌黑亮丽的发间,格外鲜艳靓丽,是中国不可多得的海洋文化遗迹。</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变迁,蟳埔的传统风情头饰、服饰艺术有渐渐消失的趋势。作为宝贵的历史遗存和多彩的文化载体,展示闽南独特的蟳埔女的风姿,热爱海洋文化,雕塑“七彩闽南”创作是一次深度的艺术探索。作品选取蟳埔少女形象,采用德化白瓷材料,用略微前倾的半身像,微闭的双眼,糅合德化的捏花技艺,试图在具象中抽取出丰富的意向内涵,营造一种“如沐春风”的气氛,霎时让人感觉头上盛开的花朵“七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巾帼英雄一一穆桂英</p><p class="ql-block">作者:连德理</p><p class="ql-block">作品以家喻户晓的北宋女将穆桂英为原型,将传统戏曲文化与当代陶瓷雕塑语言深度结合,展现了德化白瓷工艺的极致表现力与文化传承的创新活力。</p> <p class="ql-block">天女散花</p><p class="ql-block">作者:许瑞峰</p><p class="ql-block">作品不仅继承明代何朝宗为代表的德化瓷塑技艺又融入许氏家传“山湖祖”精雕细刻的创作手法,艺术风格鲜明。美丽圣洁的天女,带着吉祥美好的祝福,来到大千世界,把五彩缤纷的花雨,洒向人间,S型的构图,随风飞舞的飘带的映衬,体现出敦厚雍容的东方美女特有的韵致与情调,使女性的形体美与细节的空灵感融为一体,从而使人感到神朗气清、韵律畅扬,醇美的气息扑面而来,最终实现自我对某种气息的酝酿和捕捉,以此打动人、感染人。</p> <p class="ql-block">花旦</p><p class="ql-block">作者:史俊贤</p><p class="ql-block">京剧是中国“四大国粹”之一;作品主要塑造京剧旦角中的“花旦”形象。造型上综合融汇传统戏曲中“花旦”的服饰、身韵与形态;且采用“简洁点睛”手法,让雕像在外型上形成一个“对偶并列”的关系,使其具有古典的形式美感,也就是在稳定中有着人体平衡的变化美感,又能够表现出现代艺术的形式美感,让观众在欣赏时,从印象中自然呈现一位活灵活现旦角人物的曼妙的身姿与神韵。</p> <p class="ql-block">行吟者</p><p class="ql-block">作者:王代丁</p><p class="ql-block">智者行吟于天地间,饱览山水圣迹,胸怀千壑,聆听百鸟啼唱,面对飞云叠瀑、千仞悬崖、空谷回音,任幻象生灭、四野空寂,乃至鬼魅迷惑、 尔虞我诈,智者仍信步自若、处变不惊,时刻保持谦逊礼让、淡泊名利的超世俗情操。智慧之人无不以平淡心来洞悉一切,睿智地追求境界高尚的情操。而一个人拥有了高尚情操,就能拥有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进取的人生态度。</p> <p class="ql-block">唐韵(德化白瓷仕女雕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以盛唐仕女为题材,采用德化经典“象牙白”瓷土塑就。人物体态丰腴优雅,广袖长裙层叠垂落,通过独创的“流纱刻”技法呈现丝绸般的流动质感。发髻簪花细节精微,釉面温润如凝脂,完美再现唐代“以肥为美”的审美风尚。仕女执扇回首的慵懒姿态,将盛唐的气度风华凝驻于瓷韵之中,展现德化瓷塑对历史文化的传神表达。</p> <p class="ql-block">神马三国系列之马超</p><p class="ql-block">作者:郑清海</p><p class="ql-block">作品以三国五虎将为题,歌颂五虎将一身是胆,忠心耿耿,英勇无双。</p> <p class="ql-block">神马三国系列之马超</p><p class="ql-block">作者:郑清海</p><p class="ql-block">作品以三国五虎将为题,歌颂五虎将一身是胆,忠心耿耿,英勇无双。</p> <p class="ql-block">昭君出塞</p><p class="ql-block">作者:李甲栈</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本身虽然没有施釉,但优质的瓷泥、高超的雕塑技艺、精准的火侯仍将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昭君面容清丽,双眼炯炯有神,嘴角微微含笑,尽显温柔善良,令观者感同身受。漫天飞雪,昭君身着绒衣,手抱琵琶,头巾和衣襟的纹路分明、精细,随风飘扬。骆驼的雕琢也细致入微,每根毛发都清晰可见,呈现出骆驼的真实纹理和层次。细节的描绘准确、使整个作品充满活力和艺术魅力,为观者带来视觉享受和情感共鸣。</p> <p class="ql-block">朱熹</p><p class="ql-block">作者:郑志德</p><p class="ql-block">作品以白瓷的细腻表现和泥性自然呈现的手法,表现朱熹为选址创立书院而奔波穿行于山林之间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那一只著名的鸟一号</p><p class="ql-block">作者:苏献忠</p><p class="ql-block">不羁的眼神、桀骜的嘴巴、退化的翅膀、臃肿的肚子以及脚底下扭曲的欲望。在我看来都是对“贪嗔痴”的具象刻画。</p><p class="ql-block">艺术反映现实但高于现实,艺术作品的核心是人。对人的剖析、对人性的批判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这种批判包含着倡导,也包含着艺术的独立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