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怀念母亲

美友15150150

<p class="ql-block"> 《教师节•怀念母亲》</p><p class="ql-block"> 翻过日历牌,又见教师节。这是新中国的第41个教师节了。这是个值得纪念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自休闲以来,每逢这一天,我的心情总是难以平静,以至往事联翩。这是因为在我的生命长河内存里,“教师”和“母亲”这两个名词是紧密相连的,并且永久不会忘却。其缘由:我的母亲曾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p><p class="ql-block"> 在早期童年时代,我仰慕当老师的母亲和羡慕当老师的人。每当母亲牵着我走在街上,总是见到路人主动热情地向母亲问好。那一声声 “老师好” 听着真亲切,刹那时,我也有过何时能品尝一次当老师那种被人敬重的芝味,现在回想起来童年的那份儿天真,仍然觉得十分愉悦。</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河北省张北师范学校的毕业生。19岁毕业后分配在县城里的一所完全小学任教,兢兢业业,桃李芬芳,直到退休。退休时所在的小学叫做平安小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高个子。“大个子王老师” 名号比较出名。母亲上中学时,是校篮球队的中锋队员。这是我在该校上初中时,听学校后勤处的一位王老校工讲的,他说女篮队员中你母亲球打的好,大家都爱看女篮球赛,女篮队是学校的一张名片。后来听母亲说,学校很照顾女篮球队员,打饭时可以多领一个大馒头。母亲说,那会儿体能消耗大,老觉得是饿,她一顿能吃四个大馒头。呵,那馒头可是半斤面一个啊!(母亲个子高站在后排右一)</p> <p class="ql-block">  60年代中期,塞外坝上的冬天是寒风刺骨,冷得直接,冷得纯粹。作为小学老师,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白雪皑皑,母亲清早上班总是走的很早很早,出家门时姥姥会嘱咐带好手电筒。那时,我们还不到上学年龄,所以在每天早晨醒来和晚上睡觉时,我和姐姐妹妹都见不到母亲的身影。我们想母亲,就是早晨睁眼后赶快翻看各自的枕头边,去拿母亲惯列地放在我们枕头下的糖块儿,我们手攥着糖块儿,开心地念着妈妈。那枕头边的糖块儿呵,真比现在超市里的蜂蜜都要甜。</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住家距离学校较远,那时县城里的路是夏天坑洼交错,冬日车辙不平,走起路来格外费劲。尤其是冬天,那白毛乎乎扑面而来,看不清路不留心崴脚是常态。这种环境下,凡进冬日里,母亲总是要披星戴月地赶到学校,掏炉子、砸炭块和倒炉灰,早早地把教室里的炉火生得旺旺的,生怕她的学生们受到一点儿冷冻。我们每每看到她脚上的棉布鞋总是灰土色的,妹妹总是要把母亲的布鞋刷回原色。</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我和姐姐妹妹围在小炕桌边,望着15W电灯泡里的红丝一闪一闪的节拍,等着母亲早点回来。然而,我总是熬不到母亲回来就困得倒头睡了。只有星期天早晨醒来后,我才会看到母亲披着衣服俯在桌边学习的样子。看到桌上的煤油灯罩已被熏的黑黑的,就知道母亲晚上又睡得很晚,起的较早。小方桌上的大布书包鼓鼓的像个大魔方,不仅是装着比课本还厚的作业本,还装着满满地对教育事业废寝忘食的责任,装着满满的对学生春风雨润万物一样的炽愛。</p> 母亲的读书笔记本 <p class="ql-block">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居民用电是受限的,不仅限灯泡数和灯瓦数,还要在灯口处贴个封条,每天晚上11点,发电厂准时停电,所以,母亲回家备课就与煤油灯结下了友谊。擦煤油灯罩和添煤油成了我和姐姐妹妹轮流要做好的事情,擦灯罩姐姐得到母亲的表扬是最多的。1965年,北方的沙尘暴非常凶猛,常常刮的昏天黑地,天空中大毛毡等物飞舞算是个景观。那个年段儿的我,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孩儿,母亲怕我大风天仍乱跑,从此,她干脆下午上午班时就拉着我到学校看着。在百货公司母亲给我买了一副空军防风眼镜,这是我保证不乱跑的奖品。接着我自然成了一年级班不够入学年龄的插班生。对我来说,教师子弟不用交学费,上学是迟与早没关系。我们上中学也不交学费,都是沾了母亲人民老师的光。母亲工作忙,是她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她的学生身上,但凡有一个学生功课落下或没学懂,母亲都要在放学后为他们耐心补习,直至完全弄懂她才下班,因此,母亲也从来没有时间能辅导我们的学习。由于母亲工作的忙,早早地锻炼了我们这些 “小大人” 的健康成长,我们从小就学会了家务事项,母亲给了我们无比信任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进入新世纪后的次年,因工作需要,我来到地区所在地的分行工作。不久,父母大人也迁来同我们一起幸福生活。在新的生活环境里, 母亲认识的人比我多,令我欣慰,让我感到不寂寞。母亲善谈记性好。 记得在公园里曾遇到过几位耄耋老人,他们亲切地与母亲交谈,母亲都能记起他们的名字等。老人们对我说:“你母亲是我们的老师啊,她教会了我们识字,”我惊讶。原来他们是母亲参加工作不久后教过的扫盲班工人阶级。这就不惊讶他们师生之间年龄相差20多岁了。真为母亲享有老师职业的称呼而骄傲。</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我女儿的启蒙老师,女儿刚刚会说话,母亲就抱着她对着中国地图教她学记省会名字。一问一答,准确无误。还教会她许多唐宋诗词、儿歌等,这对女儿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传承优良家风立下了功劳。在我工作上遇到难题时,母亲总要亲切过问,鼓励要把工作做好。这也是我事业成功的动力。母亲是在第31个教师节以后的一个厚雪天离开我们的。我们怀念母亲,她的音容笑貌长存。我们永远铭记母亲赐于我们的愛。 </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特别敬录赵朴初先生写给教师的《金缕曲》,以示对教师和母亲的崇高敬意。祝所有教育工作者健康快乐!</p><p class="ql-block"> 《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 赵朴初</p><p class="ql-block"> 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伦比。</p><p class="ql-block"> 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p> <p class="ql-block">母亲与同事们合影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