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40326</b></p><p class="ql-block"> 昨天游毕湄洲岛,计划中的下一站是台州府城。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行程,由湄洲岛出发,沿海岸线一路向北,出福建入浙江,到台州府城有600多公里,行车七个半小时左右。我打算一气呵成,直抵目的地,妻子担我心长途行车太疲劳,坚持不要超过400公里。最终达成妥协,当天先到乐清县城,也就480公里,行车五个小时左右。还是妻子英明,行程控制恰到好处,不紧不慢,行车逍遥。到了乐清市区,天光尚早,找店落脚后,妻子先去超市采购,准备第二天的饭菜。</p> <p class="ql-block"> 今天懒了个床,又吃了个饱饭,出发已近9点。乐清到台州府城,也就120公里,从容行驶一个多小时即到。台州府城并不在现在的台州市区,而是在其西南近50公里处的临海市。临海市现在是台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临海一直是台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了1994年,据说是为了便于发展经济,把台州市政府迁往东南更靠海的椒江区了。临海人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觉得移了台州文脉,劳民伤财,得不偿失。</p><p class="ql-block"> 这也怪不得临海人有此想法,因为自唐代以来,无论是州府、郡治、道署,还是新中国之后的专署,都设在临海。</p> <p class="ql-block"> 10:20车抵临海,我们直奔台州府城而去。现在的台州府城就是临海古城,上千年的经营积累,历史悠久,人文深厚,古风悠然。</p><p class="ql-block"> 为了寻找合适的停车点,我们先在府城外围绕行了一会,行至江滨西路,西侧是滔滔的灵江,东面是迤逦的城墙,北望固山耸峙,南眺巾山横陈,俨然雄关要塞气象。相传府城最早是东晋太守辛景为抵御孙恩农民军而筑,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现存的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的面积为3.12平方公里,由台州府城墙、紫阳古街、东湖、巾山等景点组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昨晚粗略做了点功课,圈定了3处必去之地。府城中有两条古街,紫阳街纵贯南北,西门街横穿东西,必须去逛一逛;台州古城墙是有名的“江南长城”,自然要去登一登;城南巾山的龙兴寺也算一处古刹,到了何不去一瞻。</p> <p class="ql-block"> 先去古城热闹的街区逛逛。我们在西门外寻得一处停车场,由此入城即到了西门历史街区。3月份是旅游淡季,古城中人不多,我们得以从容漫步,自在行走。西门街全长约630米,但你可别因此而小瞧它,沿街商铺林立,旗幌招展,保留了古城的传统商业和市井文化特色,你能由此感到浓浓的烟火气息。我们由西往东还没走几步,一座状元第出现在眼前。这原是明代状元秦鸣雷的宅邸,现已转型为沉浸式剧场,让游客体验状元文化与历史故事。才行不远,到了一处大院“迎春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可比状元家阔气多了。</span>这最初的明代寺院,后曾作为风月场所、粮库、敬老院等,现改造为精品民宿。</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已到了西门街与紫阳街的交汇处,于是东西行改成了南北游。这紫阳街之名缘于张伯端,这位南道教的创派宗师号“紫阳真人”。这条被称为临海第一古街除了常见的古建筑外,最大的特色是,三五步便是一座“坊”——其实就是一道券门墙,迎仙门、奉仙门、五凤坊、悟真坊,仙气道韵;清河坊、顺政坊,永靖坊,海晏河清。这些结构不仅展现了古街的建筑美感,也反映着官民祈盼平安的愿望,还具备了防火墙了的功能。漫步在紫阳古街,感受着历史与现实交融,抬头是历史的沧桑感,低头则是生活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街中有不少服务人员,从古典衣着上你一眼就能认出,他们对外地游客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热情周到,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 紫阳街的最南端,与赤城路相交。我们顺势拐入后,眼前的情景让我们恍觉误入仙境:一眼望去,花团锦簇,如云似霞,满目全是盛开的樱花。白花如雪却有粉色隐现,定睛细看,花瓣重重形如白蝶之翅,花蕊丝丝如蝶之红须。樱花夹道铺展开去,花的尽头是一座与天相连的山。极目而视,赤城路就是无尽花廊,店铺民舍全掩映在这花廊中,热闹繁华尽融在花的温柔烟云里;回望东南,花树之上,青山滴翠,佛塔擎空,妩媚中又有了雄武气象;最开心的是游人,个个都成了“花痴”,徜徉在这花的世界里,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心中只有云蒸霞蔚的樱花了。台州府城中的樱花,此刻正值盛期,纯洁干净,蓬蓬勃勃,触景生情的是生命的绽放,爱情的热烈,希望的召唤。如今谈起樱花,似乎以日本为最。中学课本中曾有冰心的《樱花赞》,写的就是日本的樱花。其实,野生的樱在数百万年前诞生于喜马拉雅地区,之后向北温带其他地区扩散。晋朝时,中国宫廷中已有樱花树栽植。至唐朝种植更为普遍,从宫苑廊庑到民舍田间,处处可见樱花绰约风姿,文人雅士也把樱花作为吟咏对象。白居易以樱颂春光“蔼蔼美周宅,樱繁春日斜”;元稹以樱寄友情“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宋人方岳以樱喻理趣“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唐朝时樱花传入日本,成了日本国花之尊的同时,也赋予了盛衰转瞬、美凋物哀的意蕴。台州地区早在汉朝就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管辖体系,自唐开始设府建治,这樱花也许从那时候就已经在此落地生根了吧。</p> <p class="ql-block"> 樱花一直烂漫至巾山之麓,一座古刹在此静峙了上千年。这座龙兴寺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鉴真和尚第四次东渡日本,曾住锡于此。唐代日僧最澄在龙兴寺研教学法,并受菩萨戒,返回日本后创立了日本佛学界最早的门派——天台宗,并获天皇敕封,成为日本的第一个佛教门派。</p> <p class="ql-block"> 除了龙兴寺外,巾山上还有个“一山存四塔”的奇景:千佛塔镶嵌千尊佛像,南山殿塔纪念抗敌英雄,大、小文峰塔象征文运昌隆。四座千年古塔,不仅是建筑瑰宝,更是古城的精神图腾,在暮色中诉说着信仰、勇气与智慧的永恒故事。</p> <p class="ql-block"> 台州府城的城墙气象恢弘,素负盛名,被誉为“江南长城”。我来台州府城,不仅要一睹其雄姿,更要去这“长城”走一走,看一看它的沧桑,听一听它的故事。下篇再见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