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成都,我曾数次往返,每次皆不免俗地重游几处胜地。春熙路、杜甫草堂、武侯祠、宽窄巷子、都江堰,名字早已烂熟,而每次踏足,却又仿佛初次相识,颇有些旧友新晤的意味。</p> <p class="ql-block"> 春熙路上,人潮如织。摩登少女挽臂笑语,店铺霓虹闪烁不定,竟是一副活色生香的都市画图。我每每立于此处,看那行人往来,倒也不觉拥挤之苦,反倒自其中窥见了成都的包容。此地不排斥时髦,亦不鄙弃传统,二者交融,竟无半点勉强。路边小摊卖糖画的老者,手法娴熟,糖丝在他手中化作飞禽走兽,围观者啧啧称奇,而十步之外的奢侈品店内,亦是人头攒动。成都之“慢”,未必是行动之迟缓,实是心境之宽裕。</p> <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又是一番气象。竹影婆娑,溪水潺湲,纵然游人如织,此处却自有一番清静。我每至草堂,必立于茅屋前,遥想当年杜子美潦倒于此,却写出“窗含西岭千秋雪”之句,不由感慨文人命运多舛,而文章自千古。现今的草堂修葺整齐,花木扶疏,已非当年荒凉景象,然诗圣忧国忧民之气,似乎仍萦绕于竹林幽径之间,教人不得不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武侯祠与草堂相距不远,气象却大不相同。红墙环抱,古柏参天,一派庄严肃穆。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塑像前,总不缺驻足瞻仰之人。我见一老者携幼童,细细讲解诸葛丞相的事迹,孩童睁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头。历史之于成都,不是压在箱底的旧物,而是流淌在街谈巷议中的活水。蜀汉英雄早已作古,而他们的故事,却在茶馆酒肆间,被一代代人传颂下去。</p> <p class="ql-block"> 宽窄巷子最是奇妙。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青砖黛瓦,朱门雕窗,明明是新修如旧,却无突兀之感。游人在此拍照购物,坐在露天咖啡馆闲谈,竟与这古色古香的环境相得益彰。我偏爱窄巷子一隅的茶馆,竹椅木桌,盖碗茶香,看茶叶在杯中舒展,时间仿佛也慢了下来。隔壁桌的老人们打着长牌,时而争辩,时而大笑,完全无视游客的好奇目光。成都人的闲适,不是表演给外人看的,而是骨子里的从容。</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稍远,每次前往,却总觉值得。站在宝瓶口,看岷江水被一分为二,奔流不息,李冰父子的智慧令人叹服。两千余年的工程,至今仍在惠泽成都平原,这不仅是技术的奇迹,更是人文精神的延续。我常想,成都人之所以能不疾不徐,或许正因他们深知,自有滔滔江水滋养着这片土地,何必匆忙?</p> <p class="ql-block"> 至于成都小吃,早已名声在外。麻辣鲜香,不一而足。我尤喜街头巷尾的小摊,夫妻肺片、龙抄手、钟水饺、担担面,每样尝来,皆有其妙。美食之于成都,不是奢侈享受,而是日常必需。成都人对待吃的态度,郑重而不拘谨,创新而不忘本,恰如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 数次游览成都,我渐次明白,成都之“慢”,实是一种生活哲学。它不是懒散,而是懂得在快慢之间找到平衡;不是保守,而是知道何为值得坚守的传统。在这座城市,现代与传统并存,繁忙与闲适共生,看似矛盾,却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 在成都,还有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那就是成飞。看着93大阅兵空中梯队飞过,2013年10月底参观成飞的情景历历在目。当踏入成飞大门,澎湃之情油然而生。一架架战鹰列阵,凝聚着几代航空人的智慧与坚守,见证着中国航空工业从筚路蓝缕到展翼寰宇的壮阔征程。这里不仅是国之重器的摇篮,更是民族脊梁的熔铸之地。愿以吾辈之奋斗,共护祖国蓝天不再寂寞,佑我神州大地永享安宁!致敬每一位托举战鹰翱翔的航天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