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建于元代,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有三进院落,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祭孔的重要场所。入口首先看到大成门和先师孔子行教像。<br> 碑林,共198通,其中有元代3通、明代77通、清代118通。 御制太学碑。 “大成门”丹陛石 院落古树很多。 这里的建筑非常漂亮,不少规格堪比故宫,非常值得一逛可以静静且不累的欣赏。 燎炉是祭祀焚烧供品的地方。 御制仲丁诣祭文庙诗碑,雍正六年(1728年)皇帝亲临孔庙祭孔。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场景,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景区不是很大,却饱含了浓郁的文化气息,疏离于闹市的喧嚣中很适合静坐与冥想。 孔门弟子牌位。 国子监是自隋以后中国官方最高学府,历代王朝都在都城建有国子监。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明初毁弃,改建北平府学,成为北京地区的最高学府,永乐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后,改北平府学为北京国子监,同时保留南京国子监。由于元末明初的战乱,现在北京国子监内的元代建筑遗存极少,绝大部分建筑为明清所建。 孔庙和国子监是相通的,猜想古代的学子们应该是一边祭拜一边求学吧。现在的国子监虽然不具有教学功能了,但还是会透露出浓浓的学术气息。北京的国子监和孔庙都是在元朝大德年间始建,国子监1287年,孔庙1302年。现在也是合在一起管理的,称为“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