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教会我们……

且让

节日的好处除了仪式感,还有变相的提醒。<br>正如春节提醒我们回家,暑假提醒我们旅游,父亲节、母亲节、儿童节提醒我们掏腰包,护士节、教师节提醒我们心存感恩。<br><br><b>“学高为师、身正为范”。</b><br><br>曾几何时,师范院校因学费低、包分配而广受欢迎,直至今日,依然有许多家长愿意孩子走“师资定向委培”,除了就业现实需要,说明老师在大家心目中还是有份量和受尊重的。<br><br> 多年前,市公司请了全国闻名的大咖来讲课,整堂课我只记得一句话,且因这句话觉得这专家很接地气,他说:<br><br>“我来扬州肯定是有收获的,美食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你们也一定是有收获的……”<br><br>倒不谦虚,台下屏气听讲。<br><br>“要么就是收获了我的理念和观点,要么就是收获了切身感受——‘全国知名的法学家不过如此’。”<br><br>哈哈,那场讲座,两者兼而有之。<br><br>却也教会了我们一个认识世界的方法:<br><b>三人行,必有我师?<br>万事万物皆可为我师。</b><br><div><br></div> <b>安静是美德,寂寞方长久。</b><br><br>鲜花固然绚烂,人们更喜欢植物。净化空气,无需太多打理。等你养成了习惯,吊兰、米兰、绿萝、幸福树……家里或办公室的角落,它安静地守候。<br><br>走进植物园区或景区,梧桐、意杨、银杏,若再能排成队列就更美了,来到南方,简直是榕树的天下,粗壮的树干、婆娑的气根,树下打牌下棋的老人,一派其乐融融。<br><br>朋友、家人亦如是,最受欢迎的是插科打诨、满屋生辉的“社牛”?不见得。可能最受欢迎的反而是默默干活、不计较不出声的那一个。<br><br>或者,更厉害的是,该说的时候,上得厅堂,无需多说的时候,下得厨房。<br><br>那些古树名木,都像睿智老者,撑足了气场,只凭伫立,迎送寒来暑往。<br><div><br></div> <b>材有百用,无用之用仍可大用。</b><br><br>曾有前同事毕业于名校经济法系,提及基层多年工作经历,他笑谈他妈妈对他的评价:“料是块料,烧火嫌长,顶门嫌短。”<br><br>经济高速发展的许多年,我们习惯了“有没有用、有多大用、赚不赚钱、赚多少钱”的评价模式。<br><br>现在知道了,养娃,有的上交国家,有的上交丈母娘,还有的也都是亲娃,承欢膝下。<br><br>所以,各有各活法,各有各用。栋梁之材顶门立户、河边垂柳平添生机,只要不坏空了心,都是好料。<br><div><br></div> <b>一方水土一方树。</b><br><br>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植物物种的变化会给人最深的感受。<br><br>我们天天在水资源丰沛的长江边没有切身感受,西部地区的同事来交流,常常赞不绝口的是我们眼里普普通通的航拍图。<br><br>绿树成荫、建筑井然有序,四时花草,空气自带芬芳。<br>植物和人一样,只有适宜的环境才能茁壮成长,也说明,只有特定的水土,才能长好特定的植物。<br><br>长白山的白桦,喀什的胡杨,茂名的荔枝、黄皮、龙眼,泰兴的银杏……千百年的现实展示了物种与环境最佳的和谐。<br><br>人也是这样,各有特色,你要处好一个人,难度也如养好一棵树。既要熟悉习性,还要投其所好;既要养分充足,更要给自由空间。你要说服一个人,就相当于让一棵树开花,你是谁?有多少份量?有多少影响力?<br><br><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孟子在《公孙丑下》中提出的核心政治理念,“道”真是奥妙无穷。</b><br> (树冠羞避) <b>距离产生美。</b><br><br>树冠羞避(Crown Shyness),也叫“树冠间隙”,是一种自然现象:部分树种的树冠在生长过程中,会主动与相邻树木的树冠保持一定距离,形成一道清晰、甚至如同人工修剪的“空隙”,从空中俯瞰,树冠之间仿佛互不触碰,呈现出“礼让”的状态。<br><br>树冠羞避带来的启示,“距离”是共生的智慧:树木通过保持适当间隙,既避免了相互竞争的损耗,又能让整体森林获得更均匀的光照,实现“个体存活”与“群体共生”的平衡。这启示我们在人际关系中, “克制”是更高级的生长。<br><br>对应到个人成长中,不盲目追求“越多越好”,学会聚焦核心、适度取舍,才能避免精力分散,实现深耕式发展。<br><br>一片森林中,树冠羞避的形成是多棵树木长期相互感知、调整的结果,是自然选择下的“集体默契”。这如同团队合作,真正的协调不是强制要求,而是个体在理解彼此需求的基础上,主动适配,最终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div><br></div><div><br><b>独木不成林。</b></div><div><b><br>悬崖上的迎客松,森林里的马尾松,都是风景。<br>愿我们都能通透、觉悟,以世间万物为师,成就更丰盈的自己。</b><br><br><br> 2025年9月11日<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