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早小雨,未能按计划去操场运动。八点多,雨停了,赶紧出门转转。</p><p class="ql-block">此时,雨虽停,但天并未放晴,阴云低垂,秋阳遁形。据说,中午还有中到大雨。那此刻,最好的散步去处,应该是安康城墙了吧?因为它那么近,就在不足千米之外;而且,它又那么美,可以饱览安康汉江沿岸美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小南门附近过去,沿着安康城墙东堤的起点,往水西门那边散步。</p> <p class="ql-block">这里,正在搞安康城墙.喜乐荟的商旅活动。具体就在汉滨区的东西城堤上,覆盖了安康城墙沿线区域。 据说,每晚七点,城墙上还有许多免费的文艺演出和民俗展演活动,尤其是东堤移民博物馆广场上,活动集中,供游客观赏,煞是热闹。白天,城墙上的游人并不多。</p> <p class="ql-block">这座飞檐翘角的建筑群,就是东堤上最醒目的一颗明珠——安康市移民搬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它是陕西省首家以移民搬迁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位于安康市汉滨区东坝防洪工程东堤头上部,2017年12月29日正式开馆。</p><p class="ql-block">该馆建筑面积4223.16平方米,依托防洪工程上部空间建设,馆内设“寻根溯源”“百年大计”“移民展望”三大核心展区,通过历史实物、沙盘模型、3D虚拟演示等技术手段,系统展示安康移民历史、当代搬迁工作成效及未来规划蓝图,同步呈现陕西省各市移民搬迁概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馆于2016年12月启动筹建,2017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2331万元。展陈内容涵盖陕南移民文化脉络、避灾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成果及数字化规划展示,并融入搬迁过程中涉及的时间、人物、工具等元素,兼具存史、教育、咨政等多元化功能。作为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发源地的标志性建筑,其建设遵循“简洁、古朴、厚重、舒适”原则,突出安康移民精神的主题表达。</p><p class="ql-block">尤其是1983年"7·31"洪灾专题展区极具震撼力,灾害统计数据与受灾实物形成强烈对比。展区内特别设置的沉浸式观影区,通过声光电技术再现洪峰过境场景,直观解释移民搬迁政策出台的历史必然性。</p><p class="ql-block">记得是两年前的暑假,我和老同学王燕,专门进去参观了这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老同学看着里面丰富的馆藏内容,感慨地说,在这座城里,生活了这么多年,竟然都不知道,这里还有一处宝藏之地。</p><p class="ql-block">到这里参观,只需带上身份证登记,就可免费进入。</p> <p class="ql-block">从城墙上俯瞰安康新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若是等到黄昏,夜幕低垂,周围越黯淡,城墙上五光十色的灯光就显得越璀璨,把这一段弧形的城墙,装点得玲珑剔透,宛如一条腾空欲飞的火龙,游曳在安康市的群山绿水之间。</p> <p class="ql-block">沿着城墙走,眼前逐渐看到江水平阔,奔涌东去,气势不凡。</p><p class="ql-block">现在正是一年一度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时节。从高大树木的缝隙间看向对岸,那座线条流畅,简洁灵动,颇具现代感的大型建筑,就是安康汉江大剧院。</p><p class="ql-block">它是安康市重点民生建设项目,是打造“一江两岸”核心区标志性工程,与安康博物馆、安澜楼、西城阁美术馆,以及龙舟文化园、西城文化园等一道,共同构成一江两岸文化走廊。</p><p class="ql-block">安康汉江大剧院工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领衔、中国建筑设计院西北分院华夏所担当设计。设计主题为“汉水舞韵”,体现安康汉水文化的灵秀飘逸。</p><p class="ql-block">项目总占地面积39.65亩,总建筑面积49743㎡,地上6层建筑面积23150㎡,地下2层建筑面积26593㎡,包括大剧场1230个座位,小剧场286个座位,剧院观众总席位1516个。按照剧院规模分类,800—1200座为中型剧院,1200—1600座为大型剧院,安康汉江大剧院属于大型剧院。剧院还有配套功能用房52间(含化妆间、排练厅、培训室、办公室等),地下停车位及地面停车位共计424辆(其中充电车位120个),总投资4.8亿元。</p><p class="ql-block">大剧场内舞台长33m,宽23.5m,升降舞台长14.5m,宽13m,舞台及侧台面积1650㎡,升降乐池面积94㎡,台口宽16m,高9m;由48道景杆,10道灯杆,3道大幕。观众厅分两层,其中一层901座,21排座位,二层329座,7排座位。小剧场舞台长16m,宽11m,侧台长7m,舞台及侧台面积436㎡,乐池面积45㎡,台口宽11m,台口高7.6m;由20道景杆,6道灯杆,2道大幕组成。小剧场一层15排座位,共286座。</p><p class="ql-block">安康汉江大剧院无论从建设的规模、功能等各方面,在全省兄弟地市中均处于领先。</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面对的那座仿古建筑,就是安康著名的标志性建筑——西城阁。它是位于中国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的一座仿古建筑,高55.99米,地上七层、地下两层,以秦汉风格为主,兼具唐宋元素,现为安康美术馆及文化休闲综合体,是当地重要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西城阁坐落于安康市汉滨区中渡路与滨江大道交汇处,毗邻汉江北岸,原址为东汉西城郡治所(215年设立)及秦汉时期汉中郡治所在地,具有2000余年历史。其名称源于古西城县,2010年由安康市政府在原历史遗址上重建,旨在延续汉江流域的行政与文化脉络。</p> <p class="ql-block">近观,西城阁主体为九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平面呈正方形,三层以上逐层内缩,顶层采用十字歇山顶,融合秦汉雄浑风格与唐宋简约斗拱元素。</p><p class="ql-block">西城阁正面碑文由学者李启良撰写,书法家马昌琪题写;东侧原设绘有古画的回廊(现已拆除),南面石刻记载历史故事,如“舜帝渔陶处”传说。</p> <p class="ql-block">西城阁阁体匾额三个字,大有来头,是从一千九百多年前的摩崖石刻《石门颂》中集字而来。字体古朴浑厚,又兼具俏皮灵动,十分耐看。</p><p class="ql-block">西城阁内1-4层为安康美术馆,展出地域特色书画及文物;5层以上设茶餐厅、私人博物馆等休闲业态。</p><p class="ql-block">这里还定期举办汉调二黄戏曲演出、灯光秀等,夜间“一阁映江”景观,为省级夜间经济示范区亮点。</p><p class="ql-block">我的老同学,红梅,就住在西城阁东隔壁。她曾多次带我在这里吃过美食,赏过美景。所以哪怕只是远远看到西城阁,眼前就总会浮现出红梅知性的眼眸。</p> <p class="ql-block">从城墙下来,就直达安康水西门水上娱乐场。</p><p class="ql-block">这是2025年安康市重点打造的滨江亲水项目,位于汉江南岸水西门至汉宁门段,总投资4000万元,融合了生态修复、文化展示与休闲娱乐功能,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刚放暑假的七月,我们来过一次,但那时天气太热了,人也太多了,我们只是匆匆一瞥,就完成了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漫步的地方,就是今年六月一号才开放的滨江栈桥。桥全长814米(含640米悬挑钢架栈桥),桥面宽3.5-5.8米,设计防冲刷结构,夜间喷泉灯带与江北亲水广场灯光联动。漫步其上,黄绿色的汉江水就在脚下微波荡漾,颇有凌波微步的奇妙感觉。</p> <p class="ql-block">今天,雨后人少,天气凉爽,正好让我们细细看看这儿的音乐喷泉系统。</p><p class="ql-block">这一部分面积833.7㎡,采用旱喷设计,配备184个喷头(含143个180°摇摆喷头、14个变频喷头),主喷泉射程达20米34。</p><p class="ql-block">表演分为“安康好水”“童趣亲水”等四个主题篇章,配合320盏彩灯和《汉江的节日》等音乐,夜间呈现水幕光影秀。</p><p class="ql-block">此刻好期待,周六或周末的晚上,八九点钟,我们再来这儿,好好欣赏这里的灯光秀吧。</p> <p class="ql-block">这一部分是亲子戏水区,面积3520.6㎡,含浅水池、8米长七彩滑梯(高差3米)及99盏水下星光灯,水位低于240米时独立开放,涨至241米时与汉江连通。最近一两周,汉江沿岸,降雨丰沛,汉江河水暴涨,水位眼看快要和这个戏水区齐平啦。</p> <p class="ql-block">纵观全局,水西门水上娱乐场科技含量颇高,采用智慧系统自动调节喷泉模式与照明亮度,栈桥钢箱梁吊装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桥下47根墩柱应对汉江水位变化。</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日开放首晚即吸引超2万人次,带动“夜游汉江”航线客流。</p><p class="ql-block">该项目通过“水、绿、道”融合策略,重塑了城市滨水空间,成为集文化、生态与娱乐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高的城墙上,面对滚滚东流的汉江河,远眺高楼林立,正蓬勃发展的江北新区,不免对这座位于青山绿水间的宜居康养之城,生发出由衷的爱意。</p><p class="ql-block">据历史考证:安康市,位于“两山(秦岭、大巴山)夹一川(汉江)”的河谷盆地中。</p><p class="ql-block">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设西城县。这是安康设县之始。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改县名为安康,“安康”之称始于此。因此地曾为金州、兴安州、兴安府治所,又称金州、兴安。</p><p class="ql-block">安康县城垣自古而今,有三处:一在汉江北岸的台地上。战国时,秦惠文王在此设的西城县;二在汉江南岸,称老城、旧城、北城。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县城从北岸迁此,建土城。明洪武四年(1371年),将土城甃以砖,设五门,三面凿池;三在老城南的文武山下,称新城、南城。因老城滨水而建,常遭水患。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建此城,“周三里一百一十六步”。清顺治三年(1646年)新城毁于兵战。</p><p class="ql-block">清顺治四年(1647年)复修老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大水,再次迁往新城,同时重建老城。此后,时而抗洪以城为堤,时而防攻以堤为城。嘉庆十三年(1808年),对城堤进行整修和加高,老城范围扩大,历时三年。老城“周长一千二百九十三丈六尺,宽一丈八尺五寸,正楼四座,敌楼炮楼各一座,南北月城二道,城角添筑炮台六座,东南城根帮筑旱台,素土宽一丈,高五尺。城东地势较低,补修墙高三丈六尺,顶宽八尺,底宽一丈四尺”。新城“周长六百九十三丈四尺,排垛墙一千零九堵,高二丈一尺,底宽二丈,顶宽一丈一尺。四门城台四座,正楼四座,每座三间,二层四门。月城台四座,城顶围炮台八座,添建炮台六座,内四城角炮台四座,添盖炮楼。有出水沟二十八道,海漫城砖二层,马道四条”。</p><p class="ql-block">此后,洪水多次入城,每次水后,都进行修补加固。因老城临江,交通方便,官衙、民居、商铺聚集,而新城为屯兵仓库和避水之地,逐渐形成两城并连的格局。</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陕西省地政局测绘的《陕西省县城乡镇的行政及地形地图》中,有《安康县城地图》。</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初,两城城垣基本完整。以后随着城市发展和抗洪堤建设,城垣逐渐被拆毁。今新城北门尚存。</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步道突然变窄,身侧一块巨石突兀,上写三个朱红大字“中水箭”。我问同行的程先生,这是啥意思。</p><p class="ql-block">程先生介绍说,“中水箭”是汉江防洪体系中的水利设施,用于抵御洪水对城区的威胁。“中水箭”属于汉江江堤上的水牮(土石筑城挡水设施),与上水牮、下水牮共同构成明代至现代的防洪体系。现存最早的中水牮建于明代,主要用于防止汉江洪水冲毁江堤,保障安康古城安全。 </p><p class="ql-block">这个中水牮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修缮。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成为安康城堤防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仍作为防洪设施使用,体现了古代水利智慧与现代防洪需求的结合。 </p> <p class="ql-block">靠近安康汉江一桥,远远就能看见耸立在汉水之滨汉江北岸台地上的高楼——安澜楼。</p><p class="ql-block">安澜楼始建于2002年3月,坐落在江北制高点上,东临汉江一桥西侧,北靠江北滨江大道黄沟段,南临汉江的安澜公园,是一座面阔进深各五层的重檐阁楼,总高度41.37米,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月台面积860平方米,最高层屋顶为四角攒尖顶,塔刹高5.22米,各种屋面檐口总长700多米,装饰构件斗、拱、升、昂头、耍头、霸王拳、拱枋板、吊槌共计1326件,各种翼角64个,古建风格采用明清大式做法,屋面采用青灰色琉璃瓦,楼的东西为游廊,南面为轩和牌坊,工程结构为全钢筋混凝土,该楼回廊抱厦,重檐叠屋,结构严谨,姿态优美,其外观雄伟壮观不失灵巧,古朴典雅不失大气。</p> <p class="ql-block">安澜楼立之日,童谣亦起:“安澜楼,楼安澜,汉江水流随人愿。不遭灾,无水患,安康永享丰乐年”!</p> <p class="ql-block">安康于1983年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洪水袭击,将安康古城墙连根拔起,后经国家拨款,在安康古城墙的基础上又建起了如今的城墙,城门共五个,其中大桥头城门是现代安康城的标志,恢复了西关金川门、城北的水西门、城东的朝阳门,本世纪初又在兴安东路城墙开掘兴安门。</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安康鼎鼎大名的水西门。也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的一处历史地标,位于汉江河畔,因地处老城西且临汉水得名。其本名为“安澜门”,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808年),历史上曾是汉江航运的重要码头及商业中心,现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区域。</p><p class="ql-block">相传诸葛亮曾在此实施“空城计”退敌,所在地为三国时期西城县旧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存城门附有瓮城、月城及女城等结构,清代为缓解汉江航运压力增设此门,河工奏报中常以“安澜”代指平安度汛。</p> <p class="ql-block">从水西门进城,准备回家了。</p><p class="ql-block">这是水西门里的网红美食打卡地——李老憨摊摊小火锅。</p> <p class="ql-block">路过安康市新华书店,又勾起许多美好的回忆。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城,期待大家一起坐下来讲一讲,听一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