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金秋送爽,菊韵飘香。<br><br>在这满载收获与希望的季节里,襄阳市老年大学校园内,又一处蕴藏着传统艺术魅力的“课堂”——黄梅戏表演班正式开课啦!<br><br>一群热爱生活、钟情戏曲的“老戏迷”、“新学员”们,怀揣着对黄梅艺术的向往与热情,齐聚一堂,迎来了意义非凡的“开学第一课”。<br></h3> <h3><br>推开教室门,古朴雅致的气息扑面而来。来自不同行业、拥有不同阅历的学员们,此刻眼中闪烁着同样明亮的光芒——那是对传统艺术的热爱,<br>对学习新知的期待。<br><br>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这个温馨的大家庭,因戏结缘,因情相聚。<br><br></h3> <h3>国旗轻扬,歌声似浪。<br><br>“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音符里跳动着岁月的注脚:<br><br>是青春时响应号召、建设家国的热血,<br>是中年后亲历腾飞、见证奇迹的笃信,<br>更是暮年仍怀赤忱、逐光而行的滚烫。</h3> <h3>身韵初学·感受魅力<br><br>熊晓燕老师亲身示范,带领大家从最基础的眼神学起。<br><br><br></h3> <h3>熊老师教大家如何练习气息</h3> <h3>兰花指、兰花掌、兰花拳……<br><br>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戏曲艺术的精髓。<br><br>熊老师举手投足间,展现出戏曲特有的美<br></h3> <h3> 熊老师为大家系统介绍黄梅戏声腔体系<br><br>彩腔(花腔):源自民歌小调,生活气息浓郁,多用于小戏如《打猪草》《夫妻观灯》。<br><br>平词:正本大戏的核心唱腔,如《女驸马》中“春风送暖到襄阳”、“民女名叫冯素珍”,主要用于叙事。<br><br>火工:表现强烈的情感,如“冒犯皇家我知罪”。<br><br>仙腔:源于道教音乐,具有"性格变奏"特性,可表现愉悦或伤感,如“神仙岁月我不爱”。<br><br>阴司腔:哀婉低沉,商调式,多用于悲剧场景。如《天仙配》中“董郎前面匆匆走”。</h3> <h3><br><br>课堂上,最动人的风景莫过于学员们专注的身影与灿烂的笑容。<br><br>他们虽已不再年轻,但学习的热情丝毫不减当年。<br><br>一招一式,反复琢磨;一腔一调,认真体会。<br><br>眼神中的求知若渴,练习时的一丝不苟,交流时的互帮互助,无不彰显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积极人生态度。<br><br>黄梅戏,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他们的心田,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与无尽的乐趣。<br><br></h3> <h3><br>“开学第一课”在轻松愉悦又充满收获的氛围中圆满结束。<br><br>这不仅仅是一堂戏曲入门课,更是一段精彩艺术旅程的美好开端。它点燃了学员们心中对黄梅戏更深层次探索的火种,也搭建了一个以戏会友、陶冶情操、展示自我的优质平台。<br></h3> <h3><br>展望未来:在襄阳市老年大学这片沃土上,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相信:<br><br>婉转的黄梅调将在这里更加悠扬动人,<br>优雅的身段将在这里更加舒展流畅,<br>经典的唱段将在这里被深情演绎。<br><br>一群可爱的“老学员”,将用他们对生活的热<br>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共同谱写属于襄阳市<br>老年大学黄梅戏班的“梨园新韵”!<br><br><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