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过著名的318国道后,目光落在了近年来声名雀起的219国道。</p><p class="ql-block"> G219,起点为新疆喀纳斯,终点广西东兴,全程约10065公里。其中的丙察察段(云南丙中洛至西藏察隅)全程305公里,曾经的“地獄之路”。穿越丙察察是越野圈的时尚,也让自驾旅行者血脉喷张、跃跃欲试。为见证横断山脉最原始的野性与绝美,七十过二,本命年的我也挡不住诱惑,当然是我妹执着此生必走一次丙察察的胆识和勇气,我们于2024年9月19日踏上了从丙察察入藏之旅,开始了我们人生之旅的又一次壮举。</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9日中午2点钟,我们一行四人:我、我妹、我妹同学小宋,表妹小萩,平均年龄64岁。一个老太太加三个小老太,由我妹主驾一辆沃尔沃XC40,精神抖擞地从昆明出发啦!</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住永平,第二天直奔丙中洛。</p><p class="ql-block"> 图为福贡县老姆登村远眺怒江对岸的皇冠峰(高黎贡山),及村中的基督教教堂(怒江流域最大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怒江大峽谷旁的石月亮(福贡县境内)。</p> <p class="ql-block"> 落日黄昏中的怒江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 晚霞中的丙中洛。</p><p class="ql-block"> 当晚8点多入住丙中洛〝雪域宾馆”,2021年曾在此店住过。</p> <p class="ql-block"> 丙察察在2009年建成简易沙石路,2017改建成三级公路,2015年后纳入219国道。成为滇藏新通道的核心路线。该路段以大流沙、泥石流、炮弹坑而声名显赫,被称为“地獄三件套”。</p><p class="ql-block"> 做攻略时得知,丙察察周一至周五全线封闭修建,周六周日两天放行,两天内出不去,便会躺爬五天才能出去。</p><p class="ql-block"> 丙中洛的大街小巷挤满了准备次日冲刺的大车小车。我们凌晨5点便拥入车流,踏上了丙察察。</p> <p class="ql-block">云南与西藏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 出云南界,沿怒江大峽谷,便是这种怪石嶙峋的岩壁。</p> <p class="ql-block">老虎嘴。</p> <p class="ql-block"> 鸡爪隧道。</p><p class="ql-block"> 以上几张图是21年我们试探着走了一段丙察察时白天拍照的,这次是凌晨出发,天亮时已过了鸡爪隧道。</p> <p class="ql-block"> 因为限时放行,所有车辆只能龟行向前。</p> <p class="ql-block"> 每张车都灰头土脸。</p> <p class="ql-block"> 大流沙是丙察察最著名的危险路段,让无数人谈之色变,胆战心惊!这个巨型滚石坡,高约3500米,宽1000米,山体岩壁裸露,碎石如瀑布倾泻至怒江江底。碎石主要为鸡蛋大小的坚硬灰岩,受风力影响会从70度斜坡高速滚落,尤其在每日傍晚风沙最大时段。这段路仅200米长度,但飞石砸车致残事故频发。虽说近年来不断扩建,路况好了许多,但车子从大流沙底驶出时仍然是恐怖到无以复加。所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丙察察被称为“曾经的死亡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 正在修建的路,已是要避开大流沙一段距离,不会再让人亲密接触到它啦。</p> <p class="ql-block"> 干热河谷的景像,看似疏松的岩土上长着仙人掌。</p> <p class="ql-block"> 导航仪显示的G219发卡路段。</p> <p class="ql-block"> 察瓦龙乡6666公里打卡。</p> <p class="ql-block"> 丙察察的第一个垭口:雄珠拉垭口。</p> <p class="ql-block"> 天龙行空。</p> <p class="ql-block"> 从察瓦龙出来后,仍然一路颠簸,沿着峽谷陡峭的岩壁,上上下下,左拐右拐,缓慢爬行。我发现丙察察的路上反而不容易出事故,一则驾驶员大都高度紧张不敢大意,二来是你只要盯住前面的车辆,跟着慢慢走,大概率是安全的。</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来到了雄珠拉垭口,海拨4636米。这是丙察察路上的第一个垭口,还有昌拉垭口和益透拉地口,海拨都4000米以上。</p><p class="ql-block"> 已经连续开了十来个小时了,雄珠拉垭口美丽的晚霞留住了我们,在这玩了大约四十分钟。</p><p class="ql-block"> 丙察察沿途的风光,完美诠释了“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的旅行境遇。</p> <p class="ql-block"> 晚上8点钟,距出发15个小时后,赶到了住宿地:目若村。住这家“正宗川菜”小客店。条件极差,一个房间除了四张床,什么都没有。每床位100元。房前有冷水管供洗漱,老板可以给你瓶热水,也没办法洗呀,卫生间在前方路口。问了其它小店,大致相同吧。因为限时进出,住目若村呢第二天比较容易出丙察察。此地晚上的气温很低,只有一张床有电热毯,大伙儿让我享用了。</p> <p class="ql-block"> 清晨出目若村,沿途看见挤奶的藏族女人。</p> <p class="ql-block">昌拉垭口,海拨4498米。</p> <p class="ql-block">还是一路的炮弹坑。</p> <p class="ql-block"> 9月22日早8点离开目若村后,直接导航到波密,从G219转入G559,没进察隅县城。烂路又走了两个多小时,从路口往北至古玉乡,路况显然变好,而且是越来越好,一路美景,大家惊呼幸福来的太突然。</p> <p class="ql-block"> 过了古玉后,出現在眼前是连绵的雪山和冰川,正在猜想是哪个冰川,是否有名?转过山峦,两个漂亮的湖泊映入眼帘,我惊呼,啊,然乌湖!那,刚才看到的应该是来古冰川!</p> <p class="ql-block"> 这两张是2015年6月,同一地点拍的来古村前的然乌湖。</p> <p class="ql-block">来古村亚隆冰川。</p> <p class="ql-block"> 来古冰川为一组冰川的统称,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镇境内,紧邻然乌湖,是帕隆藏布的源头,冰雪融水流进然乌湖,湖畔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很多原始的藏族村落,包括美西、亚隆、若骄、东嘎、雄加和牛马冰川,该冰川群中亚隆冰川最为壮观。“亚隆冰川”长12公里,从岗日嘎布山海拔6606米的主峰延伸至海拔4千米的岗日嘎布湖。这是2015年6月我在来古亚隆冰川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晚霞映照中的然乌湖。</p><p class="ql-block"> 当晚住宿然乌湖镇的“雪域观景宾馆”,名字好听,但设施陈旧,厨艺不精,体验感较差。当地海拨3800米。</p> <p class="ql-block"> 然乌湖畔田野风光。</p> <p class="ql-block"> 米堆冰川。</p><p class="ql-block"> 米堆冰川是西藏最重要的海洋性冰川,位于波密县玉普乡境内,距县城103公里,离318国道8公里,最近的村庄离此地仅有2公里。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常年雪光闪耀、景色神奇迷人。冰川冰洁如玉,景色秀美,形态各异,姿色醉人。冰川下端是针阔叶混交林地,皑皑白雪终年不化,郁郁森林四季常青,受喜马拉雅山东段的气候影响,米堆冰川虽位于北纬29°的位置,但是冰川末端的温度却比大约北纬44°的博格多山的冰川还要低,是我国现代冰川中较为特殊的现象。(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上截图的米堆冰川。</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拍的米堆冰川。</p><p class="ql-block"> 2015年第一次进藏时我就非常想去米堆冰川,这是《国家地理》评选的最美冰川之一。但到门口没让进,说是道路修建。当时那个沮丧、遗憾啊,以为再无机会相见。没想到此生还有二次进藏,还能顺顺利利进到了米堆冰川,真是缘分啊!</p><p class="ql-block">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气候变暖,冰川后退的很严重。中间裸露出来的岩石竞然像一张熊猫脸!</p> <p class="ql-block"> 晚上(9月23日)入住波密“华廷酒店”。</p><p class="ql-block"> 酒店服务员推存的“帅哥石锅鸡”。人多、小贵。这一锅498元。重要的是这锅汤,全无鸡汤鲜美之味,纵然是只全鸡浮于汤面,也无法消解我们踩坑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行进扎墨公路上。(波密扎木镇至墨脱)</p><p class="ql-block"> 墨脱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喜马拉雅山横亘东西,总体呈北高南低的走势,东连察隅,西邻米林和巴宜,北接波密,南至海拔154米的巴昔卡,(雅鲁藏布江出口处)与印度接壤。海拨最高点:南迦巴瓦峰7787米。全县总面积3.1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县城海拔1100米,年均气温18.4℃,年均降雨量2300毫米以上,形成了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并存的典型立体气候带,有“一天经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特色,是世界屋脊的低谷、青藏高原的氧吧。</p> <p class="ql-block"> 墨脱公路通车纪念牌。</p><p class="ql-block"> 墨脱是我国最后一条通县城的公路。</p><p class="ql-block"> 扎墨公路,全长117.278公里,含桥梁29座、涵洞227道。公路穿越喜马拉雅山脉东段,跨越波斗藏布江等6条江河,经嘎隆寺并以隧道穿越海拔超4000米的嘎隆拉雪山。</p><p class="ql-block"> 1961年至1975年间多次尝试修建,但因地质条件复杂屡次失败。2009年4月动工,2010年12月贯通全长3310米的嘎隆拉隧道(控制性工程),2013年10月全线通车,总投资9.5亿元。2017年起投入12亿元整治改建,2018年底实现高底盘车辆全年通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嘎隆拉隧道。</p><p class="ql-block"> 嘎隆拉隧道是中国西藏墨脱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长3310米,2010年贯通,解决了墨脱县因大雪封山导致的交通中断问题。隧道东入口海拔约3775米,西出口海拔约3647米,坡度达4.1%, 其最大埋深超过800米,穿越11处大断层和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地质条件极其复杂,被誉为“隧道地质病害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 隧道左侧的嘎隆拉冰川。下面有一条横贯的冰墙,是古冰川遗迹。</p> <p class="ql-block">隧道右侧的嘎隆拉雪山。</p> <p class="ql-block"> 出隧道时大雾弥漫。</p> <p class="ql-block"> 扎墨公路第一个景点:亲水瀑布。</p> <p class="ql-block">达木边境检查站,不仅出示身份证还有边境通行证。</p> <p class="ql-block"> 一辆浙A的越野车,不可思议地翻爬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墨脱公路上垂直立体气候的展示:到处是低海拨雨林特有的巴蕉树。</p> <p class="ql-block"> 海拨高度仅为820米的雅江林多大拐弯。</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标志着墨脱水电站进入建设阶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开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总装机容量会高达6000万千瓦,几乎相当于长江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的三倍。</p><p class="ql-block"> 中国东有三峡,西有墨脱两大水利枢纽。从某种意义上讲,可有效地控制长江、黄河,在改变西北社会自然面貌的同时,西藏将得到巨大效益,由于能源问题的解决,西藏百业将更加兴旺发达,一跃成为中国发达地区。墨脱水电站的建成,将促进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届时,黄河上中游地区将成为中国粮食、能源和重化工基地;黄土高原将披绿装。(摘自头条)</p><p class="ql-block"> 这个新闻,也着实让我跟着兴奋了好几天!</p> <p class="ql-block"> 一大早(9月25日)从墨脱驱车前往墨脱最重要的景点雅江果果塘大拐弯。新桥正在修建中,老桥不让游客车过,只能步行过桥,坐当地老乡的车上果果塘,每人50元。到了跟前一看,顿时傻眼了,大拐弯在哪儿呢?全是雾呢!</p> <p class="ql-block"> 果果塘大拐弯位于中国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德兴乡,距离县城约12公里。雅鲁藏布江流经此处时因地形急剧收窄与山体剧烈碰撞,形成总长度约5公里的连续蛇形弯道,主弯道呈180度急转,江面宽度收窄至不足百米,形成深切峡谷。从空中俯瞰其轮廓酷似一颗巨大的棒棒糖(藏语中“果果”有“圆形”或“糖”的意象),故当地人以“果果塘”命名这一景观。</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耐心等待之后,终于得果果塘大拐弯之真面目,顿时惊呆了!</p> <p class="ql-block"> 在果果塘观光玻璃栈道上,浓雾升腾着、散开着,脚下奔涌而来的雅鲁藏布江渐渐清晰起来,如蛇形般来了的U形大拐弯。慢慢的,江水包围的半岛上,绿茵茵的茶园也揭开面纱,露出真容,茶园中央竞有一间小红房!哇!云雾飘渺,宛如仙境!这一罕见景观,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远眺墨脱县城。</p> <p class="ql-block"> 路边这位珞巴族女子热情邀我们去她家喝水小憩。家中客厅正中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像,旁边则是她几个孩子的学习奖状。如今西藏边陲的少数民族,生活也满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 按计划应该是在墨脱走派墨公路,(派镇至墨脱)大约九十多公里,一个多小时方可到达派镇索松村。可此时此路封闭了,听当地司机说,因为之前泥石流塌方,埋了车子死了不少人,修路的华能公司赔了钱,所以现在需要有华能公司的通行证才可过去。我们这种旅行车是拿不到通行证的。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原路返回至波密,上G318,过鲁朗、林芝再到索松村,绕行四百多公里,费时九个多小時,到鲁朗住下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p> <p class="ql-block"> G318上的通麦大桥。</p><p class="ql-block"> 从波密具通麦镇到排龙乡,是川藏公路最险要路段之一,全长约14公里。该路段地处帕隆藏布江峡谷,山体疏松,泥石流、塌方频发,加之道路狭窄、临崖险峻,曾被称为“通麦坟场”。当年,(2015年)这段14公里的路段,我们走了两了多小时,魂都快吓飞了!工程排险车就在路边候着,哪里滚石落下塌方了,就去挖开疏通,那是比丙察察还要凶险的路。如今大桥修好了,隧道开通了,重走这条路有种幸福满满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迫龙沟大桥。</p> <p class="ql-block"> 不知名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 一路的美景,还有好客的民族女子绊住了我们的脚步,紧赶着也到不了林芝啦,到鲁朗时天已经完全黑了,鲁朗比之当年第一次来时热闹繁华了许多。虽灯光通明闪烁,我们还是分不清南北,在路边保安的指引下,找到一家客栈住下,一打听,竞是河南人开的。客栈虽小,但也将就。第二天一早,河南妹子说山后面有赛马活动,我们欣然前往。</p> <p class="ql-block"> 鲁朗小镇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距八一镇以东约70公里,海拔约3300米,是一个融合藏族文化与自然生态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p><p class="ql-block"> 鲁朗意为“龙王谷”或“神仙居住的地方”,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这里四季景观分明: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意盎然、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雪景如画,被誉为“东方瑞士”。</p> <p class="ql-block"> 这里正在举行的是“2024西藏林芝南迦巴瓦高原体育大会首届民族传统马术比赛”。</p> <p class="ql-block"> 领导们姗姗来迟,我们等了两个多小时,比赛才正式开始。第一个项目是骑马射箭,午后还没结束,听说这个运动会要开三天呢。我们只好走了。(当时录了不少视频,现在竞然找不到,好生奇怪!)</p> <p class="ql-block"> 和赛马的藏族汉子来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 鲁朗高原牧场风光。</p> <p class="ql-block"> 从鲁朗出来后,上到季色拉山口。南迦巴瓦依然藏在厚厚的云雾中。(2015年来时也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观景台上招揽生意的年轻人仍然不知疲倦地舞蹈着。</p> <p class="ql-block"> 秀美的尼洋河。</p><p class="ql-block"> 尼洋河,又称“娘曲”,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雅鲁藏布江支流。在米林市的古村,左岸汇入雅鲁藏布江,全长286公里。</p> <p class="ql-block"> 当晚(9日26日)入住索松村“山禾小院〞。虽说已经到了离南迦巴瓦最近的地方,但运气差了点,等到中午也不见主峰。哎,两次进藏,都不得见其真容,甚是遗憾!旅行就是这样,在不完美中享受追寻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索松村的这家川菜馆,老板好客热情,按照我们的要求,一锅鲜汤,一盘牛肉,多样蔬菜,自出行以来吃得最舒服的一顿晚歺。</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看到的南迦巴瓦。</p> <p class="ql-block"> 丹娘佛掌沙丘位于西藏林芝市米林县丹娘乡雅鲁藏布江北岸,地处雅鲁藏布大峡谷附近,是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的典型地貌。因沙丘形态酷似双手合十的佛掌而得名。 </p><p class="ql-block"> 由雅鲁藏布江枯水期河床露出的河沙,经年复一年被风吹送堆积而成,秋末至春末期间强劲气流加速了沙丘的形成。 沙丘高约20米,金黄沙浪与碧水蓝天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兼具苍茫与灵动之美。</p> <p class="ql-block"> 江河汇合。清澈的尼洋河汇入雅鲁藏布江。</p> <p class="ql-block"> 原计划从索松村直接到贡嘎机场接从广州来的侄儿,结果该路维修封路,我们只好往西南过米林、朗县、山南到机场。</p><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在米林吃了午饭,晚上在朗县入住“锦鑫宾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朗县到山南,一路美景相伴。</p> <p class="ql-block"> 雍布拉康</p><p class="ql-block"> 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泽当街道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p><p class="ql-block"> 松赞干布时期由宫殿改作寺庙。文成公主初来西藏时每到夏季都会和松赞干布来这里居住。至五世达赖时又在原碉楼式建筑基础上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并将其改为黄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 桑耶寺。</p><p class="ql-block"> 桑耶寺,又名存想寺、无边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p><p class="ql-block"> 作为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佛像)法、(经典)僧(僧团)俱全的寺院,桑耶寺由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于8世纪兴建,融合了印度、汉地、藏地三种建筑风格,被称为“三样寺”。其创建标志着佛教在西藏的正式传播,莲花生大师在此剃度了西藏首批僧人(“桑耶七觉士”)。寺院的布局按佛教宇宙观设计,中心大殿象征须弥山,四周围绕四大部洲等建筑元素,体现了“大千世界”的密宗曼陀罗理念。桑耶寺现有50多僧人。</p><p class="ql-block"> 桑耶寺也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这次进藏终了心愿。</p> <p class="ql-block"> 桑耶寺大门上的“宗乘不二”匾额体现了佛教中超越宗派分别、追求统一和谐的哲学思想。它源自佛教核心思想,其中“不二”指无分别的境界,即万物本质平等、无对立差异。这一概念出自《佛学大辞典》,强调真如(终极真理)的“真实不虚,如如不动”特性,旨在破除宗派或教义上的二元对立,倡导包容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 桑耶寺是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的典范,四塔位于桑耶寺乌孜大殿四角,形成严格的宗教空间布局。分别为白塔、红塔、黑塔、绿塔,始建于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象征佛教宇宙观与四大天王。四塔始建于公元8世纪,现存建筑为20世纪后期重建。</p> <p class="ql-block"> 桑耶寺乌孜大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黑塔上的“眼睛”和我们在尼泊乐看到佛塔很相似。</p> <p class="ql-block"> 贡嘎机场</p><p class="ql-block"> 下午六点半,(9月28日)接到侄儿,曲水县打卡镇吃了藏面。晚上十点半赶到了日喀则,入住“如家假日酒店”。</p> <p class="ql-block">扎布伦寺。</p><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位日喀则市南的尼色日山下,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其后多有扩建修缮。扎什伦布寺占地15万平方米,其建筑融合了藏区传统建筑特色和佛教的特点,藏族传统工艺和建筑特点,将藏传佛教的佛法艺术,班禅灵塔的庄严肃穆表现得较好。</p><p class="ql-block"> 这座被誉为“世界之巅的佛教圣地”的古老寺庙,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宗教建筑,更是格鲁派信徒心中的神圣之地。扎什伦布寺与拉萨的“三大寺”噶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如今,它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朝圣和游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远眺扎布伦寺。(2015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玉石铺就的万字符。</p> <p class="ql-block"> 白发苍苍的藏族老人,在“万字符”前细数身上零钱,准备供奉于殿内佛前。</p> <p class="ql-block"> 西藏是个神奇的地方,缺氧而不缺信仰。不论贫穷与富足,都一样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 这位外国老人由家人搀扶着进入殿内。</p> <p class="ql-block"> 外国游客也入乡随俗,顶礼膜拜,很是虔诚。</p><p class="ql-block"> 听导游介绍,在这个小窗口可以聆听到佛的声音,外国游客排队爬在窗口。</p> <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以独特的地域宗教文化为核心,形成了金顶鎏金、平顶碉房式结构、宗教象征布局和繁复装饰艺术核心特征,体现了藏式建筑艺术与佛教思想的深度 。</p><p class="ql-block"> 我对藏族寺庙和民居建筑有很大得兴趣。一进藏区(川滇藏和青海)能去到寺庙都要进去逛一逛,其实我对藏传佛教和寺庙建筑知之不多,可能是被其鲜艳的色彩,繁复多变的装饰,依山而建的雄伟气势所吸引。当然内心也是炽热地追寻雪域高原的原始壮美,以及钦佩藏族人民对信仰的执着信念,所以,不亦乐乎地拍了很多照片,深陷于自我欣赏之中,不能自拔。</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的G318五干公里里程碑。这是2015年6月去阿里路过时拍照的。</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9日,故地重游。</p> <p class="ql-block">路过拉孜县。</p> <p class="ql-block">奔着珠峰,一路向前!</p> <p class="ql-block"> G318的最高点:嘉措拉山口,海拨5248米。侄儿在此花钱挂了祈愿经幡。</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