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东肖街道 王玉珍<br>在漳州东山岛的木麻黄林间,谷文昌同志带领群众战风沙、治荒滩的身影穿越时空,与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奋斗足迹交相辉映。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在漳州调研时强调,要将谷文昌精神深度融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这既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在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让谷文昌精神从历史记忆转化为行动自觉,成为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的“精神密码”,值得深入探讨。<br>一、深植精神之根:以“潜绩”校准政绩观坐标<br>谷文昌同志在东山任职期间,带领群众苦战14年,在沿海建成一道惠及子孙的绿色长城。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正是破解当下部分干部急功近利心态的“清醒剂”。在漳州古雷开发区,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为先、质量为本、进度为纲、合规为基”标语,与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誓言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这启示我们,干部教育培训需建立“历史维度”的政绩评价体系:既要考核GDP增速等显性指标,更要考察生态环境改善、产业链韧性提升等隐性政绩;既要关注项目落地数量,更要追踪十年后的群众口碑。<br>在东山海洋生物科技园区,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者们正以“前人栽树”的定力布局智慧冷链网络。这种“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实践,正是谷文昌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干部教育培训应建立“政绩生命周期”案例库,通过对比分析谷文昌治沙与当代重大项目的长期效益,引导干部算好“生态账”“民生账”“发展账”。<br>二、创新培训范式:让精神传承“活”起来<br>在东山对台客货运码头,智慧化管理系统与谷文昌时期“人拉肩扛”的建设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却同样闪耀着担当作为的精神光芒。这种传承需要创新培训模式:在谷文昌干部学院,可开发“时空对话”情景模拟课程,让学员通过VR技术重现1954年东山岛植树造林的艰辛场景;在漳浦石古农场现代农业基地,可组织干部参与填鸭精深加工全流程,体验从“种养加”一体化到品牌建设的完整产业链,领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实践逻辑。<br>数字化技术为精神传承提供新载体。可打造“云上谷文昌”数字展馆,运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干部学习轨迹;开发“政绩模拟器”互动系统,让学员在虚拟场景中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决策模拟中深化对“两山”理论的理解。这种沉浸式培训,能使谷文昌精神从“书本上的概念”转化为“心中的坐标”。<br>三、淬炼清廉本色:构建“三不腐”长效机制<br>谷文昌同志“一生清贫、两袖清风”的品格,在同溢堂药业非遗技艺传承中得到延续。这家拥有136年历史的老字号,始终恪守“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祖训,与谷文昌“不沾公家一分钱”的清廉操守异曲同工。干部教育培训应建立“清廉基因图谱”,挖掘福建红色文化、侨乡文化中的廉洁元素,开发《福建清廉故事集》等特色教材。<br>在制度层面,可借鉴漳州“三争”行动经验,将廉洁从政纳入干部考核“负面清单”,建立“政治体检+经济审计+群众评议”三维评价模型。在东山赤港防洪体系建设项目现场,无人机全自动巡检系统的应用启示我们,可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干部廉政档案,对苗头性问题实施“黄牌预警”,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数字化防线。<br>四、激发担当自觉:在改革发展中检验成效<br>谷文昌精神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实践。在漳州联盛浆纸公司,企业通过绿色循环发展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这正是对“担当作为”的现代诠释。干部教育培训应建立“实践熔炉”机制,选派干部到古雷石化园区、对台客货运码头等改革前沿历练,在处理安全生产、营商环境等复杂问题中锤炼本领。<br>可设立“谷文昌式干部”评选标准,将群众满意度、项目长期效益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在东山前楼镇岱南村,村级党组织通过“党建+文旅”模式带动农民增收的经验表明,干部政绩观转变能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应建立“政绩回溯”制度,对已调任干部的既往项目进行跟踪评估,让“潜绩”转化为激励后任的“显绩”。<br>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谷文昌精神犹如木麻黄树的根系,深深扎入福建发展的沃土。当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成为滋养精神的“生态雨林”,当正确政绩观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福建干部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让谷文昌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