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东肖街道 王玉珍<br><br>9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犹如黄钟大吕,叩响历史回音壁,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文章深刻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跨越艰难险阻、驶向民族复兴光辉彼岸的强大引擎。在福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党员干部更需深挖抗战精神“富矿”,将其转化为攻坚克难、开拓新局的实践伟力。<br><br>一、以“理想信念”筑牢复兴之基,补足精神之钙<br>抗战时期,“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赤胆忠心,“抗战到底,誓死不当亡国奴”的钢铁信念,铸就了民族脊梁。这种“精神之钙”,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在福建,古雷开发区作为国家级石化基地,项目推进中面临环保、安全等多重挑战。党员干部若缺乏坚定信念,极易在困难面前退缩。正如抗战时期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中国共产党人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如今,古雷开发区的党员干部当以抗战精神为指引,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融入血脉,在项目审批、建设监管中严守生态红线,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产业升级,确保复兴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br><br>二、以“斗争精神”开辟复兴之路,淬炼担当之刃<br>伟大抗战精神本质上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从“地道战”“地雷战”的智慧,到“持久战”的战略定力,无不彰显中国人民的英勇坚韧。总书记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当前,福建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古雷石化园区在推进重大项目时,需破解技术封锁、市场波动等难题。党员干部当以抗战精神为镜,在重大斗争一线锤炼本领。例如,在漳州联盛浆纸公司绿色循环发展项目中,党员干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这正是斗争精神的生动实践。组织部门应建立“斗争实践档案”,将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作为考核依据,为“闯将”“干将”搭建舞台,以“踏平坎坷”的豪情夺取新胜利。<br><br>三、以“团结奋斗”汇聚复兴之力,凝聚众志之魂<br>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众志成城的胜利。古人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福建,对台客货运码头作为两岸交流的前沿,其建设运营需整合海关、海事、企业等多方资源。党员干部当以抗战精神为纽带,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协同作战”机制。例如,东山赤港防洪体系建设项目中,通过无人机全自动巡检系统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提升防汛效率。这种团结协作的模式,正是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组织部门应开展“团结奋斗”主题实践,评选“最佳协作团队”,激励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万众一心加油干”的姿态汇聚复兴伟力。<br><br>四、以“创新实践”激活精神传承,打造时代之新<br>抗战精神不是静止的教科书,而是动态的行动指南。在福建,谷文昌精神与抗战精神一脉相承,其“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誓言,与“抗战到底”的信念异曲同工。党员干部当创新传承方式,让精神“活”起来。例如,在谷文昌干部学院开发“时空对话”VR课程,让学员身临其境体验1954年东山岛植树造林的艰辛;在漳浦石古农场现代农业基地,组织干部参与填鸭精深加工全流程,领悟“种养加”一体化到品牌建设的完整产业链逻辑。这种沉浸式培训,能使精神传承从“书本概念”转化为“行动自觉”。<br><br>五、以“清廉本色”护航复兴征程,永葆政治之纯<br>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不沾公家一分钱”的清廉操守赢得民心。在福建,同溢堂药业作为拥有136年历史的老字号,始终恪守“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祖训,与抗战清廉精神一脉相承。党员干部当以抗战精神为镜,构建“三不腐”长效机制。例如,在东山对台客货运码头建设项目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干部廉政档案,对苗头性问题实施“黄牌预警”;在漳州古雷开发区,建立“政绩回溯”制度,对已调任干部的既往项目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潜绩”转化为激励后任的“显绩”。<br><br>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抗战精神如木麻黄树的根系,深深扎入福建发展的沃土。党员干部当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信念、“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勇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豪情,将精神遗产转化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实干担当,以组织工作的提质增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最坚强的组织保证,奋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