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原名金陵,于1368年明洪武年间正式改称南京。南京现在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副省级中心城市,它既是承载千年文明的六朝古都,又是经济实力雄厚的现代化特大城市,集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创新力于一体。</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我曾三赴南京,八十年代因公出差去过两次,九十年代全家旅游去过一次,三次南京行虽然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但南京这座城市却让我久久难忘。</p> <p class="ql-block">南京于我,不是惊鸿一瞥的过客,而像是三次奔赴仍觉意犹未尽的故交。每一次踏上这片土地,都像翻开一本厚重的史书,字里行间满是历史的沉淀与人文的温度,让我愈发回味,为何它能成为我心中难以忘怀的存在。</p><p class="ql-block">漫步中山陵,三百多级石阶蜿蜒向上,每一步都似在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对话;走进明孝陵,红墙黄瓦映着参天古木,明清皇家陵寝的恢宏与静谧扑面而来;站在夫子庙的秦淮河边,仿佛能听见千年以前的桨声灯影,看尽江南水乡的温婉与繁华;再看那新中国成立后建的那天堑变通途的南京长江大桥……。通过各处造访,那时便得知,南京的每一处角落,都蕴藏着一段沉甸甸的过往,历史悠久,城市之美绝非虚言。</p> <p class="ql-block">我沉醉于它的城市之美。不在于山水城林的浑然天成、而是历史积淀的厚重沧桑与人文底蕴的温润交融,既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帝王气象,也有'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市井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春日里,鸡鸣寺的樱花如云似霞,与古寺的飞檐相映成趣,随手一拍都是诗意;秋日时,栖霞山的枫叶红透满山,层林尽染间,仿佛打翻了大自然的调色盘;即便是寻常街巷,青石板路、白墙黛瓦,配上街头错落的绿植,也让这座城多了几分温柔的烟火气。它的美,不张扬,却自有一种让人静下心来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而最打动我美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排队上公交车互相谦让的秩序,问路时有问必答的感受,问到的人都是不厌其烦详细指引,这份不设防的热情与善意,像一缕暖阳,让我对这座城的好感又多了几分。</p> <p class="ql-block">三次南京行,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与感动。它有历史的厚重,有人文的韵味,有城市的美景,更有让人温暖的风土人情。这样的南京,早已不是地图上一个简单的地名,而是一段段值得珍藏的回忆,一个让我走了还想再回来的地方,一座真正久久难忘的城。</p> <p class="ql-block">二零二五年十月,继二零二三年战友在山东泰安聚会之后,经南京战友辛勤调研,精心策化,经数月的辛勤付出,做足了接待准备的一场相邀盛宴将在这里举行,并于前几日发出了邀请,届时,航空兵三十四师北京西郊机场通信营历年退出现役的战友们将在这里重逢。</p><p class="ql-block">这次赴南京如能成行,也是我第四次到这座久违的美丽城市再次造访。现距十月二十七曰还有一个多月,如到时身体还可以,我将怀着对南京老战友感谢之心赴南京参加老战友们的聚会,并再次观光这座美丽而好客的城市,愿心想事成。</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1日于郑州)</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