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布老桥的前世与今生

雷庆林

<p class="ql-block"> 葛布老桥的前世与今生</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然知道葛布老桥这个名字,也知道葛布老桥的具体位置,但很少从它的身上经过。</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我出生在抚顺市新抚区粮栈街,就是过去新抚区果品批发市场,现在浙商大厦那个位置。1955年,也就是我5岁的时候,举家搬迁到原露天区(现东洲区)的栗子沟居住。并在栗子沟小学毕业后,考入位于东洲区老虎台的抚顺市第二十中学,刚读初中二年级不久就下乡到北镇县赵屯公社当了知青。三年后弃农从戎5年,在外面的世界画了个等边三角型后又回到了栗子沟。</p><p class="ql-block"> 听母亲说,也就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丢了一次。后来是在葛布老桥上发现了我,当时我用双手抓着护栏来回的荡秋千,爸妈吓得够呛,赶紧上前把我抱了下来。听妈说完我的童年轶事,我也吓了一跳。心想,如果当年一下子荡到浑河里,没准会喂了魚虾,也就没有了今天的我。</p><p class="ql-block"> 复员后,我被分配到位于新抚区永济路的抚顺市真空设备制造厂。每天上下班都在石油一厂电车站上下车,来回路过石油一厂的天桥正对着葛布老桥,但却很少路过他。直到1996年,我搬迁到葛布新村居住时才开始每天路过它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这座桥始建于哪年,出于什么目的修建的,更不知道是谁主持修建,哪个单位主持修建的。但据我的理解,应该是在日本占领东三省之后修建的。原因是在葛布街有日本人的居住区,而且有许多人在石油一厂上班。可能是为了这家企业的职工上下班,以及两岸民众来往方便才修了这座桥吧。</p><p class="ql-block"> 为了使这篇文章更具真实性,我求教于我市年轻的抚顺市建筑史专家和学者李想。他在回复我时写到:“老葛布桥只是俗称,它本名是抚顺桥,1959年改为新抚桥。1982年葛布大桥建成后,才管东130米的老桥叫老葛布桥。《抚顺市市政设施建设志》有详细记载:抚顺桥是伪满国道局为向东延长抚国道建的跨浑河桥梁,1933年确定由伪奉天省公署施工。桥梁于1935年动工,1937年末竣工,桥长719、5米,宽19、5米,高8米,共33孔,无人行道。桥梁由两部分组成,中间为双柱式,桥基由两个独立井筒钢筋砼门型框。”</p><p class="ql-block"> 在我搬到葛布新村居住后,当年的公交有17路车由葛布北沟通往十一道街;2路由后葛通往榆林;1路大环由十二中经百货大楼、永安桥又回到十二中。也就是说,每天有1路、2路、17路公交车双向通过葛布老桥。每天上下班高峰期,行人与车辆拥挤堵塞的现像经常发生,使这座老桥不堪重负。于是,在葛布老桥下游不远处新建了一座更为宽阔的桥梁,以便减少和缓解老桥的压力。后来,由于老桥年久失修成了危桥,于是将其封闭。现在,这座老桥像鸭绿江断桥似的,依然屹立在浑河之滨,成为日本侵略中国,掠夺石油资源的铁证。 </p><p class="ql-block"> 想来,葛布老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我倒是在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将葛布老桥加固修旧如旧,恢复它历史的本来面目。然后,在桥的两侧各竖一碑。一碑铭刻桥的修建过程及修建时间和主要用途;一碑铭刻桥的历史沿革,让人们了解桥的前世今生。把这里开辟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使这座桥重新开通为人行通道,便于桥两侧人们的南来北往。这样,可以促进雷锋体育场以及文化广场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成为翘动经济的新增长点。</p><p class="ql-block"> (在此,向李想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