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因为包括疫情在内的各种原因,好几年没去西藏了。这之前我们可是每年都去的。西藏究竟去了多少次?已经说不太清楚了,至少有十来次吧。去了十多次还想去,究竟什么原因?也没去探究过,总是想去就是了。每次去看到西藏那些雪山、冰川、湖泊、草地、蓝天、白云、羊群、牛群就兴奋,看到那些虔诚的叩着长头的信徒们,看到手上持着不断旋转的转经筒在寺庙转经的藏民们,我的心灵也会安宁……去西藏的感觉比去美国兴奋,比去欧洲兴奋。这就行了。这种兴奋感从出门之前就开始:收拾东西,给相机电池充电,准备去高原的衣服,把汽车开到家门口等待装车……这一切都让人兴奋。出门,尤其是去西藏的感觉真好!但以前去西藏,我们走的都是走常规的路。一般从成都去西藏都从318或317两条路去,不是还有一句话叫做“此生必驾318”吗?走318,我们不知走了多少遍了,317也走过了,这次我们走的是“川藏中线”。“川藏中线”是一条几乎没有国道,走的全是县道或乡道乃至村道的一些非正规的道路,当然,许多道路就非常的艰险。向未知的世界探索才会兴奋,旅行的意义或许在此。</p> <p class="ql-block">这趟旅行其实是从热闹了一年多的“理小路”开始的。“理小路”是从阿坝州的理县到甘孜州的小金县。这段路虽然不到100公里,但是有雪山有森林,风景还是不错的。关键是距离成都很近,才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从美好的“理小路”开始我们的西藏之旅,显然是个很惬意的开始。不走常规路线,这是我们这次去西藏的一个特点。我们是7月15日8:30出发的。这正是旅游的旺季。318和317国道都在堵车,天天都在堵。而我们走的川藏中线却几乎没有旅行者。</p> <p class="ql-block">几乎每次到西藏都是和我的老搭档,年轻的摄影家、油画家周允一起。这次更有4个车,10个人,都是些朋友。我们这次是要去阿里,喜玛拉雅山区和藏北羌塘无人区,这次旅行有个目的是想到阿里地区的一个全世界公路最高点——海拔5830米的西藏措勤县的拉琼拉山口,从那个垭口再往上爬一段山坡,就可以到达海拔6千米的高度。6千米的海拔,那可是接近四姑娘山幺姑娘峰的高度(6250米)了,攀登幺姑娘峰是专业登山运动员的事,但在阿里,我们差不多可以开着车到那个高度。此行还有三个副目标,走川藏中线经过三江并流的横断山区去西藏,和从藏北羌塘无人区经过800公里216国道到达新疆。另外就是深入喜玛拉雅群山之中,去体验一下世界最高山脉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太平洋板块的雄浑与壮阔。算是四个目标吧。</p> <p class="ql-block">此图得横过来看。这是一张川藏中线的路线图。请看此图彩色路线上最上边的一条。从白玉到贡觉的那条绿色的呈M型线路,就是著名的越野达人的“麦当劳线”。沿着这条线我们是从边坝到比如,然后沿着怒江的上游河流那曲到那曲市,就走完了川藏中线。</p> <p class="ql-block">这次我们要走的地方都是非常规的西藏的区域,例如川藏中线,阿里地区、喜马拉雅山地区和藏北羌塘无人区,这些地方海拔都很高,山势险峻,大多在4500~5000公尺以上的海拔,人烟也稀少,即使是平坦的高原,海拔仍然非常高,所以这次出行是结伴出行,一共4个车,10个人,都是些朋友,互相有个照应。</p> <p class="ql-block">理小路只有不到100km,一会儿就到了。那时候时间还早,我们不打算从小金县直接到当天的目的地丹巴,而是走一条从小金到康定也可以到丹巴的山间公路,这条公路也是这几年才时髦起来的,一条探险性质的路叫宝康线,即从雅安的宝兴到康定,也可到小金的牧场小路,这实际上是乡道。最高海拔4500多公尺。本来从小金到丹巴只要60余公里,而我们这样走宝康线得走将近120km,多出一倍的路程来。但是为了风景,说不准还能看到日落,当然值。后来一路上又有些耽误,到丹巴的时候已经晚上10点钟了。在一家叫做“梦回东女”的宾馆住了下来。传说古代这里是女儿国——东女国。难怪这儿的姑娘们这么漂亮!</p> <p class="ql-block">这地方海拔也有近4000公尺。</p> <p class="ql-block">丹巴号称中国最美乡村之首: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的选美中国活动中,丹巴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丹巴又是嘉绒藏族文化中心:丹巴是嘉绒藏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的文化、服饰、语言和习俗都独具特色。</p><p class="ql-block">丹巴又有“美人谷”之誉:丹巴出美女,这里的藏族女孩以高大健美、能歌善舞著称。又有古代东方女儿国的说法,叫“东女国”。</p><p class="ql-block">丹巴又号称古碉王国:丹巴境内保存有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古碉楼,被誉为“千碉之国”。</p><p class="ql-block">丹巴去了很多次,以上特点都有领略,这次目的在西藏,丹巴只是过路了。</p> <p class="ql-block">左边这条河就是著名的大渡河。大渡河的上游是金川县流过来的,金川河流到丹巴,改名大渡河。在丹巴,这条河的流量也不算大,大渡河要经过泸定,流到乐山汇入岷江</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是从丹巴到甘孜,需经过党岭去道孚、炉霍去甘孜。党岭是一处被誉为“上帝后花园”的川西秘境,它以其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嘉绒藏族风情吸引着不少寻求宁静与壮美并存的旅行者。党岭位于丹巴县西北边耳乡境内,系大雪山北段,以夏羌拉雪山、卓雍措海子、杜鹃林的组合景观为典型景观,辅以山岳、河谷、森林、溪流、温泉、草甸、草原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并点缀藏寨、寺庙、牧场等人文景观。海拔在3000-4200公尺之间。尽管我们也仅仅是过路,但就是这样,党岭风光也已经妙不可言了。</p> <p class="ql-block">四部汽车一溜停在森林边上,中午阳光正烈,尽管三千公尺的海拔,气温不高,但紫外线强烈,大家钻进林子里开里野餐了。</p> <p class="ql-block">高原绿绒蒿(学名:Meconopsis punicea)是罂粟科绿绒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有植物,被誉为“高原美人”或“高山牡丹”,是众多植物爱好者和摄影师心目中的“梦幻之花”。该花通常生长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甸、流石滩、灌丛边缘或林缘。是一种珍稀高原花卉。早年英国植物学家还将其引种到英国皇家园林之中。此花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四川西部、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等地区,就是我们经过的这一带高海拔无人区。在海拔4000公尺左右的山上,这种花零零星星但到处都是。</p> <p class="ql-block">这么娇贵珍稀的花卉竟然生长在这么恶劣的气候和高山砾石带的环境之中,让人匪夷所思。</p> <p class="ql-block">高原塔黄(学名:Rheum nobile Hook. f. & Thomson),是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特有的植物,以其独特的外形和聪明的生存策略而闻名,被誉为“喜马拉雅高山上的宝塔”。</p><p class="ql-block"> 塔黄最显著的特征是它高达1.5到2米的塔状或粗壮的蜡烛状花序。这使它成为高海拔流石滩地带最引人注目的植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个“塔”其实是由众多奶黄色或淡黄色的大型苞片层层包裹而成的。这些苞片半透明,像瓦片一样覆盖着,保护着内部真正的小花。</p><p class="ql-block"> 塔黄生长在海拔4000米至4800米的高山流石滩、高山草甸和冰缘地带。图中这株塔黄的海拔高度就是4600米。其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寒冷、干旱、强风、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昼夜温差极大。但它的叶片仍然那么娇嫩。</p> <p class="ql-block">这是用手机上GPS软件测量的海拔高度,与沿途官方公布的海拔高度反复比较过,这是比较准的一种测量方式,4665米。这趟旅行中,我们一般走到海拔较高的地方,都要用这种GPS来测量一下海拔高度,截图为证。塔黄和高原绿绒蒿都生长在这一高度带。</p> <p class="ql-block">甘孜白玉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六大根本道场之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境内。它不仅是重要的宗教圣地,也是一处极具特色的建筑奇观,被誉为“康巴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寺庙坐落于白玉县城附近的白玉神山脚下。</p><p class="ql-block"> 其建筑风格非常独特,整个寺庙群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气势恢宏。从远处看,主殿和僧舍紧密相连,布局巧妙,仿佛一座巨大的坛城(曼荼罗),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宗教象征意义。金顶红墙在蓝天白云和神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神圣。</p><p class="ql-block"> 作为宁玛派(红教)的六大著名寺庙之一(其他五座为:噶陀寺、竹庆寺、协庆寺、佐钦寺、多吉扎寺),白玉寺在藏传佛教界享有崇高声誉。它是康区著名的佛学院所在地,吸引了大量来自藏区各地的僧侣在此修行学习,讲经说法之风极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僧人居住的房子,你看多漂亮。</p> <p class="ql-block">白玉寺有大经堂:寺庙的核心建筑,是僧人集体诵经和举行大型法事活动的场所。内部宏伟,供奉着众多佛像,气氛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佛学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看到许多潜心学习的僧人(请注意尊重,未经允许勿随意拍照干扰)。</p><p class="ql-block"> 转经道:沿着寺庙外围的转经路行走,可以看到许多当地虔诚的信众转经、磕长头,能深切感受到信仰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全景视角:一定要到寺庙对面山坡上的观景台,从这里可以俯瞰白玉寺和白玉县城的全景,是拍摄寺庙宏伟气势的最佳机位。</p> <p class="ql-block">寺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文物、佛像、唐卡(Thangka)和法器等。其壁画、雕塑等宗教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宁玛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白玉寺大经堂。从白玉开始,这一趟西藏之行,我们要接触到很多我们几乎从来没听说过的西藏城市的地名。白玉是四川这条线路上的最后一个城市。以下的许多西藏城市(县级)你肯定从来没听说过。例如贡觉,例如察雅,洛隆,边坝,比如,措勤,改则……这些地方,你甚至走过了,住过了,你都记不住它的名字。我们走的这条线路的生僻就可想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川藏中线上的“麦当劳线”因其独特的“M”形走向和极具挑战性的路况,近年来在越野圈热度飙升。它不仅是探险者的乐园,也是一条深度体验藏东文化的走廊。</p><p class="ql-block">这条线路从四川白玉县出发,经西藏昌都市江达县的波罗乡(这里有“进藏第一村”外冲村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波罗木刻”),再穿越娘西乡,最终抵达贡觉县的相皮乡洛巴村。全程约180公里,其中大多为非铺装路面的砂石路,包含了悬崖碎石、涉水路段、连续急弯等复杂路况,对驾驶技术和车辆性能都有很高要求。 这段路路况复杂:你需要应对搓板路、土路、尖石路,水冲路上的深坑等非铺装路面,以及悬崖碎石和涉水路段。线路全程海拔较高,最高点车特村垭口海拔达4800米。</p> <p class="ql-block">从白玉县出去不远,就到达横断山三江并流的第一条江金沙江。经过金沙江上的一座桥,桥对面就是西藏了。最让人诧异的就是不管东南西北,凡是进入西藏的几乎任何一个进口都有检查站,在那儿要查各种各样的证件,但是过了这座桥,竟然一个人也没有,这儿没有检查站。因为经过这儿的都是当地人,几乎没有外地人要从这个桥经过。进入西藏,就是我们走的这条麦当劳线,将近两百公里,一整天也就大概四五辆外地旅游的车辆。这样当然就犯不着设检查站了。由此也可以知道,这条麦当劳线之凶险,旅游者一般是不敢去的。我们同行4个车,另外两个车的车况和车技也不允许他们走这条线。同行的我们有4个车,也只有两个车能从这条麦当劳线到贡觉。其余两个车从国道215,国道317和国道557往贡觉去。走麦当劳线的我们显然有“作”的自虐倾向。</p> <p class="ql-block">一过桥,麦当劳线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一过桥就是一个急转弯向上走,而路就是窄窄的沙石路,弯急坡陡,容易打滑,对一般车来讲,要稳住都有相当的难处,路又窄,几乎不能会车。一路按着喇叭走,一旦远远的看见一个当地的载重车过路,就得找地方靠边儿等着错车。一路上坡,路非常窄,路的左边就是悬崖,悬崖下就是金沙江,这是在狭窄山谷中的一条碎石路。如果自己这边的路有多么危险还不太了解的话,那么只要看看金沙江对面山上的那些悬崖陡坡上的公路,就知道我们这边的公路是个什么情况了。还要特别提到的是,两边山下就是深切下去几百公尺的金沙江峡谷!</p> <p class="ql-block">这是金沙江峡谷从岩壁上开凿出来的一个号称老虎嘴的山口。一边是悬崖,一边是陡壁。大山深处有两个村子,要保持与外边的联系,这条路是必须修的。想当年,他们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的打出这条路,也是真的太不容易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山顶看金沙江峡谷中的金沙江。三江并流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就是这样从横断山的山脉走向流向南方,一条转向东方成为长江,两条流向了东南亚。</p> <p class="ql-block">麦当劳线所以险恶,看看下面这幅图就知道了。弯陡路窄,没有护栏,路面沙石易滑,旁边则是悬崖直插金沙江……</p> <p class="ql-block">这条路一方面是危险,二方面是路太烂。例如这段森林中的道路全是水冲的烂路,路面有很多的深坑和深沟,有时候路烂的你根本就没法选路,底盘低的车是很危险的。我当时都怀疑我的车是否会烂在这里。极为小心的开车,有时开得让你怀疑人生![恐惧][恐惧]而在这条路上开车是没有救援的,没有什么救援车敢往这里边开,所以一个单车在这条路上开是很危险的,深山野地无人区,有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信号。如果车真出了事儿,一切得靠自己,我们车上带着必要的修车的工具,按压式的千斤顶,电动的打气泵,补胎的多种工具……真的出了事儿,在海拔四五千公尺缺氧状态下换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 <p class="ql-block">当然蓝天白云,原始森林,风光绮丽,森林旁边还有开着鲜花的大片草地,宁静安谧,阒寂无人的原始状态,这都是旅行给人的诱惑。即使是这些危险而艰难的路段,仍然给我们带来罕见的美。</p> <p class="ql-block">麦当劳线最困难的一段路,其实是从娘西乡往贡觉上山走的一段路。这段路不算太长,但是道路奇烂!一些大坑和大沟,让你的车避无可避,随时都能听到汽车底盘与地面碰撞发出的揪心的声音!真担心猛一下巨响之后,车给停下来,那就惨了!这里连信号也没有,救援就更谈不上了。小心翼翼的开,尽可能的选择一些不算太烂的路去走。谢天谢地,还终于把车开上了4800公尺的山垭口。翻山过去之后,道路就好很多了。</p> <p class="ql-block">比较而言,比起道路的危险来说。麦当劳线道路的奇烂是罕见的。许多路段就烂成这样了,你要走就走,不走就掉头。往前走,你甚至得冒着车子损坏的危险去行进。但倒回去又有100多公里的路,真可谓进退两难!当然,这得与汽车的类型有关,如果是硬派越野,底盘很高,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我的车是城市越野,尽管是2.4排量四驱车,底盘虽然升高过,但高度仍然有限。那天近两百公里的路上仅四五辆车,人家全是“牧马人”一类硬派越野。</p> <p class="ql-block">这个垭口叫车特村垭口,是麦当劳线最高的垭口,现场实测海拔达4812米。看山后的云觉得比这山垭口都低。直上云端,很喜欢这种感觉。 川藏中线比318线的垭口在海拔上并不逊色。</p><p class="ql-block">它的夏贡拉山 5298 (昌都市边坝县 )比318两个5000公尺的垭口还高。318上的东达山 垭口5130 公尺,西藏左贡县 川藏南线第一高垭口,有“生命禁区”之称 。318线另一5000公尺的米拉山垭口是5013公尺。都比夏贡拉山垭口低。川藏中线还有一处5000公尺的垭口是快到比如县的夏拉山垭口,5072公尺。另几个垭口也不低。边坝附近的嘠德拉山口4998公尺,过的时候还说,公路边坡坡上就是5000公尺。如措亚拉垭口 约4900 ,在昌都市洛隆县 。噶瓦拉垭口 约4800 昌都市边坝县 ,德格拉垭口 约4750 ,昌都市洛隆县 。加上这个麦当劳线上的夏贡拉山垭口,可见川藏中线的威武了。</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近5000公尺的山口,驾着车直上云端。</p> <p class="ql-block">要从海拔将近5000公尺的车特村山垭口下到海拔只有3600公尺的贡觉县,垂直高度要下降1400多公尺,又要沿着一些陡峭而危险的盘山公路下行。下山的时候耳朵都嗡嗡的,有些压迫感,这是低气压向高气压的山脚行走时候的生理反应。这与飞机降落时的耳朵耳膜发胀的感觉相似。</p> <p class="ql-block">贡觉县海拔3615公尺,这在海拔四、五千公尺待久了的我们来讲,当然算是一个低海拔了。上午8点多钟从四川白玉县出发经麦当劳线到达西藏贡觉已经是下午5点左右了,也就是说,这180km的道路我们走了整整9个小时,平均每个小时20km。这当然不只是一个速度慢不慢的问题,这是已经克服了危险,人与车皆平安出来,终于可以喘口气的欣慰。快到县城的时候,道路上边掉下来的石头满路都是,连护栏都砸坏!这当然。可怕。这种重量的石头如果突然掉到车上,那这车的人就完了。七八月份到西藏,正是西藏的雨季,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同行的人有的在上班,只有这个时候才有假期,于是大家冲着雨季就来了。当然也会有些风险,网上不时在报道我们刚走过的一些地方塌方掉石头的情况。谢天谢地,或许是因为周允经验多计算周密,我们一路上避过了几乎一切危险——尽管有惊无险的时候也有。</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穿越麦当劳线全程</p> <p class="ql-block">澜沧江(Lancang River)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东北部,流经西藏、云南两省区,出中国国境后被称为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6]于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是东南亚最大的国际河流。干流全长4880km。澜沧江虽然流得很远,最后流到柬埔寨和越南去了,但是在三江并流区域却是很近的。经过贡觉以后,我们的川藏中线与澜沧江在察雅这个地方交汇,但仅仅是穿桥而过,我赶紧拍下一张照片来,一会儿我们的车队就钻进了深深的山谷之中与澜沧江告别了。这样,在三江并流的横断山区,我们就已经经过了金沙江和澜沧江,然后再穿山越岭向着怒江而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海拔4572的浪拉山。现在西藏地区的旅游意识也已经比较强烈了,凡是海拔比较高的,有些风光的,都做了观景台。从这个观景台望出去的大山很深邃。</p> <p class="ql-block">浪拉山观景台看出去的横断山风光。</p> <p class="ql-block">这奇特的小山是从贡觉到洛隆快到洛隆的地方,由周允拍摄的。周允是个著名风光摄影家,所拍照片连《中国国家地理》都用过,又是甘孜州的签约摄影师,跑遍了整个中国西部,在中国越野界也是个人物。大号油画刀是他的公众号。我们这次出行,大家都听他的安排。他能够在我们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地方用他独特的眼光和镜头拍出一些精彩的风景来。这张就是我们三个车经过都没有发现,而只有他一个人拍了的精彩照片。这境当地人给取了一个很平实的名字,叫《三仙女背水》,但形象的确很奇特。</p> <p class="ql-block">怒江(Nujiang River)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流之一,又称潞江,上游藏语叫“那曲河”(藏文:རྒྱལ་མོ་རྔུལ་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它深入青藏高原内部,由怒江第一湾西北向东南斜贯西藏东部的平浅谷地,入云南省折向南流,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公里,中国部分2013千米。怒江在川藏中线上也是从马利的桥上穿江而过,当时也没反应过来,这就是怒江了。但在洛隆住了一晚,第二天向比如出发的路上却经过了怒江第一大拐弯。尽管雨意蒙蒙,也给怒江增添了一些妩媚。从地图上看,这儿距离317国道旁著名的海拔4800公尺的孜珠寺已经很近了。远远的是著名的峨西乡的油菜花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靠近边坝的三色湖和祥格拉冰川。附近还有要买票才能去看的萨普神山,那也是一个冰川。现在在地图上一看,这一带其实距离林芝和波密已经很近了,附近就有通麦大桥,就是过去的通麦天险,我们是反复走过若干道的。这一带密密麻麻都是冰川,至少有十多座冰川,我们走的这个祥格拉冰川,不要门票,去的人很多,风景也相当不错,不比萨普神山差。其实这种情况是因为所谓川藏中线,也就是夹在318和317中间的一条道路,其实在大多数地方,三条道路挨得非常近。所以在川藏中线快结束的地方,可以从多个方向分别向317和318方向进入。而我们是选择向边坝方向,经过比如像那曲靠近。那曲那边有高速公路直达拉萨。但是我们走川藏中线一个最大的好处,除了风光太美,风景又很新鲜外,就是几乎没有什么游客,而317和318在我们经过川藏中线的时候正在大堵车,有时候堵上一整天乃至几天的都有。毕竟这是暑假旅游最热的时段,如果317和318堵车,由于三条路相距不远,随便一条路就可以转到这条没有什么人的川藏中线上来了。但旅行者大多不知道这条川藏中线。</p> <p class="ql-block">该视频为马开宇无人机所摄。</p> <p class="ql-block">请注意看雪山下边的冰川层,冰川上边有着厚厚的一层砂石泥土,以至晶莹剔透的冰川几乎看不到,只有靠近湖边的冰的垂直断面隐隐约约有点白色的冰面。冰川湖也静静的,不时飘着几块浮冰。我们丝毫感受不到冰川的融化。但很有意思的是,冰川湖旁边有一条河,是从冰川湖流出来的,河水哗哗的奔流不息,流量还不小,所有的这些河水都是从那块静静的冰川湖里流出来的,可见静静的冰川和冰川湖实际上融化了很多的雪水,无声无息的流下来,越流越多,越流越大,越流越湍急。湍急的动态的河流和静静的湖面形成强烈的对照,这个感觉从来没有体验过。</p> <p class="ql-block">翻过夏拉山(海拔5072米)去比如县的路上。此时是当地时间晚上20点,而太阳落山应该是9点多,所以现在应该还算是夕阳西下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进入边坝界。边坝这地方在川藏中线上是海拔最高的地段,好多4800接近五千乃至五千以上的高山,都是在边坝这一带,十几条冰川也集中在这一带。这里显然也是横断山的西部终点。再往西,我们可以看到地势越来越高,而山势却越来越矮,最后融入青藏高原平坦的高原面了。</p> <p class="ql-block">比如之后,我们向那曲进发。所谓那曲,就是从青藏线上的那曲市流经比如县的一条小河,这条小河也叫那曲,而那曲居然就是非常著名的怒江的上游。那曲经过比如以后,就改名叫怒江了。要去那曲,先要经过一个叫达木寺(又叫达姆寺)的地方,因为那个地方有一个天葬台,天葬台里有一个骷髅墙,而那个寺庙也非常著名,以前从来没听说过。天葬台和骷髅墙的感觉非常不好,所以完全没有拍照。以前曾经在色达见过一个天葬台和骷髅墙,规模比这个大多了,天葬台和骷髅墙虽然没有拍,但是这个寺庙给人的印象太深了。</p> <p class="ql-block">举世无双的骷髅墙:达姆寺的多硕卡天葬台保留着由三千多个头骨组成的骷髅墙,这是全世界唯一系统保存天葬头骨的地方,对人类学和宗教研究有重大意义。骷髅墙并非为了恐怖展示,而是藏传佛教对死亡的一种直观认知和警示,提醒世人生命无常、珍惜当下。</p><p class="ql-block">神秘的天葬文化:达姆寺的天葬台是了解藏地独特丧葬文化——天葬的少数开放场所之一。这里能看到天葬仪式相关的设施,并了解到天葬体现的“舍身布施”宗教思想。</p><p class="ql-block">悠久的历史传承:相传达姆寺由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约641年)主持修建,距今已有超过1300年的历史,比著名的大昭寺年代更为久远。寺内至今供奉着文成公主留下的法螺、钹及时轮佛像等圣物。</p><p class="ql-block">寺庙大殿:达姆寺本身是一座格鲁派寺庙,主要建筑包括经堂和佛塔。寺内主供释迦牟尼佛和班丹拉姆护法神(呈现美丽善良与青面獠牙两种面孔)。寺庙外观相对朴素,但历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佛塔与白塔群:寺庙西侧有一片白塔群,供僧俗信徒转经祈福之用,很有特色。此外,还有著名的帕拉晶塔(距县城20公里),主塔高约30米,由150多个小塔环绕,塔内文物丰富。</p><p class="ql-block">· 生命感悟天梯:在北面山坡上,有一座高26.1米的生命感悟天梯,顶部有巨型转经筒,登顶后可转经参悟生命。</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这张立体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横断山脉从北向南的山势走向,以及三江并流的大的河流格局。经过几天的旅行,我们穿过了横断山脉众多陡峭而高峻的山系,和三江并流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经过包括达姆寺的那曲(怒江),我们要逐渐进入海拔在四、五千公尺以上,然而又平坦广袤的青藏高原的高原地貌了。请看下面几张图片,就可以知道这种地貌是如何从崇山峻岭的横断山区向高原地貌过渡的。你只要知道广阔无垠的那曲市,海拔居然在4500公尺之上,你就可以明白什么叫做青藏高原,什么叫横断山脉了。</p> <p class="ql-block">越接近那曲市的时候,山势越来越平缓,相对高度也越来低。到那曲市以后就一马平川了。</p> <p class="ql-block">请注意,指示牌上指明要与国道317相交接,川藏中线到此为止!</p> <p class="ql-block">只是一进入317马上就堵车,也让我们体验一下走老路的后果。好在堵的不太久,离那曲也不太远了,警察(离开四川后第一次在路上看见警察)疏通以后,一会儿也就到了那曲。——穿越横断山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进入那曲城区以后,全部就是平原城市的格局了。海拔4500公尺的青藏高原到了!再往藏北去,更是海拔5000公尺以上绵延五六百公里的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那也是一片平平的高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