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二课《周总理,你在哪里》作者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表达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的同时,通过对总理投身革命、深入各行各业,关心民众、在北京首都处理国家大事等画面的描绘,表达了对总理勇敢坚毅,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关心民众,日理万机却无怨无悔等美好品质的高度赞扬。但受到诗歌语言的限制,文章对总理的形象只是通过几个画面做了简笔勾勒,而这种删繁就简的形式,对现在的中学生而言,就是蜻蜓点水,总理的形象很难就此深入到他们内心。</p><p class="ql-block">于是,课前我先调查他们进入初三之后的努力程度,熬夜深度,然后给他们出示了有关总理的几组数据:“住院治疗前的五个月里,这意味着是在他的身体已经开始被病魔入侵的时候,五个月,他有139天在熬夜,其中有130天,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8小时以上。”“生命最后的130多天里,那已经是他在接受了13次手术之后的日子了,他还接见外宾67次,谈话256次,”其实,他不是铁人,我顺势给他们看了,总理在处理要务时,向警卫员争取了十分钟刮胡子的时间,然后就拿着刮胡刀,拖着毛巾,站在门框旁睡着了的照片。孩子们瞬间对这位总理肃然起敬,有的孩子甚至红了眼眶。</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让他们从文章里去寻找,总理到底都在忙些什么,怎么会有那么多事要做?</p><p class="ql-block">孩子们带着触动和问题很快就发现:只要是国家的事,人民的事,总理都有参与,他能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收割稻谷;他会在夜营篝火旁与工人一起谈笑风生;他会放下身段亲手给边防战士披上大衣,他要忙着接见外宾,他要出席政治局会议,革命的征途上,祖国的大地上,到处都是他的身影和足迹。学生仿佛瞬间明白:那些让总理透支身体和健康,四处奔忙的事情,从来都无关乎他自己的利益,而是深系着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发展。</p><p class="ql-block">我们还一起看了总理临死前朴素的遗言——他要把骨灰撒向祖国大地,继续做肥料;他要祖国人民无处祭奠他,他不想给人民添麻烦……</p><p class="ql-block">我们还一起观看了总理回怼赫鲁晓夫和美国记者等大快人心的充满智慧的外交视频片段……</p><p class="ql-block">他才华与智慧并存,执着与忠贞同在。原来,当一个人心里装有祖国和人民的时候,他可以努力到那种程度;原来,当一个人心里只有祖国和人民的时候,他可以无私到那种地步。</p><p class="ql-block">难怪他无儿无女,送柩的队伍依然能挤满十里长街;难怪他即便陨落在国际关系最冷漠的时期,依然能享受联合国降半旗的殊誉;难怪我们这些跟他毫无交集的人,在提及他的时候,也能肃然起敬,感激涕零。</p><p class="ql-block">他不仅是新中国的功臣,更是所有中国人永远的榜样和丰碑!他值得被一直想念,他值得被永远记得!他值得举世敬仰!</p><p class="ql-block">所以,学完这一课,我希望孩子们能从总理身上看到很多,学到更多;我希望孩子们能将文字间的榜样力量践行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我希望孩子们能用坚定的决心和自信,告慰总理的在天之灵。于是,便布置了这篇课后小练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