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与馈赠

李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北宋汝窑“天青釉刻花鹅颈瓶”</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话说北宋年间,一个富豪家庭的少爷,十分喜欢收藏。家中有许多传世珍宝,其中有一尊北宋汝窑的“天青釉刻花鹅颈瓶”尤为名贵。一色的纯净,以自己独特的形制和釉色,吸引着大批文人雅士,权贵名臣来府一睹为快。</p><p class="ql-block"> 一天,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路人,求见主人让其看看这个瓶子。少爷欣然答应,忙命仆人请出这尊天青釉刻花鹅颈瓶。路人静静的细细的观赏了二个时辰,爱不释手,啧啧赞叹,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少爷详观此人,他虽然衣衫不整,但却生得气宇轩昂,顿觉这个人身世不凡。忙问: 你喜欢这个器物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该人微微一笑,施礼道: 我非常喜欢。此件鹅颈瓶造型秀丽优雅,口径5.8厘米,足径8.4厘米,高19.6厘米,敞口细颈,鼓腹圈足,天青釉表面光亮如玉,器面装饰着若隐若现的折枝莲花纹,整体高贵和谐。然而,最让它秀于众器的是它令人惊叹的青翠华资,仿佛是雨后乍然初晴的远处天空,清明澄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少爷闻言大喜,对路人说: 观赏过此瓶的人千千万万,没有谁像你一样喜欢到这般如痴如醉,原来你才是此瓶真正的主人。说完,愿将此瓶无偿送给他。</p><p class="ql-block"> 听言,管家大惊,忙说: 少爷啊!万万不可。此瓶乃是家族的传家之宝。路人也慌忙一边谢罪,一边婉言谢绝。此刻,少爷则不紧不慢,胸有成竹地说: 此瓶虽然名贵,又是传世之物。今天,我与他相见恨晚,他是我的知音。他比我更懂这个器物,他比我更喜欢此瓶。他才应该是这尊北宋汝窑“天青釉刻花鹅颈瓶”的主人。路人万般推辞不过,千恩万谢,跪拜少爷的知遇之恩后,带着此瓶依依不舍的离去。少爷久久地站在豪宅的大门前,目送路人渐渐远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世事变迁,苍海桑田。1986年的春天,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汝州宝丰清凉寺附近进行了考古发掘。消失近千年的神秘汝窑遗址,终于浮出水面。这尊沉睡千年,埋藏地下的“天青釉刻花鹅颈瓶”才重见天日。现已是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价值连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有很多不计得失、以贵重礼品相赠的事例。下面叙述的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知音与馈赠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伯牙赠琴(春秋)</p><p class="ql-block"> 伯牙与钟子期是“知音”的典范。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无懂他琴声的人,便将自己最珍贵的琴(古代名琴价值极高,是文人雅士的“生命级”宝物)摔碎,以此悼念知音,彻底断绝弹琴的念头。他赠出的不仅是琴,更是对“知音难觅”的珍视,完全不计较乐器本身的贵重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苏轼赠“雪堂”与友人(宋代)</p><p class="ql-block"> 苏轼在黄州被贬时,亲自开垦荒地、建造居所“雪堂”,这里不仅是他的栖身之所,更是他创作(如《赤壁赋》)、反思人生的精神家园,对困境中的苏轼意义非凡。后来友人徐君猷(当时黄州知州)对他多有照拂,苏轼为表感激,曾将“雪堂”赠予徐君猷,完全未计较自己建造时的心血与居所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谢谢你的阅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