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天津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发扬抗战精神

沟畔畔zhang

<p class="ql-block">昵称:沟畔畔zhang</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4018614</p><p class="ql-block">景点:天津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举国庆典,北京天安门前大阅兵!全世界为之震撼震惊!作为中国人,为之热血沸腾!为之自豪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80年前,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以铮铮铁骨抗顽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抗战十四年,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取得最终胜利!80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已发展成为令世界霸权主义和一切侵略者都望而怯步的强大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温抗战历史,发扬抗战精神。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黑龙江路隆泰里19号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就是进行抗战爱国教育的好课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座建于1915年的红砖二层小楼,紧邻海河,在法租界内居民区中,小路四通八达便于开展秘密工作。1935年22月延安瓦窑堡会议后,刘少奇1936年初来天津建立中共中央北方局,贯彻执行瓦窑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团结一切力量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他以南开大学教授身份,化名“胡服”租下此楼作为北方局的秘密办公地。为避免党员出入引起特务们注意,一楼保留了原有的裁纺铺,时任北方局组织部部长的彭真和中共天津市委书记林枫都是以做衣裳的顾客来访,裁纺铺老板为人忠厚老实,从不多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楼两侧有二三十米的进深,一楼家家门户洞开,居民出出进进,烟火气息很浓。近百年过去,这里依然没有为近在咫尺的劝业场商业街的繁华渲染,保持着闹中取静的祥和街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居住在小楼的二层,一楼一处小楼梯通向二楼,浑然一体,给外人感觉二楼也是裁纺老板的用房;然而上面却是刘少奇同志的办公室和卧室。1936年3月到1937年4月之间就在这里,刘少奇领导北方局的党组成员商讨研究党的决策,开展生死存亡的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少奇来津后,正确分析天津的革命形势,纠正了一些“左倾”工作路线,贯彻党的团结一致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的统战精神,团结京津两地社会各阶人士和学生联合抗日。他抓住北平“三·三一抬棺游行事件”事件契机,教育党员,引导群众采取正确的策略、方法,指出左倾思想与冒险主义的危害性。他撰写《论北平学生纪念郭清烈士的行动—给北平同志的一封信》,系统批判左倾错误,强调应采取正确策略巩固和扩大抗日统一战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天津日益高涨的学生运动中,刘少奇在策略上亦给出正确的指引,从单纯的对抗转为采取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的方针。在组织天津学生反日大游行时,刘少奇为游行队伍制定的口号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欢迎天津军警一起抗日”的口号,争取并获得军警同情,避免发生直接冲突,使游行顺利进行,扩大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社会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落实党的“联合抗日”的决策,刘少奇还对1935年“一二·九”北平学生抗日救国运动时爱国学生打出的“打倒汉奸走狗宋哲元”口号,于1936年策略地改为“拥护宋委员长抗日,拥护二十九军抗日”。这一改变极大地影响了宋哲元动摇不定的思想,使他最终坚定了与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的决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是由于在我党正确的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战策略的引领下,面对日军在平津一带的大规模演习挑衅,宋哲元毅然下令二十九军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向日军展示抗日决心,表明二十九军不惧日军挑衅,随时准备一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宋哲元立即下令二十九军坚守阵地。在日军进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战斗中,二十九军奋起抵抗给日军沉重打击。抗战中,宋哲元率领的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威名天下,大震中华民族之气!大扬中国军队之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七事变”后的第三天,23岁的作曲家麦新亲自作词作曲,为二十九军官兵创作了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原词“二十九军的弟兄们”后来才改为“全国武装的同胞们”。这首歌很快唱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鼓舞着无数华夏儿女参军保家卫国、奋勇杀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展室里展示着很多那个时代的历史文献,无不显示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来之不易,任何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少奇在天津北方局任书记时,为保护党的干部,为抗战积蓄力量,请示了中共中央后,由北方局负责组织从国民党草岚子监狱中营救出薄一波、刘澜涛等60多名中共党员,出狱后很多同志直接奔赴抗日战场;薄一波、杨献珍、董天知、韩钧、周仲英等到了太原,开展上层统一战线工作,利用与阎锡山的统一战线关系,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安子文到北平,发动组织和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党的地下组织;刘澜涛派往绥东抗日前线创办抗日刊物,开展抗日救亡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春,北方局由天津迁往北京,刘少奇离津赴延安。此前的天津北方局在刘少奇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联合抗战方针政策,取得了显著成绩,正如中央在给北方局及河北省委的指示信中所说的“北方党的工作,自胡服同志(刘少奇)到后,有了基本的转变,这些转变,足以奠定胜利的基础,开展着光明灿烂的伟大前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顾抗战历程,中国人民取得这一伟大胜利真是来之不易,“铮铮铁骨抗顽敌,血肉之躯筑长城”,那是一点不夸张。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换来的伟大胜利,换来宝贵的“抗战精神”,后代人必须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