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原创</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10800497</p><p class="ql-block"> 图片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农耕文明,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家书抵万金,曾几何时,捎带一封书信便是最珍贵的情感寄托。几十年前的往事,如今回想起来依旧令人感慨。小时候,人们憧憬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那时,家中若有一只手电筒便已算得上奢侈。六七十年代,一台收音机便足以令全家欢欣鼓舞,三转一响是那个时代的象征。改革开放后,录音机、电视机陆续走进千家万户,九十年代电话机进入寻常百姓家,数千元的装机费也挡不住人们对沟通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 六七十年代,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上下掀起向解放军学习的热潮。那个年代,是一种信仰的凝聚,是一种精神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大寨大队,曾是全国的一面光辉旗帜,陈永贵更因此走上国务院副总理的岗位,成为那个时代农民领袖的典范。大寨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图强。</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通信,离不开信封与邮票。一封普通的信只需八分钱,挂号信则需两毛。邮票,不仅是邮资的凭证,更是一段段思念的载体,是情感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自从手机走进人们的生活,写信渐渐成为记忆。一个电话,便可跨越千山万水,省去了等待的煎熬,也冲淡了书信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智能手机的崛起,不过短短十余年,却迅速打败了电视机、照相机、手表、电脑,甚至取代了传统的家书。如今,一个视频通话,便能实现图像与声音的同步传递,几乎等同于面对面交流。</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或许已不知邮票为何物。邮政,虽已走过百年风雨,却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红火而热烈,毛泽东思想深入人心,全国人民热情高涨,大干快上,奋发图强,书写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从前的“中国人民邮政”,如今已更名为“中国邮政”。时代在变,称谓也在变。毛主席时代,凡事皆冠以“人民”之名,而今时代更迭,社会变迁,一切都悄然发生了改变。</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先进,正一步步走向世界,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