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完整的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是成长的基石,而课间、午餐、午休这些“非课堂”时光,更是塑造孩子品德、习惯与修养的重要阵地。今天,想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话题:如何让午餐与午休成为孩子德育成长的“第二课堂”,用习惯的力量为他们的人生奠基。 </p>  <p class="ql-block">  当前,我们欣喜地看到多数孩子能自觉遵守用餐与午休秩序,但也仍有一些现象亟待关注:部分孩子打饭时过量取用导致浪费,餐后餐具摆放杂乱、桌面留有残渣;午休时段,少数孩子喧哗打闹,既影响自身休息,也干扰了他人。这些细节虽小,却折射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正如古语所言“习惯成自然”,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内化为他的修养与自律,最终影响其人生的高度。那些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以严格的自我要求打磨习惯,以良好的修养支撑前行。 </p>  <p class="ql-block">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需要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更需要我们用“成年人的标准”引导,用“细致的方法”赋能。在此,谨向各位老师与家长提出几点倡议: </p><p class="ql-block">        对老师们,恳请大家做好“引导者”与“示范者”。午餐时,鼓励高年级学生自主打饭,引导他们树立“吃多少打多少”的节约意识,手把手教他们整理餐具、擦拭桌面,将“文明用餐”的要求融入细节;午休前,通过轻声提醒、榜样示范,营造“安静休息”的氛围,对违纪行为及时纠正,让规则内化为孩子的自觉。</p>  <p class="ql-block">  对家长们,希望大家做好“协同者”与“践行者”。请将学校的要求延伸到家庭生活中:晚餐时,和孩子一起践行“光盘行动”,教他们摆放碗筷、清理餐桌;在家中设定固定的休息时间,培养孩子“安静休息、不打扰他人”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你的节约习惯、你的文明举止,会成为孩子最生动的教材。</p><p class="ql-block">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习惯的养成需要耐心与坚持。让我们携手并肩,把午餐与午休变成德育的“实践场”,用严格的标准、细致的引导,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锤炼好修养,让这些宝贵的品质,伴随他们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优秀走向卓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写于南湖学校2025年9月11日</p>